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老子化胡经》及韩欧排佛答学友净贞

文字研究 2021-10-27



就《老子化胡经》

及韩欧排佛

答学友净贞



西20145月间,有皇汉主义者偏激攻讦佛教,余撰佛教是胡夷教,还是华夏文化之组成?以应。学友净贞读之,工笔书文,以老子化胡经真伪及韩欧排佛之言相榷,谓我华夏族三皇五帝之世并无夷狄之教,当“上法三武之法,下志韩欧之志”、“以孔氏仁礼,辅以荀卿王道”以逮清明云。今考据文献,敷陈浅见以复之:

 

一、老子化胡经为捍御本土文化之作,亦蕴含文化融合契机

佛教传入华夏,迅速风靡,中华士人惟恐其凌于本土文化之上,乃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三国志·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谓佛教乃老子西去度化胡夷所立,老子化胡经由兹而成。自汉及清,每有道家仙宗巨子坚持此一神话,以捍卫本土道家文化与道教之地位。令人感慨无语!余引此例,非“欲正释门”,乃援先代之说以驳斥无端仇佛之谬论。

汉晋之间,不独华夏士人欲以道家文化融摄佛教,佛教中人亦求融合中华之学以资传化,晋僧支循作释迦文佛像赞曰:“昔姬周之末,有大圣号佛,天竺释王白净之太子也。俗氏母族,厥姓裘昙焉。”明言佛祖为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华夏姬周末代,其言“明明释迦,实惟帝先”,乃引老子“象帝之先”一语,借道家语以明佛性法身体相化用之义,又“络聃周以曾玄”一语,详其字义,“络”意为“包罗”,“曾”为“更加”义,“玄”乃“深远、玄妙、渊博”义。乃言佛法包罗万象,涵盖老庄道学而更玄妙深远,非谓吾泱泱华夏出于释迦之后也。复称佛祖“冲量弘乎太虚,神盖宏于两仪,易简待以成体,太和拟而称邵。圆蓍者象其神寂,方卦者法其智周”,谓以佛祖智慧圆满,能于自性中感通、化现一切法,故华夏阴阳易象蓍卦学术,亦莫出其畴。老子化胡经释迦文佛像赞实蕴含文化融合、存异求同之机。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西历696),洛阳僧释惠澄乞毁《老子化胡经》,议诸朝廷,四重臣坚称化胡是实,为经不虚,道释同体异名,老君变化不测,即使史籍无据,而释教不异老君。遂敕旨曰:“老君化胡,典诰攸着,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历代华夏王朝多听任《老子化胡经》传世,隋文鲜卑小字那罗延普六茹,唐皇血统混合华夷,亦暂禁而不绝其文。唯独蒙古虏廷野蛮杀戮之余,以吐蕃番僧八思巴之力焚毁。二千年来,据中华鼎器者,唯蒙古大悖孔子圣道,“臭老九”之名即源自蒙古“九儒十丐”之说,可见蒙古对于中国文化之辱蔑。较之鲜卑、党项、契丹、女真诸族,蒙古虏廷之政治文化实无足称,唯擅屠城掠夺而已。幸而光绪二十六年(西历1900),敦煌莫高窟亦见残卷,且有《老子西升化胡经》(2007)、《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2081)异名版本。敦煌《化胡经》十卷本残卷今仍藏于英、法等国博物馆中。佛教大正藏亦存录其文。

道家贵清静不争,佛教观万法如幻,道佛相争,憨态可掬,是知清静自然、率性中庸之道,天下鲜能久矣,人类争斗诤习性,虽神圣教诫亦难约束。究其实,《老子化胡经》不过类荀子·宥坐第二十八篇“孔子杀少正卯”之谬说,《左》《国》《论》《孟》《墨》《庄》皆不载,乃假孔子之名而逞己言,史家判为伪说,令荀卿之学虽口称王道礼治而诚信尽失,权奸暴君则可据为手段,荀卿门徒无人匡正学术道德,而李斯、韩非亦如商鞅、吴起,不得善终,王道圣德沦为强权诡谲伎俩,习性未化,奸伪益张,深违圣道,何堪辅翼世间政教?若此荀学行于三皇五帝之世,我华夏早已国亡族灭,何能传承五千年国统与独特文明?荀卿任兰陵令凡十八年,不过经理一县之地,其徒韩非、李斯、贾谊、张苍等及战国后诸子之书,竟无片言称其治绩,曾不若子路、闵子骞、子游等辈,故儒家唯尊孔孟而鲜重荀子,仅以荀子为治学、治政参考。

二、韩愈、欧阳修壮年排佛与晚年改正

历代排佛者,韩愈与欧阳修最为著名,其辟佛诸文流患至今,深误世人。然其友柳宗元送沙门浩初序驳之曰:“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曰以其夷也,果不通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吾之所取者与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韩愈攻谤僧人出家,不事劳务、不孝父母,柳宗元曰:“退之忿其外而违其中,是知石不知韫玉也。”(《送沙门浩初序》)出家为僧,去世浮荣,故为剃染,特立独行,专心修道。不独佛教如此,道教全真七子之马丹阳、孙清静本为夫妇,亦各自出家修炼,盖世务牵缠,耗智力,摇精神,故自古修道如牛毛,成道如兔角。出家则能专心致志,心无旁务,全力修学,以期天道酬勤,以一生之功,力抗无始业障而成就圆满圣道,普渡众生,利乐有情。而以修行功德升济父母、先祖及亲族,令之离世苦,居天归净土,安享福乐。如此回报亲恩,孝道至极也,非同世俗仅能生事、死葬、鬼享之而已。然此事非大智大勇、宿根深厚者何堪承担,故仅人类中极少分子所能为,于五伦诸缘合成之人道世间固无伤也。

 

柳子厚、大颠禅师之外,唐宋以来,掊击韩愈者颇多。明教契嵩有非韩三十篇,以儒者所宗经义,驳斥乖谬,且纠正辞句,韩说为之破斥而至体无完肤,读韩愈文字者,不可不兼读此书。

苏轼作《韩愈论》:“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其为论甚高,其待孔子、孟轲甚尊,而拒杨、墨、佛、老甚严。此其用力,亦不可谓不至也。然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苏轼门下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之张耒亦作《韩愈论》评韩愈曰:“韩退之以为文人则有余,以为知道则不足。”

王阳明《传习录·》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文中子者,隋朝王通,著有《文中子中说》,倡导三教合一。

唐朝张籍《上韩昌黎书》评韩愈曰:“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以累令德。又商论之际,或不容人之短,如任私尚胜者,亦有所累也。”

韩愈素以儒教自居,辟佛辟老,道貌俨然,不知佛而辟佛,不知道而谤仙,雪拥兰关,哀嘱韩湘而气短;贬职潮州,问道大颠而折服。既略知禅理而未能深入参证,晚年陷溺弥甚,竟执迷丹药,食丹砂、雄鸡以健阳道,卒之以死,可见行为乖僻、嗜好下劣,不智之极!

韩愈虽工文字,然一生趋慕荣华,躁妄仕进。曾遍上朝宰书,词卑颜厚。张子韶曰:“退之累数千言,求官于宰相;至第二书乃复自比为盗贼管库,且云其大声而疾呼矣,何略不知耻!其以谏迎佛骨被贬潮州,遽惴惴恐道死,乞灵湘江女鬼,兄事毛仙翁求其术,上尊号,请封禅,媚上希回京复官。旧唐史载韩愈尝编撰史录而拙于取舍、繁简不当,颇爲当代所非。且恃才肆意,讥戏不近人情,有盭孔孟之旨。文人无行,于斯可知!

陋哉韩愈!空有文名,实无操守,徒擅虚文而不能践儒行,大节既亏,奢言《原道》,虚文何足观!

 

大颠禅师面斥韩愈辟佛为舜犬妾妇之行,韩子气结无以难,往来议论,乃为大颠折服,相与交游。从此见识长进,不再攻击佛教,黄鲁直曰:“退之见大颠后,作文理胜,而排佛之辞为之沮。”(《大藏经》第四十九册)

欧阳修始崇韩愈,以排佛为己任。其撰《新唐书》,尽删高僧玄奘、神秀诸传及贞观为阵亡战士建寺之文,大失修史者守正纪实之本分。司马光言:“永叔不喜佛,旧唐史有涉其事者必去之。甞取二本对校,去之者千余条。驾性命道德之空言者,韩文也。泯治乱成败之实效者,新书也。”

欧阳修见云门宗庐山圆通居讷禅师后,迷途知返,痛改前非,以当朝宰相之尊,学贯翰林之誉,一反初衷,皈依佛门,笃信佛教,留心佛学,自号“六一居士”,自陈:“比见当世知名士,方少壮时,力排异说。及老病畏死,则归心释老,反恨得之晩者,往往如此也。可胜叹哉!”(《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卷七·唐徐浩玄隐塔铭》,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6月第1版)欧阳修晚年诵持《华严经》,以迄于终。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载:“欧阳文忠公平生诋佛、老,少作《本论》三篇,于二氏盖未尝有别,晚罢政事,守亳将老矣,更罹忧患,遂有超然物外之志……。欧阳氏子孙奉释氏尤严于他士大夫家。”

观韩、欧一生,始辟佛而终改节,韩滥食丹药而毙命,欧虔诵佛经而善终。此所谓“韩欧之志”也!唯读书少,未知二人晚年改正者,方为韩欧壮岁排佛谬论所惑。

论语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攻乎异端,斯害已。惜哉韩欧晚年改正,鲜有人知,异端妄说,流患至今,贻误无数后学。可知为善百年甚难,造孽千载实易,三武一宗灭佛,不数年而身毙,帝王鸿福难赎其孽,君主大权难保其命,虽为经国,于圣教无多诽谤,然恶报迅速,足为前鉴!吾辈于前人著述,读其文,复当考其事迹,识其质量,择善而从,不善改之,方谓善学。若韩、欧辈,可参其文法,勿师其为人;晓其理论,勿复其过恶。当知裴度《寄李翱书》曰:“昌黎韩愈,仆识之旧矣,中心爱之,不觉惊赏,然其人信美材也。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可矣乎?可矣乎?今之作者,不及则已,及之者,当大为防焉耳。

三、佛教实有裨益中华政治、文化之功

李觏先作《广潜书》以排佛,一识契嵩《辅教编》,“方留意读佛经”,继而“乃怅然曰:‘吾辈议论尚未及一卷《般若心经》,佛道岂易知耶? ’ ……当时排佛之心,已廓然熄灭而无余矣。”可谓迷途知返,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谓佛教经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且好仁恶杀,蠲敝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中华历代精英士子多皈佛门,如李太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王维号维摩居士,司空图称耐辱居士,李煜称莲峰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轼幼子苏过号斜川居士,张商英称无尽居士,范成大称石湖居士,米芾称鹿门居士,黄庭坚称山谷居士,辛弃疾称稼轩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蒲松龄称柳泉居士,刘克庄号后村居士,魏源、林则徐皆佛教徒;济南东鲁纯儒、中华民国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秘书长李炳南公,亦为佛教净土宗成就者……

北宋名相张商英曰:“吾学佛,然后知儒。华夏原始之儒学、道学,于心性、天道、命运之理,言简意赅,后学难明,佛教三世因果、善恶报应、六道轮回、万法唯心诸说可籍参详。焦氏笔乘:“性命之理,孔子罕言之,老子累言之,释氏则极言之。”“孔孟之学,尽性至命之学也。顾其言简指微,未尽阐晰,释氏诸经所发明,皆其理也。苟能发明此理,为吾性命之指南,则释氏诸经即孔孟之义疏也,又何病焉。夫释氏之所疏,孔孟之精也。”“《中庸周易皆讲性与天道,然不得其人,则不能传。后儒必得佛学启发,又须不存成见,方知孔子之道无异于佛。李炳南公于论语讲要中明示:“所以不读佛经,要如何讲解四书?光是人之初,性本善便不会说,更别论及其他。看过法华经,才能谈论性善性恶等问题。二程理学“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之论,出于华严宗“染”“净”之说;王阳明与僧实庵结友,讲学于余姚龙泉山寺﹐其四句教言亦犹禅教精神,王船山评王阳明模仿禅宗“天泉付法,止依北秀(神秀)南能(慧能)一转语作葫芦样”。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严复、梁启超、粱漱溟等,皆受佛教极大之影响。醉心欧化之胡适亦专心佛学,研究禅宗语录,其为清华学子所拟国学目录,佛典竟据三分之一……故陈寅恪曰:“佛教于性理之学独有深造。足救中国之缺失,而为常人所欢迎。”“故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而通常人未之通晓,未之觉察,而以中国为真无教之国,误矣。自得佛教之裨助,而中国之学问,立时增长元气,别开生面故宋、元之学问、文艺均大盛(《吴宓日记》219191214日记)

 

旧唐史载唐太宗贞观三年,下诏为举义以来于七大战场为阵亡将士建寺荐福。命虞世南、岑文本等七人撰碑,此抚慰幽冥、福泽鬼神而和顺世间阴阳之德政也。吕蒙正曰:“愿子孙世世食禄于朝,外护佛法。”(北宋大慧宗杲《宗门武库》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少壮时即师从曹洞宗松秀禅师,力阻蒙古尽灭汉人,以中国为游牧草地之策,其人虽非华夏族裔,然于保护中华民族之生存贡献极大;大明洪武帝、宰相刘秉忠、少师姚广孝皆曾出家为僧,明太祖礼请临济钜子壁峰金入南京大弘临济;太虚大师、曼殊法师(苏曼殊)、管锷、栖云章太炎、毕永年、唐才等佛弟子均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称“革命和尚”;杭州西湖白云庵为同盟会革命党人聚会处,汉阳归元禅寺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部、军械库和后勤中心,上海、宁波僧人组织僧军投身革命起义;太虚大师率中国佛教界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大业;五台山僧众成立“五台山佛教救国同盟会”,组织僧侣抗日自卫队……如上史事可知,佛教虽源于异族异域,仍不失为伟大圣教,其心性智慧于中华国政、文化大有辅翼。切实而言,佛教自为东汉明帝迎入中华,即得王室护持,从而寺僧日众,教产丰盈,国家兵源税赋相形见绌,故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之灭佛,乃为经济,非关义理,终不过六年,皆身死事废,岂非天谴恶报?而其后继者复兴崇佛法,何故?实因佛教大明善恶异路、报应之理。其法行于世间,使人人自然畏恶修善。岂不大助政治、教化之防与?!故为政者多崇之。

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礼记·明堂位第十四》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昧》,东夷之乐也;《任》,南蛮之乐也。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周公,西周革命之元勛,鲁国之祖君,中华文化之建设者也。其子孙于太庙以天子禘礼祀之,乃奉献蛮夷之乐,何也?纳异族文化及器物之精华以缔造一代博大广远之文明,显示周鲁文化之王道胸襟也。周公之裔,尚且如此,则吾人纳佛教文化以参详、验证本土道儒之学,何有不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融合中外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固无出周公之道也!

南朝刘宋何尚之《列叙元嘉赞扬佛教事》范泰、谢灵运言,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当以佛经为指南!信哉斯言!圣道固无华夷之别,今之学者,当服膺贤明师承,复广考文献,择善而从,光大成已成物之仁智性德,大学之道由兹圆成。

学友净贞,长年自治国学经史,年虽未冠,其学之深广,其思之精微,实不逊时下一般学者。得为芳邻,引为良师益友,亦天幸余也。相与倾谈经史,每多启发。数日前蒙其专书相问,甚感道佛优劣、出世入世、积极消极之长短是非,坊间学界往返诤讼二千年,纷繁不息,净贞所举化胡经、韩欧排佛、三武灭法等,涉及二千年中国文化史典型人事,揭示古今学人常有之疑惑,乃详考文献,精思曲直,聊叙浅见,敬成斯文以复,希求明察而后匡正补益。吾辈今居此汤池,华夏传统文化中兴之圣地,感念先辈坚守国族文明,复能包容师善,圆摄万法,开济汉唐宋明之光荣历史,王道荡荡,垂范春秋。今中华朝野夷狄腥膻,胡羯谬论横行,繁华之中暗伏内外忧患,惟当师范先辈,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慕古坚志,奋励自强,为复兴华夏文明一尽至诚,所谓“化万民,古天下”,不必尽待明君,师效孔孟、陈亮、王守仁,尽吾辈学人本分可矣!诚以此志,与净贞共勉!

 




【相關閱讀】



多一个基督徒 就少一个中国人?


琐议《97岁老人劝青少年勿学<弟子规>》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