噶玛巴的胜观
只修习空性
而无法享用净化后之六识的人,
正有如一只鸟由船上飞起,
在空中环绕一阵后,
又落回船上一样。
-萨惹哈-
噶玛巴的胜观
如何理解噶玛巴的传记中的胜观?
这对我们的修持有何助益?
编 按
在噶玛巴的传记中有许多关于噶玛巴胜观的记述,而有关历代噶玛巴神通之事迹亦广为流传,从一个普通大众的角度(指没有宗教信仰对心灵层面的有兴趣和探寻者),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些神通与胜观的记述?
而作为一个修行者,亦或是在灵性修持上寻求悟道之人,又做何理解这些胜观与神通,乃至有助于我们建立有关于此的正见,毫无偏颇地开展自身的修行之道,更好的活着?
本篇文章由本站整编自上个世纪十七年代由一位西方的仁波切的著作和大宝法王噶玛巴官方网站有关此内容的介绍。(详情请参考文末介绍)
本篇适合尚未踏入金刚乘,但是却希望了解金刚乘的实义者,以及已经具有长期灵性修持经验希望有所突破的修行者。
全文字数: 5899
阅读时间: 18 分钟
噶玛巴的传记读起来并不容易,因此这篇文章意在帮助初读者了解它的意涵。 有关噶玛巴的传记并非以现代的西方形式所写的,其内容均基於某种重要性而做的选择,不同于大部份现代的传记以描写日常生活的事物为主。
历代噶玛巴的传记和西藏式的生活方式关系甚深,也就是说人与神佛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事实上,这些故事叙述了在西藏的人物。他们生活的主旨在於和心灵世界的交互影响,而此交互影响的中心时刻即是这些成就者所谓的「胜观」。
我们可以这么说,噶玛巴传记中所述之无数发生在噶玛巴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乃是在叙说这些胜观,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影响。事实上,正是胜观构成了噶玛巴传记的主题与内容。
既是如此,根据藏密佛法中噶玛巴所属传承的教义而言,这些基于心灵体验的胜观可分为两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要使一个人能产生此等心灵体悟所做的基础工作。
第二,经由渐进的禅修功夫将一个人的直观力真正显发出来。
这项渐进的训练包括三个次第,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就是小乘、大乘和金刚乘(又称密乘)。
为了能正确了解噶玛巴的胜观,以下内容为将此基础工作和三乘的修行之简述。
首先值得一题的是,噶玛巴的胜观是非常平实的,它并非像西方神秘者心中所想像的那种脱离世间的体验。
噶玛巴的心灵观照和日常生活中的世俗理谛是合一无分的。事实上,这正显示它隐於我们一切在日常经验中的实相,这一点十分重要。
这与佛教的基本教理「除了体验当下一切的显现外,别无其他称之为真实的东西」一相契合。
纵然我们在讨论到本尊和佛土时,它也只是在描述一种真实而无造作的精微而已,而这些体验则在我们身边随手可拈。
但同时大部份密乘的教法也均属「自密」, 意指傅承外的人可以读传承中的法典,但却无法窥出它的内意。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自密」是一种技术上的问题,譬如,对其传统的语辞或字汇不了解所致,但事实上它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噶玛巴的教法提供了行者一条直悟真理实相的捷径,了知一切事物的本来面貌。
不过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此真理并非存在於某个层面中的一个抽象实相,它正是我们在当下不断以一种经验的形式将自己呈现出来之真实的一面。
或许有人会问,“可能吗?”
“这样自然,这样平常的东西会是什么秘密吗?”
答案很简单,依据佛法的观点, 实相不是藉用人的思考能明白的,它只有在我们心中清明、开放,不被其他事物占有时才能见到。
那么,哪里才能找到这样的心呢?
事实上,我们的心中早已习惯塞满许多计划、 念头和目标等,而受到得失、喜惧等的驱使,使得心永无安宁之日。
这种永无停止的活动使得我们的直观力无法显发而出,而直观力却是通往一切本来面目的大道。
噶玛巴的传承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乃在於它要教导我们一个超越我执的途径。
当我执消除,直观力开启时,一切现象的本来面目便能毫无染污的显现在我们面前。否则,现象诸法的本貌永远是秘密的。
◎启发观力的第一步,就是「出离」。
「出离」建立在对「自我」习性的一种深刻清醒的认知。这种「习性」源自每个人在一生乃至于无数生所累积的心智模式(心识)。未经训练、调伏转化的心识是基于把不真实的自我执为真实的认同(即假我或由概念、五蕴之身而构造认同的「我」)。
这种基于「假我」的心识是迷乱且缺乏清明觉知的。这种心识惯于逃避现实,对于追求暂时性的舒适、安乐乐此不疲,最终却发现永无止境。
如果我们更加清醒深入地观察,这种基于自我迷惑的心识活动,不但没有成为我们快乐的原因,反却成为了我们的痛苦之因。
当我们对此有了清醒且确定的认知,对于「自我」这种活动的本质与实相有了越是清晰确定的了悟,就越会意识「自我」这些活动的徒劳,而产生厌离的真实体悟,并且希望舍离它。
因此,出离是行者除去自欺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只看清到这个状况——藉由迷惑的自我所产生的痛苦之因,并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还必须修行。
我们必须藉由修行将自我迷惑的心转化为清明证悟的心,将凡夫迷惑的心转化为无染明澈妙觉圆满的本初心,也就是佛性。
这样的训练可增长我们的观力,而这些修行的方法在三乘佛法的教义中均有详细的说明。◎
觉观的第一个层次是「昆鉢舍那——观」,「清楚观见」之意,它可藉由小乘法的修行开展而出。
小乘的修法是禅坐,将心轻轻的专注於呼吸之上,并对周遭的一切保持清醒。
经过这种简单的修习法门,我们由无始以来即不曾间断的念头和思想活动便会逐渐减缓。
然后再经过相当时间的修行后,念头便会跟著止断,而在无念中生起清明的觉观, 这就是「昆鉢舍那」,它永不受偏见和希望的染污。
那么在「昆鉢舍那」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境界呢? 答案是一种当下的境界,然而它也会呈现出其极为微细、多重复杂且具无尽依存的一面。例如,声、色、感觉、思想等多种事物的原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动机发心等。这些均会自然呈现而出,完全不受个人盼惧的影响。
佛教认为这种体验超越了自我,因为它所揭示的是现象诸法的实相,而非个人所想像的一种世界。
在这种体验中,我们会猛然发觉以往我们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事物都非真实的。
它们只是隐藏在我们心中的一些错误而且不可靠的想法和概念而已。 这种感受可说是一种初尝开悟滋味的第一步,因为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均已完全离於自我。
有关噶玛巴传记中所说的杜松虔巴、让烱多杰或其他历代噶玛巴的小乘阶段训练,指的便是这种噶玛巴之胜观的初步启发。
小乘法的基础稳固以后,也就是藉由观修而能掌控我执之后,第二个阶段的训练, 也就是大乘法的修习便开始了。
在观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现象界的细部及其相互依存的复杂性,因而产生无住空性的正观。
虽然小乘法的观修非常清明且锐利,但仍有其极限。因为在小乘中,观修的目的仅在於求得自我解脱。
此外它隐含有「获得某种具体的东西」的意义存在,并给子行者一个可以依靠的休息所——微细的念头。
换句话说, 小乘仍带有一个微细的自我。它将凡夫粗重的自我换之以心灵形式的自我,并带著它进入自己的希望和恐惧之中——希望能得到更多观修的体悟,而惧怕再落入轮回的无明之中。
但大乘的修行则是要设法除去小乘这种微细的心灵依赖。至於要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
答案则是更一步的出离,也就是我们要把观修的目的,如解脱轮回,获得某种体悟以及找到一个依靠处等的想法完全抛弃。
同样的,它不能仅依知性上的了解就能达到, 我们还必须经由禅修的训练,始能渐次达成。
大乘的修法称为「娄烱 Lojong」,也就是指修心或心的训练而言,它又包含相对与绝对两个层面。
绝对的修法包括持续的禅修,而经由此修行,行者会逐渐熟悉无我和无缘的层面,此称为绝对菩提心。菩提心意指证觉的心。
此时行者对於舞动和活跃的心绪不再像从前那样感到畏惧,因为他逐渐能体会到充满一切体验中无所依缘的特质——不论是轮回或涅盘。
这可助我们消除对轮涅的二元之见,并生起无住的体验,也就是一种无所依缘的状态。
和绝对修行不可分的是一种相对的修行,也称为相对菩提心。
在此行者藉由动禅和其他人一起工作。相对修行依於绝对修行中所生起的观力和信心,以利益众生为目标,加以实践上的行动。
这项修行包括不断抛弃自我的领域,同时尽可能的帮助他人。
也就是我们不但不应责怪别人,反更应将过失由已承担;不但不回避众生的困苦,反更要代众生受苦;不但不求自己的利益,反更要利益一切众生,尤其要令一切众生脱离轮回大苦。
经过此等刻苦的修行后,我们将体会到通常此种自我为中心的求生本能,可以被一种更为广大具义的事所超越,而将个人的心灵依赖全部抛弃,一切仅为解脱众生而努力。
如此行者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达到如同在坐禅中所达到的无住境界,完全无所依凭。
噶玛巴的大乘修行指的就是这种训练。
在噶玛巴的传承中,小乘和大乘法是修行金刚乘的前行基础。
大、小乘均强调出离,除此外,大乘更发现无住和无所依缘。
然而由佛教中最高教义的金刚乘观点来看, 我们发现其本身亦为一种微细的执著。在一种极微细的形式下,心中仍有一种分别、选择和曲解的情况发生。
因此任何体悟必须以「无住」而评断之,若缺乏无住的特质,则依大乘观点来说,此仍为心灵上的缺失,我们必须以空性的正观修正它。
因为在金刚乘看来,此与小乘雷同,将导致产生二元之见,只是它是在一个更为微细的层面而已。
伟大的金刚乘诗人萨惹哈对於上面的论点曾有如下的譬喻:
只修习空性而无法享用净化后之六识的人,正有如一只鸟由船上飞起,在空中环绕一阵后,又落回船上一样。
学习金刚乘必须更进一步出离,需要认识大乘对空性的微细执著,并愿意舍离对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分别,甚至对「无住」这个概念也要澈底消除。
如果这些都能全部做到的话,那么所剩的又是什么呢?
就是了悟本身的一种毫无主观、概念、希求、评断和分别等的了悟。
了悟本身赤裸裸的自然显出其特有的意象和纹理。
在金刚乘的传承中, 如实了悟的境界具有如下几项特性,即当下性、空性、光明性和灿烂性。
当下性来自小乘的修行。在看到了了悟本身和自己思想上的差别后,行者可将心住於当下,不再活于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希求中。
空性则来自大乘的训练,在此行者学习如何不再去追求一 个坚实的依缘处。
光明性和灿烂性则来自金刚乘的修习。
世界之所以光明是因为当行者对事物不再起妄时,世界就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而其之所以灿烂则因为世界是神圣的, 同时充满著庄严和力量。
和小乘及大乘相同,欲了悟金刚乘者,亦必须经过踏实和刻苦的修行。
金刚乘在修行上也有绝对(无相)和相对(有相)两个层面。
无相修行包括了持续修定的「无相禅修」,以求更彻底的了悟空性。而有相的修行则包含两类,一是坐禅(坐中修),另一则是动禅(动中修)。
以上两类均与金刚乘的本尊有关,现在略释如下:
在金刚乘中,藉由修大乘法所启发的无缘智慧被赋予一个可观想的形象,令行者能直接与此智慧产生因缘与连接,超越自我的束缚。
此即将自己观想成为本尊,其次再将外在的世界观想成为本尊的净土以示其庄严性。
接著,再观自化的本尊与外在现象的本尊乃合一 不二,也就是自己的内在世界与外在的观象是无分别的,它们仅是指同一实相的两种显现而已。
在金刚乘的「有相」修行方面,不论是坐禅或动禅,自己和外境皆被观成本尊和本尊的净土。
由於本尊均具有「相」与「无相」两个层面,因此其修行也结合了有相与无相的两种修行方式。
金刚乘道在于开展绝对的了悟,也即是对本尊的如实之性有更坚定的信心和虔诚, 在「相」与「无相」上完全没有染污而究竟圆满。
在噶玛巴的传记中有许多是开於本尊胜观(正观)的记述。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胜观是什么。 其实它就是一种我们心中最深处的无缘智慧,以及现象界之神圣性的显现。
见到本尊乃表示我们见到了存在的基本层面。
当我们的自心起惑迷时,本尊给予我们更深的智慧;当我们的心对世界起惑迷时,本尊示予我们一切万物之纯一与庄严的本貌。
每一位噶玛巴和金刚乘的本尊之所以有这样深的关系,乃因噶玛巴表现了人类的根本庄严和世界的善美。
在噶玛巴的有关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噶玛巴如何指导其弟子证悟佛法的教理, 也看到他们如何消除社会上的政治动乱和痛苦,使其回复於和谐和相互尊敬的快乐中。
当我们阅读有关历代噶玛巴的传记时,会发现故事常在噶玛巴的胜观和佛行事业之间交替,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此二者之间的至深关系。
由於历代噶玛巴见到了众生和世界的美善,因此他们怀抱理想,要在社会和政治上实践。
本尊乃是一种无缘、无我之智,以及一切现象法尔如是的展现,而由於噶玛巴与本尊之间的关系,所以使得他们拥有实现这些理想的资源。
因此,在这些故事中的「胜观」一词,与其在一般历史和宗教上所使用的意义颇不相同。
噶玛巴的胜观就是能见到一切现象诸法当下之实相的深奥观力,此观力建立在小乘、大乘和金刚乘的修行之上。
而无我智之如是性,以及现象诸法之神圣性,则给予噶玛巴的胜观无尽的力量和意义。
历代噶玛巴的任务是要将世界的本貌开启出来,也即是教导众生其美善之本质,以及尊敬一切事物之本然的神圣性。
而使噶玛巴成为如此稀有难得之人的原因就是来自此胜观,以及可证得此胜观的种种修行。
|内容简介|
本篇文章由本站整编自上个世纪十七年代由一位西方的仁波切的著作和大宝法王噶玛巴官方网站有关此内容的介绍。◎-◎之间的内容由本站补述。
大部分内容出自于秋阳创巴仁波切在西方的一位“学生和知交,他揭示了噶玛巴传承的真实事迹, 我对他的智慧和眼光感到非常赞叹。” 秋阳创巴仁波切在书中如此介绍。
在上个世纪,作者应许多人的请求以述说噶玛巴的故事而撰著了本书。这部分内容出现在他汇编和著作的内容前面,署名为“李吉诺·雷於,那洛巴学院(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不同与作者本身的名字。因此这部分内容到底原著是哪一位,目前无从得知。
总之,它源自创巴仁波切在西方的“学生和知交”所撰著的一本书,作者为表示对噶玛巴的虔敬,并送给对学习噶玛噶举传承有兴趣的学子的一份礼物。因此,我们可以在文中看到“西方的”这样的词汇。
原作者结合自身的环境,为了清除地域、国家和宗教在西方人们所产生的固有的判断、以及唯物化的认知,帮助具缘者更加客观且无偏颇、通透的了解以及认识噶玛巴,也就是他接下来所叙述汇编的【历代噶玛巴的故事】,有了如今在此呈现给大家的内容【噶玛巴的胜观】。
为与时俱进,将通俗易懂的内容呈现与当代的大众。我们就其中某些比较迥异于我国汉语的用词,以及由于时过境迁,某些晦涩难懂影响读者理解的语句,稍作整理与转化,以侍当代具缘读者有所明晰的了解。 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心灵层面的实相而有助于开展正见的修持之道。
| 相关视频 |
大宝法王传奇
楚布寺历代大宝法王密严刹土
| 相关内容|
历代噶玛巴偈文
以下为第十七世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所著, 描述历代噶玛巴为度化众生而化现各种殊胜而不同的事业形象之偈文:
杜松虔巴安立修胜幢,
悉地之王噶玛巴千诺。
噶玛拔希除却蒙军胁,
胜伏万有噶玛巴千诺。
让迥多杰立转世传统,
业愿之王噶玛巴千诺。
若必多杰教化汉藏蒙,
力持事业噶玛巴千诺。
德新谢巴护藏阻汉侵,
雪域怙主噶玛巴千诺。
通瓦敦滇广与密乘法,
无上持明噶玛巴千诺。
确札嘉措通达教证法,
持教圣士噶玛巴千诺。
米觉多杰广释经典义,
教言之阳噶玛巴千诺。
旺秋多杰知大印密义,
无谬向导噶玛巴千诺。
确映多杰塑画美妙像,
工巧圆满噶玛巴千诺。
耶谢多杰认证传世者,
神通无碍噶玛巴千诺。
蒋秋多杰无方游乡国,
出世大士噶玛巴千诺。
堆督多杰身披慈爱甲,
菩提萨埵噶玛巴千诺。
特秋多杰悟诸法如幻,
自在瑜珈噶玛巴千诺。
卡恰多杰守持大乐智,
胜黑噜嘎噶玛巴千诺。
日佩多杰见闻意触解,
自解本智噶玛巴千诺。
| 转载声明 |
由【正法互联】整编。所有转载,包括【编按备注】、文章内标题、行文顺序等,联同资料来源均需注明出处,且不得用作任何形式的商业或自赞毁他目的之用途,以篡改、增删的转帖及印刷。
修心八颂
共修通启
| 共修缘起 |
从即日起共修法王噶玛巴于2017年至2018年欧美弘法期间所开示《修心八颂》内容
| 共修方式 |
由平台发心人员每天不间断循环发布开示内容
▽扫下方二维码进入共修群▽
|往期精选|
◎
因
为
你
我
在
这
里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随身心灵充电宝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