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观念的力量:张维迎关于市场经济的四大洞见

先知书店思想历 新少数派 2022-12-28
-荐读 -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冷漠是人性丧失的信号
1980年,一个54岁的中年人从中国来到新加坡




张维迎关于市场经济的四大洞见

文、编:先知书店


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和国家,敢于发声的先知往往是少数派,经济学家同样如此,在中国则更为稀缺。

幸运的是,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少数派的经济学家,在捍卫真理的道路上,他不止一次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不但敢于发声,其立场和洞见也都价值非凡;经过时间的磨砺,他的思想一次次被证实,甚至曾经反对他的人如今也成为其簇拥。

他就是公认的自由市场的捍卫者和守夜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张维迎老师。

他不断用新的范式,拓展经济学的疆域,赋予经济学以人文价值,到现在,更是从一名经济学者变成一位思想启蒙者——同哈耶克一样,最终都用自己的思想改变社会甚至改变世界。

张维迎老师为中国经济观念启蒙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指向一个核心:市场经济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唯一制度。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从张维迎老师的著作与文章中选编了关于市场经济——张维迎老师最重要的四个观念和洞见:在通往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他的思想,绝对不可忽略。



-1-
人类的灾难是由
多数人无知和少数人无耻带来的


人类为什么会犯错误?我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无知,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无耻。

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学者,那么多的政治家,居然能够相信集权集中的计划机关能够告诉全社会应该生产什么,应该怎么样生产,应该为谁生产,应该定多少价格呢?那些人深信不疑。明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以为自己知道,由此导致我们这些灾难。

特别想提醒一点,当时的计划经济理论依据不仅仅是来自政治家,更多是来自于经济学家。包括兰格在论证计划经济可行性的时候,他用的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模式。

今天也是这样的问题。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好多人认为我们对货币、就业、通货膨胀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降低利率,什么时候提高利率。真是那样吗?过去几年的历史,证明不仅是我们这边,全世界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很无知的。

无知的情况下最好的政策是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不要那么瞎折腾,一会儿看着经济有问题了,大量放水,一会儿看着通货膨胀来了,猛抽,这些都带来巨大的代价。

为什么要市场经济呢?其实很简单,有市场经济才可以避免由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结合导致人类的灾难。

市场经济其实可以减少好多的无知。在市场当中,知识、对未来判断准确就决定输赢,这就给企业家一个动力,怎么样减少自己的无知。市场是企业家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

市场经济也使我们的行为不变成伤害别人的行为。在市场当中,谋求自己的利益,首先要给别人创造价值,给消费者创造价值,要给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我们需要市场经济的原因。



-2-

人类97%的财富

是在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根据美国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在人类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即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这是按照1990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个财富度量单位)。

然后,又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世界人均GDP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开始,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内,世界的人均GDP增加了37倍,达到6600国际元。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而这个奇迹,其实根源就来自于市场经济制度。

西方国家在200多年前开始走向市场经济,所以在200多年前开始起飞。中国在30年前开始走向市场经济,所以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创造巨大的财富?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他《国富论》里指出,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换为“利人之行”;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奇妙。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处在社会分工体系的链条中,为交换而生产;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以及他能分享多少,是由别人说了算而不由他自己说了算。在市场上,任何人不为别人创造价值,就不可能获得收入。所以你必须努力为他人创造价值。

市场经济又被称为商业社会。商业社会是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社会中,合作往往只在熟人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进行,比如兄弟姐妹,或者同一个村的人,或者同一个教堂的人进行合作,很难找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

而人类今天的合作,早就超越地区、超越国界,走向全球。今天我们所消费的商品,99%的生产者你不认识;一个企业的产品卖出去,绝大部分消费者他也不认识。正是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合作,使全世界的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3-

市场经济的
最大受益者
是芸芸众生


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是富人吗?不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普通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给每个人都带来便利。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得多,因为富人有钱,即使没有灯泡,他可以点很多蜡烛,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

再比如现在有了电视,每个人都可以看明星唱的歌、演的戏,而过去只有少数富有的人、皇宫贵族才能享受现场直播式的演出。

汽车也是这样,过去富人可以坐轿子,现在普通人都可以有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坐奥迪车与开夏利车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坐轿子与步行之间的差距。

所有新产品、新技术都是这样。外卖给普通人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微信公号让普通人可以变成自媒体人。没错,有些新成品一开始只有富人消费,被认为是奢侈品,但随着成本的下降,很快就变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

这其实就是企业家创造这种产品的目的,富人不过是为普通人支付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已。

换句话说,市场经济能更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因为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机会,而在非市场经济中,这样的机会只有少数特权阶层才有。

所以说,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芸芸众生,不是特权阶层。从消费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平等了。

▲张维迎



-4-

没有思想市场
就没有中国的未来


所谓思想市场,就是学术、观点、言论、信仰的表达自由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平等竞争。

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动下出现的,没有理念的变化就没有制度和政策的改变,而没有思想市场,就很难有新的理念出现和传播。从而整个社会就失去了变革的源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曾多次讲到思想市场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他的告诚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包括思想在生产上的自由竞争,也包括思想在接受方面的自由竞争。它意味着没有行政和法律的力量规定人们可以研究什么、不可以研究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它也意味着每个人有权选择任何一种理论和观点,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只能通过说理的方式争夺市场,没有人有权强制人们接受某种特定的观点和理念。

历史分析和现实观察都表明,社会变革之所以发生,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一种利益战胜了另一种利益,而是因为理念战胜了利益,或者说,是因为一种(新的)观念战胜了另一种(旧的)观念,一种主义战胜了另一种主义。许多看似某种特定利益的胜利,事实上不过是某种特定观念的胜利。

为什么计划经济在20世纪能成为世界上1/3的人生活的那些国家的一种制度,而且存在了很长的时间?这其实就是理念变化的结果,计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理念的产物。同样的,市场经济亦然。


上文汇编了张维迎老师基于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四个洞见,张维迎老师曾说:市场经济状况下也会出现地震、海啸,但是我们没有听过哪个市场经济国家出现过灾荒。市场经济是真正普惠大众的制度。

然而,极其严峻且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当下意识形态的冲突、某些“利益”的博弈、政治间的种种牵引,导致市场经济正屡屡受到冲击;仅仅一篇文章也绝对无法详述、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市场经济并做出抉择和判断。而是否理解“市场”真正的力量,则关系到我们个人甚至国家的命运。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阅读张维迎的重要原因——越是在经济寒冬,市场遭遇挑战之际,张维迎老师的理论和洞见都是寻找、保护财富、捍卫自由的经济环境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为此,先知书店搜集汇总了张维迎老师关于“市场经济”的四本代表作,组成“读懂市场经济四书”(含签名版《回望》),并在此诚挚推荐:

本套书,包含颠覆传统的经济学系统教材及博弈论教材《博弈与社会》;阐述市场逻辑最透彻的著作《市场的逻辑》;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威文本《市场与政府》;以及张维迎老师最新纪实作品,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态写照《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

这四部作品,不仅解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改革的过程、权力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能够教会读者,如何学会用博弈论的方法和眼光观察社会经济、分析现实世界。同时还回望张维迎老师的个人成长纪实,从60余年中,理解这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学家,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这本张维迎老师的新书,为先知书店现货首发(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张维迎作品集”,当下中国最值得读的经济学家;含签名好书。)




▍延伸阅读

张维迎振聋发聩的10个观点(针针见血)

张维迎:我用短短的40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王鼎钧:那些书里有天下,无苍生

秦晖:与黑暗擦肩而过(珍惜秦晖,就是珍惜我们自己)

“倒戈将军”冯玉祥,“伟人”还是“伪君子”?

陈丹青:那些失去的教养

读史求实:研究革命史的人为什么会怕杨奎松?

人类文明史中的七大教训

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1980年,一个54岁的中年人从中国来到新加坡

资本主义在西方取得了非凡成就,为何在别处却停滞不前?

“法律思维”30条金律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冷漠是人性丧失的信号

陈徒手:人间忧患诚如海(沁入心脾的凉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