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理念错了,解决危机只会造成更大危机

新少数派 2022-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先知书店

股市崩盘后,绝望的人们挤在纽约街头,企盼奇迹发生
 
“您是想住宿,还是跳楼?”
 
1929年10月29日,据说从这一天开始很长时间,凡有人来询问,纽约市区旅馆的前台,都要先问他这句话。
 
因为,这一天,美国正遭遇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一夜之间,美股暴跌,股价下跌之快,连股指显示器都跟不上,十几位华尔街股票经纪人跳楼自杀。
 
此后短短两个星期,美股市值缩水了一半,无数企业破产,几千万人失去了收入来源。

美国大萧条中,无家可归的失业者

自此之后,美国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大萧条”。
 
正如所有的疾病一样,只要社会出了问题,就一定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有药方。1933年,凭借“解决美国正面临的危机“的承诺,富兰克林·罗斯福高调上台,并推出所谓新政,罗斯福也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任期超过两届的总统。

然而,罗斯福新政,真的拯救了大萧条吗?
 
▍经济危机源于干预主义
 
1920年代,在大萧条爆发前,美国经历了8年前所未有的繁荣,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个国家的总和。时任总统柯立芝曾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展现“美国梦”的闪耀与悲怅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以“咆哮的二十年代”为背景。
 
然而,繁荣之下,危机四伏。因为,美国的这次繁荣,并非正常的市场现象,而是建立在政府操纵的信贷扩张基础上。
 
1924年,柯立芝在演讲中表示:“降低利率,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基本政策”。当时甚至还有人宣称,如果不对贷款进行补贴,就是在“损害公众利益”。
 
1921-1929年,整个繁荣期内,由于长期的低利率,信贷规模持续膨胀。8年间,美国货币供应增长了61.8%。

社会中增加了这么多“热钱”,当然就需要一个出口。
 
于是,企业家被误导,开始投资原本不该投资的项目,特别是重工业、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大的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的相应上涨。
 
同时,消费者也被误导,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原本买不起房子的人,开始借贷买房,加剧了房地产泡沫,以及不可持续的借贷消费。
 
最终,当过度投资和过度消费转变为严重通货膨胀,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持续时,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贷款难以收回,信贷收缩,萧条由此发生
 
——试想,因干预主义而起的经济危机,怎么可能用罗斯福新政——一种更激进的干预主义所拯救?

以巨额公共开支救市的罗斯福新政,加速了通货膨胀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凯恩斯主义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人们相信,经济危机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于是,解决危机的方案,就变成了政府刺激经济,大量印钞,大搞基建。
 
但真实的逻辑恰恰相反:政府刺激经济——市场虚假繁荣——泡沫破裂——经济危机。此时,如果继续依靠政府干预,来拯救经济危机,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造成新一轮更猛烈的危机

事实上,在罗斯福上台前,美国尚有金本位制守住货币增发的最后底线。但到罗斯福新政时,为了推行以“复兴”为名义的各项积极财政政策,美国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大量超发的货币,严重干扰了市场自我调节的过程,让早就可能结束的大萧条,一直持续10多年之久。

▍“解决问题”为何变成了
  “制造更大的问题”?
 
1981年,著名的保守主义政治家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他留下了那句著名的 "In this present crisis, government is not thesolution to our problems;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

里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理念和方法一旦错了,看起来越是努力地解决问题,结果却变成了制造更大的问题。
 
在里根时代,美国终于摆脱长达十余年的“滞涨”

然而,从罗斯福新政起,直到美国人重新认识这一点,足足经过了50年。
 
美国人是幸运的,50年前饮鸩止渴的罗斯福新政,很可能导致的一场更大危机,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掩盖了。
 
然而,危机可能被掩盖,但常识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误信,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一样,由国家垄断铸币权,操控经济和财政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天经地义”,正是问题的根源。
 
——直到经济学家哈耶克的思想问世,这个“神话”终于被打破。
 
1944年,哈耶克在全世界对乌托邦趋之若鹜时,以《通往奴役之路》向世人预言:乌托邦主义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最终自我毁灭。诺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将这本书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
 
二战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主导了整个主流经济学界,各国纷纷滥发纸币、扩大赤字,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哈耶克饱受嘲笑和攻击,成为“孤独的反对派”。直到1970年代,欧美爆发“滞涨”危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凯恩斯主义声誉扫地。在危难中,哈耶克的思想终于受到了重视。


▍货币的自由竞争
  扼住经济危机的咽喉
 
通过分析历史上多次通胀、失业和大萧条,哈耶克发现了“铸币权被垄断”与“通往奴役之路”的隐秘关系:一旦赋予“法币”不可撼动的正当性,个人就无可避免地“在冠冕堂皇的旗号下被剥削”,“无论多低的通货膨胀,都会积累成全局性的大灾难”。
 
哈耶克主张,货币的使命应该回归个人自由本身:只有铸币权像普通商品一样,也可以进行自由竞争,个人自由才可能得到最大保障;对货币信用的选择自由,不仅是个人经济自由的切实保证,而且是制止通货膨胀、经济持续增长的不二法门
 
这一天才式的洞见石破天惊。它几乎颠覆了迄今所有关于货币的“正统”观念,也成就了哈耶克最后一部经济学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英文版主编阿瑟·塞尔登叹服:“这项发明,也许是说给生活在后天的人听的”。
 
本书2007年引入中国大陆,后来绝版至今。很多渴望理解财富本质、经济自由的人,一直都想收藏阅读,二手书竟然一度被炒到1000元左右。
 
先知书店深知此书的价值,有幸与海南出版社合作,推出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货币的非国家化》,会员价最低48元。长按识下方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越是经济陷入最危险的边缘,越需要洞察中国经济的本质

周其仁:改革的真正逻辑

“扩大开放”首先是“对内开放”———以开放看待文明

看错世界,要倒大霉:改革开放背后的财富密码

权力与财富:什么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贫穷,源自对经济的无知;落后,源自对政治的无视

哈耶克|秩序产生于法治框架下的个人自由

哈耶克:陷入“紧急状态”的社会如何摆脱劫难?

应对危机的三个层次:无为而治是大智,毫不作为是大恶

剧变:危机时代的火山灰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金观涛:真实心灵的解体,是当今人类一切危机的总根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