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壹木自然读书会|第320期 从“观察一棵树,陪一棵树长大”到“观察秋天里的一棵树”

壹木读书会 壹木瞭然
2024-09-04

🔺本期海报


本次分享视频:




值日生花叶青木:


       今天是我们壹木自然读书会的第320期分享!我是主持人花叶青木。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从“观察一棵树,陪一棵树长大”到“观察秋天里的一棵树”》,分享人是康老师,康晓珊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科普专员,有过13年的荒漠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经历,现在从事荒漠植物的科普工作,接下来就让康晓珊老师开始她的分享吧!


康晓珊:


      从“观察一棵树,陪一棵树长大”到“观察秋天里的一棵树”


      壹木自然读书会的小伙伴儿和我们新疆的小伙伴儿,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聆听今晚的分享。感谢壹木读书会为我赋能,与优秀的人一起同行,助力我顺利开展在新疆的观察一棵树活动。



      今天呢,我的分享主要从观察一棵树的活动组织者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活动过程中我的感受和收获。希望能给小伙伴一些启发,同时为明年能够开展升级版的观察一棵树活动抛砖引玉。


迸发活动灵感到第一次的失败



      我为什么要发起这个观察一棵树的活动呢?其实最初的时候呢,是看到浙江大学的公众号,他们发起了一个公民参与的科学调查活动,在全国校园里通过观察一些特定的树种,建立一个物候数据库,然后发现只有银杏我们这边还有,我就很想参加银杏的物候观测,然后我就调查了一下周边的银杏树,在我步行范围内能够到达的地方,找到了四株银杏树,离他们就是说至少得观测十株的样本量有一定差距,我这四棵,其中两株从来没有开过花,还有一株相当羸弱,很遗憾自己没有办法参加这个活动,但是转念一想,我能不能发起这样一个活动呢?这就是我想发起观察一棵树的念头在心里产生了。


      正好在之前,我们开展了一次“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系列活动,短短一周我们就收集了近1000份调查问卷和画作,这让我看到公众渴望参与自然类活动的热情,渴望接触自然的愿望,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觉得如果我开展观察一棵树活动应该也会受到欢迎。


      然后我给负责这事的赵老师发了邮件,希望能给予如何观察,如何收集数据的指导,然后赵老师直接让小丸子老师联系了我。我在2月份加入了壹木读书会,没想到在3月就得到了咱们读书会的帮助,深刻感受到我很幸运,我和咱们读书会很有缘分。然后小丸子老师发给我去年他们一起观察一棵树的合集,说先学习有需要再问。我当时是惊呆了,原来咱们读书会已经做了一年,而且做的那么好,这么多记录的成果,同时我也很激动,因为我有了一份这么详实的参考,它不是一份经验的总结,也不是一份指南,而是一份观察实践的重现,用真实、自然的记录呈现出来,阅读这些观察日志,就像重新走进观察小伙伴的身边,一种手把手带领的感觉,然后每个月还有主题分享,每个人的参与度很高,分享也不仅仅是观察结果的分享,有技能的支持,有大咖的点评引领,还有家里其他成员的参与,我当时就在想是怎样的一个组织者能够想到这么多的形式来带领大家一起坚持,积极参与。这个疑问一直在心里,在读书会浸泡的这将近一年里,我一次次被惊掉,一次次的佩服,感叹。心里只有三个字:了不起。我能共来这里分享,也离不开小丸子老师的鼓励和加持。


      最初我选择了榆树组的观察合集来学习,因为榆树在我们这里比较常见,我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到并应用。



       然后在不那么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就发起了“观察一棵树,陪一棵树长大”的活动(新疆物候晚,四五月才能看见绿色),当时主要通过植物园、新疆植物学会微信平台、老师朋友和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宣传,迅速召集起了二十多人的志愿者队伍,接收到几百人的报名,当时就想着利用南北疆气候差异,选择代表树种观测,来一个物候数据比较,用公民科学+物候观察的方式来展示活动成果。然后得到一些反馈,物候观测不是很感兴趣,培训难度大,于是我就修改了活动内容,以“容易观察、方便观察”为前提,不限定树种,选择自己喜欢的树进行观察,然后我就进行了培训。


      我希望能够以简单的观察形式让更多人来参与,让大家首先不要畏难,不要担心自己行不行,我当时的活动要求是:选择一棵方便观察的树,用文字+绘画的方式每日观察记录,月底提交,点评、分享。起初大家的热情很高,然后没过多久,数量变少,到最后就没有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日渐消失。其实当时是很着急的,感觉也十分糟糕(当一件事情需要他人协作才能完成的时候,感觉自主权就受到了挑战,但是转念想想,别人为什么需要配合你?)。有小伙伴反馈很难坚持,每日观察记录要求太高,我也发现其实自己也坚持不下来。慢慢收到的作品就越来越少了。让我必须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该如何改进呢?我确实不希望这个活动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这样的消失,一方面我真的觉得这个活动还是蛮有意义的,另外一方面很可能会把它看成自己的一个失败吧。我觉得会影响我今后再开展活动的一个信心,我觉得我还是要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下去,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反思复盘,重新梳理



      我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复盘,首先分析了这次活动失败的原因。


      1.活动要求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太高,每日观察记录很难坚持,每个人时间有限,不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非常忙碌。


      2.指导、反馈没跟上,没有形成闭环。我的培训看似简单,其实实践起来有难度,我忽略了知识差和认知差的问题,没有做到有效的培训支持大家开始这项活动,同时没有设计详尽的更有吸引力的指导和反馈环节,大家觉得就像交作业而已,没有回馈,没有成就感。


      3.依靠单位、学会力量招募,人群零散,不容易达成一致。


      4.让我意识到参与积极度的关键是我是否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知识,奖励,展示)


      5.我再次审视了我的初心是什么?最初的时候呢,其实我的活动设计是希望通过我们南北疆,因为它的气候差异是非常大的。我想选定特定的树种,然后来比较这个同一种树种,在南北疆不同的这个物候差异,能够收集一些数据。然后当我把这种活动设想跟一些小伙伴分享的时候,他们对这个物候观测觉得太专业,而且也觉得蛮枯燥的,甚至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最后就改成了大家观察一个身边易于找到的方便观察的树来进行观察,不具有这种科学数据收集的功能,只是去观察记录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我想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重新关注身边的自然,体验自然之美好,和自然建立联结,想通过关注自然,达到一直以来倡导的保护自然的目标。同时,我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协助办一场不错的,有意义的活动。我发现我是有这份私心的。当时正好读到稻盛和夫的书,里面多次提到利他思维,这也是稻盛和夫做每一件事的初心,当他怀着这样初心,每一次都会得到很好的结果。


      我重新明确了自己初心,也深刻地感受到,当怀着利他思维的时候,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力量。当时正值秋季,我准备重新把观察一棵树的活动进行改版继续。



      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究竟想开展一场怎么样的自然类活动?


      我希望有更多人参与,不论有着怎样的知识、职业背景,或者小学生,或者老年人都可以参与;希望更容易参与,不用路途遥远,身边附近就能开始;希望给予有效的、简单的指导,能够让大家更易于实践;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带来一些变化,不论是感受的、思维的、意识的,还是行动的变化,希望大家能够在城市中也感受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感受自然智慧。然后我重新开张的观察一棵树活动我就从这more,easy,simple这三点出发,希望能够达到change这个目标。

重新开始后我哪里做对了



      基于复盘的思考,在九月我发起了新的观察一棵树活动,主题为“爱国、爱乡,跟随节气观察家乡树”,结合秋季即将到来的四个节气,让大家选择一棵身边喜欢的树,调动五感,进行观察,用文字+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当时的观察和感受结果,递交四幅以上作品。用线上培训+线下实践的方式,这次我进行了三次培训,一次专题分享。


      当我第一次进行培训的时候,其实我对五感调动没有给大家很好的示范。大家可能没有很好的理解如何来调动这个五感,在第二次的时候,我不仅讲解,而且给大家示范,让大家知道怎么样是真正的来调动我们的五感来观察。原来我们观察一棵树有这么多种方式。同时,呈现方式还是通过书写和绘画,为什么没有选择照相或者一些手工之类的,因为参与的人很多都是我们的青少年,他们一是没有手机,我也不希望就是通过这个活动增加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所以说我就希望是通过书写绘画记录这个方式。同时呢。我也对他们的呈现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就是需要他们记录下来,他们亲眼看到的,就是亲身观察到的,用五感观察到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我觉得观察每个人的视角和感受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对或者不存在错。就是大家会觉得这个观察是属于我的。他没有对错,就会放下评判的心,然后去比较纯粹去观察和感受。其实我希望达到的是这么一个目标,希望他们能够跟自然非常简单的相处,而不是说我一定要把这个自然中的这棵树描述的特别好看才能达到观察的效果。其实不是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树,你觉得它很丑,你可以如实的表达出来。关键就是一个观察和感受,让他能够更直接,更真诚实,更简单的。


      邀请省科协联合主办,还邀请一位经常主办新疆生物竞赛的老师帮忙宣传,活动获得了更广泛的宣传推广。最后一次培训和专题分享是在省科协平台直播,获得不错的宣传推广效果。专题分享我邀请的是金丝桃徐育超老师做了《怎样观察一片叶子》的分享,特别感谢徐老师欣然接受我的邀请,助力我更好开展活动。徐老师不仅上课非常有趣,她还有一个特质就是非常细心的记录身边的每一件事,我相信徐老师的新书也不会太远。


      此次活动因为联合省科协一起发起这项活动,使得这项活动以及后期的获奖证书的含金量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积极参加培训,召集学生,填写收集报名表,作品等。通过这一点,我也看见了一定是老师和学生的某项需求得到了满足。后来通过沟通得知,他们也一直苦于不知道怎么做活动,想带领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指导,同时也希望获得证书,有些学校升学还要求孩子能有省部级的奖励。同时活动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官方网址、公众号发布,给大家一次展示的机会。(满足了知识获取,获得认可、展示自我的需求。)


      其实在收到这些作品以后呢,我后期又增加了一个想法,希望能够通过办一个展览,就是像咱们观察一棵树一样进行一个巡展,能够去各个学校进行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件事情来参与到其中。通过这个活动,其实也看到了一些成效,除了这些作品的数量以外,也收到一些参与者的反馈。他们说这个活动让他感受到从来觉得习以为常的树,习以为常的风景,没想到有这么美丽的时候,尤其在秋季,真的,我觉得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就是选择在了秋季,因为秋季这个色彩的变化真是太美丽了。植物色彩非常有冲击力,同时树的变化也非常的大。大家可能会觉得观察起来更有趣一些。让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自然之中有些智慧。这个植物它为什么长那样?为什么它落叶?为什么这个植物叶子是绿的就落了,有一些黄了才落?就引发了大家去思考一些问题。有一些小伙伴还反馈就是他们时常会想着我要再去观察一下那棵树,每天去看看它。其实当我在观察我那棵树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它结果了,那种果实嫩嫩的,绿绿的,我心里面就发出一个不由自主的赞叹,我说了一句”哇,你好美!”当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其实当时都特别感动。因为我觉得我跟这棵树链接到了。相信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吧!也是这些感受和这些收获,也是我们每个人坚持下去的原因。同时还有一些我们的老师也特别的特别的棒,他们把他们孩子的作品已经做了一个展览,然后拍了个照片反馈给我,真的特别的好。同时,我们也有一个群进行一些问题的解答,一些活动的通知,积极互动,增加一些社群的粘性,就是大家能够在观察一棵树的活动中能够互相分享。同时看到这些参与者的作品的时候,群里面的小伙伴也有反映,我们新疆北部的都已经是落叶了,或者果实了,在我们的南疆居然还有开花的,丁香花在开,木槿还是什么花也在开。在我们北疆的话,木槿玉兰这些是活不了的,太冷了,但在南疆不仅活的有些他们在秋天还在开花,也特别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自然的神奇。以及我们新疆地域的辽阔。就是在这些,这是一些观察中的收获和感受吧。


      其次活动的开展,意义也很重要。尤其是要争取官方机构的支持,就需要结合当下的政策,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之前组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问卷的时候,来自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不知道新疆本土的代表野生动植物是什么,在哪里,那时候我觉得新疆本土的动植物科学普及工作是非常迫切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认识身边的、已经被本土化的一些树木,这可能就会像一扇窗,打开大家关注其它动植物,关注自然的大门。还结合线下流行的节气,就确定了活动的主题:“爱国、爱乡,跟随节气观察家乡树”活动。


      此次活动我给予了较充分的指导和培训,在第一次作品交上来的时候,对每一位指导老师进行了反馈,让大家更加清楚活动的要求,及时进行修正或者继续保持。同时通过学校层面的召集,老师直接承担起了志愿者的责任,对作品的收集和初步整理工作,高效有序。同时作品的命名,报送方式都进行了规定,大部分的老师按照要求完成,减轻了很多的工作量。



      这次的这个活动的结果,就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提高了很多。看到一些孩子他们的绘画,尤其是他们一些描述和观察的时候我觉得真的非常的淳朴自然,还有就是他们对一些版面的设计,也让我觉得非常的新颖,我当时就要求他们,除了比如说你是哪个学校的,你在哪观察的、你的名字,你的年级这些要素你要写清楚,还有日期你要写清楚以外,其他的你可以任意排版。我希望能够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我发现有些孩子的排版真的非常的棒,非常的有趣,不仅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细节非常的好。


     最终,我们收集了123位指导老师递交的3000多份作品。回顾这次活动能够有比较理想的效果,除了我上面分析的一些原因,我觉得贯穿始终的是看到了对方的需求,满足了对方的需求。而且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大家的需求是发生着变化的。

      总结如下:

      --想参与,怎么参与?(期待平台)

      --如何做?(期待指导)

      --参与了,我的作品可以吗?(期待反馈)

      --按要求做了,期待一份结果(期待展示、奖励,被看见,价值感)。

      这也就完成了一次活动的完整的闭环。


明年来点啥?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作品的整理、评选工作,同时我也在思考,明年要继续开展,我需要做些什么能够让大家积极参与,同时那些已经参与的还愿意继续参与?我在群里征询了老师的意见,有的老师说今年没有准备好,明年还想参与,有的老师希望通过项目式方式参与。我想,除了增加证书的含金量,举办线下科普奖励活动,还需要从形式上进行多样化。今年的作品有一些是多个同学合作完成的,分工完成,那么是否可以增加一个团队协作的模式,共同解决一个或几个自然观察中的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带领,培养出更多的教师进行带领、升级活动,获得更广泛的参与。


      小丸子老师问我坚持一年观察一棵树最难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坚持,人的本性是及时满足,趋易避难,对抗本性其实是很难的,会疲惫,会辛苦煎熬,但是如果通过某些方式让参与者体会到乐趣,高层次的喜悦,那么我觉得就会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让自己主动坚持。我们也接纳这些小缺憾,不要因为这些小缺憾而放弃了,放弃了整个大自然。


      当我们在特别忙忙碌的时候,我们抽空还能去看看我们的老朋友,看看我们的树,其实是心情非常愉悦的。其实当你百无聊赖的时候,你甚至都想不起来去看那棵树,我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我想说的是忙不应该作为我们放弃自然的一个理由或者借口,同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先去完成我们能完成的。


      经过今年两次开展观察一棵树活动,我内心也有很多感受,分享给大家:


你告诉他好,不如让他去亲自感受。


不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行动。


不做大自然推销者,要做大自然的引导员。


      再次感谢壹木自然读书会给我的支持和无私帮助,也祝愿我们明年观察一棵树2.0版本更加精彩!





群友互动


康晓珊: 我再说两句,其实在准备这个分享的时候,我也充分的发现了,就是我组织的这个活动和壹木读书会参加观察一棵树的群体是非常不一样的,咱们更多的是成人,咱们会有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自主性,自发性去参与,有更多的创造性在里头,我组织这个活动呢,是需要依靠老师的力量来帮我去招募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来组织这些学生。是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我们可能就是愿望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自然中体会更多的乐趣吧!


花叶青木:观察一棵树可以形成什么样的成果或者作品展示?能给点建议吗?要不康老师再总结一下。


康晓珊: 像我们壹木自然读书会做了观察一棵树的活动,出了一本诗集,还有一位老师写了一本书,还上了我们三联周刊的封面,然后还办了一个展,还有线下这种沙龙论坛都是围绕我们一棵树的,所以这都是我们一棵树的这个衍生的一些附加的作品。所以说其实肯定还有更多的形式和创意的。我觉得就是真是那句话,你只管往前走,然后收获都在路上,真是这种感觉。


花叶青木: 孩子的作品是类似自然笔记吗?绘画加文字?


康晓珊: 对,这个问题也特别好,最初的时候我就特别害怕孩子们画成那个手抄报。我就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写,记下来的东西一定要是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不论你的写字还是画,都是你亲眼亲身感受到的,不要写你没有看到的,也不用写别人的感受,一定要写自己的。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关键,同时我觉得它跟自然笔记可能还不太一样,自然笔记可能还是要呈现一个观察在里头,我这个里面可能还会加一些感受,因为我觉得感受也非常的重要,你观察完以后把感受写进去,以后这个慢慢联系到一起了。是这种感觉。而且我也感受到,就是看到一些作品他们起初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敢写感受,都不知道如何写感受,这个让我看了以后其实都有点心疼呢。孩子们就是感受被关闭了,还有一些就是感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所以我觉得让孩子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来也非常非常的重要。当时我看到一个小伙伴,他就有些小伙伴,他会看到那棵树。他就会想起他小时候的事情。有一个小伙伴,他写这个书的时候,他就会联系到他自己当时的心情,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孩子表达自己的一个方式,我觉得这也是我希望达到的一个效果。

花叶青木: 所以康老师你们那个活动最后就是孩子们就是画和写的,他们的那个笔记最后的形式?


康晓珊: 对,他们的作品的形式就是画和写。比如说什么样的作品我们会筛掉呢,比如说就是那种照片形式的,还有一些就是那种做成手抄报了。就是比如说榆树可生长在哪里像这种呢,我说我不需要你们给我查这些东西。不需要把这知识的词条放在上面,我不要这些东西,我一定要看到你们的观察和你们的感受,如果仅仅是这种科学的一些小词条的话,我就直接把这个作品可能就pass掉了。


花叶青木: 还有一个人问的学生的年龄是多大?二年级的合适吗?


康晓珊: 我觉得二年级挺合适的,他哪怕拿拼音写都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对绘画的要求不是非常高,但是你画的美一点当然是更好了。但是其实如果你就是画的。有些小朋友画的很传神,你知道吗?他把那个榆树的齿画得非常的好。我觉得这就够了,就你能够突出它某一个特点,唉,就说明你已经很认真的观察了。还有一些小朋友还可以画出虫眼来,我觉得这就够了,不一定你要把那个叶子画的等大等比例,画的多么微妙,就是你能够画的更好,更写实更好。但如果就是说你的绘画水平有限的话,你能够展示出它的特点你观察到的,我觉得就很ok。


花叶青木: 有一个人说一年级的学生想弄,但是不会写字。


康晓珊: 可以用拼音,当时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参加,是四岁还是五岁,然后那小朋友就画画,他爸给他配字。我觉得这也蛮好的。


康晓珊: 是的。所以其实我觉得观察一棵树可以碰撞出很多的形式。然后。我们可以用更开放、更接纳的这种眼光去看待这些作品。


康晓珊: 我在那个留言区留下我的微信吧,如果有学校的老师想组织的话,就是你有哪些疑问,我觉得我可以给你传授一下,就是如何组织学校这方面的经验。我发送了个我的微信号。


林捷: 我说一下,我因为之前没有完整的知道康老师这个活动。我今天晚上听了一下,感觉康老师这个活动跟我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我们纯粹是一个靠自驱力来转动的一个活动。还好,我们因为读书会里面的小伙伴底子比较好。特别是一些带队的组长,发扬了那种想要卷死别人,先把自己卷死的风格,那一年确实比较辛苦。但是成果也是比较显著,比较明显的,我觉得康老师这个分享的,因为她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用,我们读书会纯粹是一个自发的组织,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一个自驱力,我发现在这个转动的过程当中,最核心的还是需要靠爱来发电。因为长期的这个群里面组织活动,大家对自然的这种爱好都是发自内心的,康老师组织的这个活动很多人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好奇,然后加入这个活动。后面就是说缺乏了一些指导,还有一个总是存在一种熵增的现象,其实我们群里面。也是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也是会出现熵增的一种情况,当时我在想怎么样避免这个事情呢?所以我们就建了很多小群,各个小群之间的能量是不一样的。然后通过一些比如说像玉兰组,还有像樟树组这个能量特别强的这种群,带动后面不太有能量的这种群,但是最终还是没保住所有的树,有几棵树确实是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个跟选树也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有一些在选树的过程当中选了很高大的树,那他在观察的时候后期就不具有条件,然后屡屡受挫,以后干脆就放弃了。

所以今年我们“观察一棵树“”这个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这个树的选择还是要有一点讲究的。不能够依自己的性子随便找一棵树,要具备观察条件的这些树,这个我们在下一期招募分享的时候,闲云会给大家具体的指导我们到底要选择一棵什么样的树。另外呢,有很多我们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观察的。那么我们的家长,首先你要确保你自己是真心的想要来观察这件事情,然后用你的这种对植物的这种爱,对观察的这种爱去影响你这个孩子,其实我们大人可以从小孩的眼光当中收获很多东西,我们大人的眼光都是受局限太大了。孩子会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创意,很多灵感,所以我建议就是说我们家里如果有条件,就是可以稍微让孩子抽出一点点时间来观察这一棵树,持续一年的话,这个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那么如果有在听的老师,也可以带动学校里面的你的学生一起来做这件事情。在紧张的上课之余,抽空看一看校园里面的这一棵树其实也是一种放松。还有呢,你可以让孩子找一棵喜欢的树。在树上找一个树洞,建议孩子有什么烦恼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跟自己的这个树洞来说一说话。这个其实也是一种观察的方式。其实观察一棵树有非常非常多的方式方法,大家都可以自创,可以自己发挥,不一定要局限在我要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就是可以看得见的一个成果,我们不要去追求一个看得见的成果,要有文字作品,有绘画作品,其实我们单纯的走过这个漫长的一年,心里记得有这么一棵树,常常去看看他,看到他的变化,我觉得这个收获就已经很大了。今年我就感觉到有很多小伙伴就还会去看自己去年观察过的一棵树,还在做自然笔记。说明他们对自己观察的这个过程还是念念不忘的。那康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一种机会,我们是属于主动的自驱力来驱动的这种观察,但是我们毕竟带动的人是比较少的,但是康老师这样一种形式有很多爱了。有很多喜欢的人,确实是需要拉他一把,让他成为爱好自然的人。在这个中间摇摆的那些人,全部要通过我们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康老师这样一种方式,把他们拉到我们这个自然队伍中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做这一件美好的事情。


金丝桃:爱国、爱乡从身边的一棵树开始,谢谢康老师精彩的分享


乐乐:多谢康老师的诚挚分享


上城周才英:谢谢康老师分享,大自然的引导者,欢迎康老师来杭州


夏艳:康老师大爱无疆,恩惠家长和孩子


方诚:九月份刚去吐鲁番,下次有机会再去,希望能去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看看!


无名小邹:对老师们、家长们有很多的启发和建议,谢谢。观察一棵树,可以形成什么样的成果或作品展示?能给点建议吗,谢谢老师。


子非:讲得太好了[比心]


水杉:很受启发,谢谢分享,2024年也准备带孩子一年观察一棵树


Helen:2024年也准备带孩子一年观察一棵树,怎么带孩子一起观察?我是刚来学习的老师


茉莉:想要一开始康老师讲的指导手册找谁咨询一下


金丝桃:这个手册是去年观察一棵树的一个合集,在“壹木瞭然”公众号里都可以看到,先关注“壹木瞭然”,然后在公众号搜索“观察一棵树”。壹木瞭然观察一棵树


乐乐:要是各地树友观察当地特色植物,是不是也很好?听康老师分享,好希望他们观察沙枣树和胡杨哈


Helen:适合的学生的年龄?小学二年级适合吗?


金丝桃:适合0-100岁


王大炜:一年级的学生想弄,但是不会写字,我家女儿自己种大蒜观察,每天放学回家都先看看大蒜。


小丸子:每一个年龄段观察的风格也不一样

金丝桃:会涂鸦就可以呀


上城周才英:幼儿园女儿的画,观察一颗种子的萌发,到蝴蝶🦋的一生


康晓珊: 色彩好明亮!


Helen:太好了!开始行动!非常需要经验交流。


黑鹮:打开五感真的不错,有次活动一个4岁的小朋友画了皂荚的果实,超出我们大人的想象


上城周才英:很赞同林老师观点,向孩子学习,像孩子一样学习。主动和自然建立链接,我一直都在坚持这件美好的事情。


金丝桃:我借助我家孩子(幼儿园)的视角看到了很多很多我忽略的东西


王大炜:美丽新世界,培养孩子心灵美


乐动小鱼儿:超妈那次活动视频的,我也看了。真的很好


金丝桃:爱国、爱乡从爱身边的植物开始,爱植物可以从爱一片叶子开始 | 怎样观察一片叶子分享会回顾

The End

海报设计 |  紫叶

图文整理 |  汪远方

分享、校对 |  康晓珊

图文排版 | 田楠楠

视频合成| 汪远方

图文发送 | 一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壹木瞭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