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灵:倒买倒卖为什么重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灵 Author 风灵之声
倒买倒卖为什么重要?
文|风灵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市场过程。市场过程是趋于均衡的过程,如果实现了均衡,市场过程也就结束了。有学员问,将“均衡”看作供需双方力量没有变化的状态,是否更好理解?
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供需双方力量没有变化,不等于供需双方达到了平衡,不等于双方的行为已经契合一致。均衡状态的核心不是处于静止,而是供求达到平衡。
柯兹纳恰好举了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企业家精神在促进市场均衡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以人人都很熟悉的鸡蛋为例。假设某家菜店鸡蛋卖4元钱一斤;几条街外有另一家菜店,鸡蛋卖8元钱一斤。当然,我们可以猜到,卖4元一斤的那家会供不应求,卖8元那家恐怕没几个人买。但这两家店的老板和消费者都比较迟钝麻木,不管是便宜还是贵,都只是盲目地接受这种价格,日复一日,没有谁想过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供需双方的力量没有什么变化,但市场也没有达到均衡。显然,这难以令人满意。
真实世界中并不会这样,因为不管是店家还是消费者,都不仅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会观察周围的情况,获取新的信息,从而改变决策。但为了凸显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我们假定店家和消费者,都只会像机器一样重复操作,不考虑其他更好的可能性。这时候有一个旁观者,他本来没有参与市场活动,但他发现了其中的差价,认为有利可图。于是,他以略高于4元的价格在第一家店买进,以略低于8元的价格在第二家店附近卖出。他以低买高卖赚得了利润,同时也缩小了价格差,让市场从不均衡向均衡迈出了一步。如果有更多的人仿效他,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之类,在竞争的压力下,价格差预计会消失,市场将在4元和8元之间的某个价格达成均衡,即供求平衡。
这个最初的旁观者以低买高卖的方式参与市场活动,进行倒买倒卖,所发挥的就是企业家精神。低价买入意味着从供给充裕的地方买入,高价卖出意味着在供给紧缺的地方卖出,这样就会使供需双方从不均衡趋于均衡,是企业家精神启动了均衡化的市场过程。
企业家的英语是“entrepreneur”。虽然说,企业家通常指的是开办或组织企业的人,但在这里,企业家这个词,强调的主要是具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冒险精神。企业家未必真正开办企业,甚至不需要拥有任何初始资产。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不能改变社会,你只能适应社会。但如果一个人仅仅是适应社会,接受现实,那他就不会是一名entrepreneur。
柯兹纳认为,企业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倒买倒卖。在传统印象中,只有踏踏实实地生产劳动,或者发明创造,才是获取财富的正当途径,倒买倒卖那是投机,是不劳而获,是空手套白狼。但实际上,一方面,倒买倒卖绝不简单,而且对市场运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企业家组织生产,不管是生产既有的商品,还是生产市场上从未有过的新商品,本质上也是一种倒买倒卖。
首先,要想在倒买倒卖中赚到钱,必须是低买高卖,而找到这样的差价并不容易。如果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赚差价机会,那早就有人捷足先登了。股市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如果倒买倒卖空手套白狼真的很容易的话,那大多数人都能在股市上发财,而不是亏本了。要想套利成功,需要努力发现别人都尚未发现的信息,而且是有价值的信息。
如果投机是不可取的,倒买倒卖是没有价值的,那么就应该取消股市。一个奉行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如果取消了股市,那会是什么样呢?市场参与者或者经济分析家顿时都成了盲人骑瞎马,晕乎乎不辨东西南北。而如果是一个健康成熟的股市,我们只要看看大盘,就知道了目前经济的整体走势;要想知道某个行业,某个公司的情况,观察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也就能掌握最主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无数希望通过倒卖股票投机赚钱的炒股者的分散努力所发现的,并在竞争中去芜存菁,从而较为有效地反映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投机,人们就没有动力去发挥企业家精神,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经济运行就会陷入混乱和盲目,供求失衡,投资失当。
当然,有人或许会说,我国的股市还算不上是健康成熟的股市,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状况。这恰恰是因为我国股市与发现信息、披露信息以及信息的竞争筛选等方面相关的机制不完善或存在某些缺陷所致。我们始终要记住哈耶克的观点,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问题是分散信息的发现和利用的问题。
企业家未必要炒股,也可以倒卖其他的商品。但不管是倒卖什么商品,他都需要有相当的警觉,才能发现不为人知的有用信息,更好地扩大供给,或者更好地满足需求。就发现新信息而言,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
其次,前面举的是企业家不事生产的例子,企业家当然也可以从事生产。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生产?第二,企业家为什么不倒卖现成的东西,而要组织生产?
什么是生产呢?生产者从资源所有者手中购得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劳动力、机器设备,等等,然后将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与原本的资源物理形态不同的新的东西,然后卖给购买者。比如说,生产者购买面粉、酵母、盐和水,雇佣工人,购买或租用设备,生产出面包卖给消费者。他出售的实际上正是他买进的这一揽子东西,只不过通过生产过程改变了物理形态,组合成了面包。
为什么要进行生产?如果我们仅仅把生产看成是一个物理过程,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生产是出于经济目的。生产者认为,比起面粉、酵母加上劳动力等等,面包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说,消费者对面包评价更高,愿意出更多的钱购买。也就是说,生产其实是一个低价买入资源,高价卖出制成品的过程,同样是一种倒买倒卖的行为。
当然,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是,生产者本身就是资源的初始所有者,或者他自身拥有一部分资源,再购入其他资源。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仍然设定生产者没有任何初始资源。那么显而易见,生产者扮演的就是倒买倒卖的企业家角色。他通过资源和制成品之间的差价赚取利润。与前面所举的倒卖鸡蛋的例子类似,在竞争的压力下,如果不考虑其他成本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最终生产所带来纯利润也会消失,市场达到均衡。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家同样是启动市场过程,并让市场趋于均衡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纯粹的企业家没有任何初始的资源,发挥企业家精神不以拥有任何生产要素为前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纯粹的企业家要做的只是买进卖出,就连所需的资金也可以是借来的。因此,企业家精神没有任何特殊要求,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所以,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竞争性的,纯粹的企业家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特殊的保护。
注:本文是作者在正一君书院出品的主线经济学精读课第二期领读柯兹纳的代表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的第四讲,有修改。转自公众号“风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