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人机机动气象观测首次服务重大国际赛事:两架无人机轮流交叉作业,投放53枚下投探空仪!

通航圈 2023-12-25

太阳神鸟的尾羽闪动,放射出12道金色的光芒……7月28日晚,在四川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开幕式在“神鸟光芒”中圆满举办。

时间回到一天前,27日6时50分,在四川自贡兰田机场,气象下投探空仪乘坐“海燕”无人机成功“起航”(无人机保障成都大运会:风雨中翱翔的那一只“海燕”)。

与此同时,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赵培涛、刘振宇等专家组成的无人机观测服务保障团队正密切监视“海燕”飞行动向,择时机下投探空仪。四川省气象局、自贡市气象局人员组成的地面飞行保障组准确研判飞行气象条件,全力保障飞行作业安全。

70分钟后,被精准投放的下投探空仪将捕获的一组组气象数据实时传回至保障方舱,并快速应用于大运会气象保障业务平台。
这是首次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机动气象观测业务保障国际重大活动。”驻守在成都大运会气象台的探测中心首席气象专家郭建侠介绍,不仅“海燕”资料成为预报员的重要参考,此次机动观测更是弥补了常规探测在川西高原的观测不足。
海燕号无人机起飞。
大运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赛事举办正逢汛期,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多变,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较高要求。中国气象局党组提早谋划、周密部署,抓实抓细各项筹备工作。探测中心针对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需求,制定无人机机动观测方案,派出业务骨干与四川气象部门协同开展气象观测保障工作,深化观测预报互动联动。
探测中心于7月24日、26日、27日、28日利用两架无人机开展川西高原西南涡敏感区4个架次飞行观测,累计飞行5000余公里,共投放53枚下投探空仪,获取2.6万余条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及丰富的观测产品。观测数据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评估表明,机动气象观测资料的同化,显著改善了降水预报效果。本次观测任务同时检验了两架无人机轮流交叉作业的可行性,为机动气象观测业务流程优化积累了重要的实战经验。同时,探测中心发挥新型遥感设备在垂直观测技术优势,架设移动垂直观测系统,获取大运会场馆周边精细化垂直观测资料,为短临预报提供精细化观测支撑。
探测中心对机动观测资料实时质量控制及加工形成的服务产品,经由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实时融入大运会气象保障的业务平台,为模式预报提供最新的精细化观测数据支撑。在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机动观测数据已汇入西南区域预报模式,确保预报模型更加精准;在四川省气象台,机动观测数据已应用到预报分析中,保障短临预报更加精准;在大运会保障现场,机动观测数据产品已应用“天衡天衍”大运会服务平台,提供最新观测实况服务。
大运会气象保障联合指挥中心服务人员工作中。
据悉,6月28日,两架“海燕”号大型无人机在自贡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两型高空大型无人机完成交付,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落地四川自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在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中发挥效益。

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启动暨无人机交付活动

▲海燕号I型、海燕号II型气象无人机 (来源:航空工业)

▲海燕号I型无人机(来源:航空工业)


▲海燕号Ⅱ型无人机(来源:航空工业)


未来,“海燕”无人机还将一次次翱翔于天空,逐渐磨砺成为把脉风云的气象探测“尖兵”。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气象新闻网、航空工业。

PS:最近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