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蘇無忌:明月一輪 錫行玉道 ——記民國最後名媛任錫玖老師
银杏大院
任锡玖老师旧居
1922年,任鸿隽(左2)、任鸿泽(左1)、任心一(左3)在任家花园合影
民国初期重庆观音桥
著名的任家花园
任锡玖老师和孙子
(照于90年代)
王家宜和任锡玖
解放前于复旦相辉学院
西泠网拍卖的任家花园
民国名人书信
明月一輪 錫行玉道
——記民國最後名媛任錫玖老師
樵蘇無忌
1999年至2010年,我住小東街崇慶中學教師宿舍銀杏大院,相鄰單元的底樓住著退休老先生王家宜夫婦倆。王家宜老師,教育屆聲名遠播。
對於王老師的夫人任錫玖老師(1927—2014),我沒有太多的關注。偶爾對面遇見,畢竟她是前輩,有一搭沒一搭向她打個照面而已。只覺得老太太膚白臉圓,樸素優雅,戴高度近視眼鏡,說話和靄,語速平穩,聲音裡帶著甜味。
老夫婦的子女都不在身邊,養十幾隻白色波斯貓,忙得不亦樂乎。
我的岳母打小也是在銀杏大院裡長大。一次,岳母帶著我孩子在院子裡遇見任老師,看見她們打招呼,很熟烙,我才知道任老師與岳母的父親劉元質是上世紀50年代崇慶中學的同事,同在英語教研組。
後來純粹巧合,從某文友處得知任老師的部分情況。不久前,網上流覽西泠拍賣網拍賣民國名人書信,見任鴻澤《自由日記》手稿拍品。我知道,這位任鴻澤先生,就是任老師的父親。
任老師祖籍在太湖邊,太平天囯時入四川墊江。民國時期重慶江北著名的觀音橋任家花園,是任老師的家,她在家族中大排行老八。那時到她家作客的有孫中山、于右任、馮玉祥、周恩來、曹禺等,徐悲鴻、歌唱家廖昌永恩師周小燕全家,因爲有親戚關係,也常寓任家花園。她的父親任鴻澤共有四兄弟,大哥任鴻熙、三弟任鴻雋、四弟叫任鴻年,人稱“辛亥革命任氏四傑”。
在辛亥革命風雲激蕩的年代,任家名聲赫赫: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任老師的家族變賣家當集資捐助起義;任老師的大伯和父親,爲辛亥革命作過很多貢獻,這是胡適先生的評價;任老師的三叔任鴻雋,北大教授、東南大學副校長、川大校長、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幹事長、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任鴻雋與胡適共同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科技救國的雜誌——《科學》,後任孫中山秘書;她四叔任鴻年,反清反袁志士,孫中山《建國方略》撰寫者,曾參加同盟會陳英士發動光復上海的起義,並在滬組建蜀漢軍聲援四川保路運動,元旦即以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和國民黨評議部部長身份赴蜀,促成四川獨立;1913年任鴻年效仿屈原,在《絕命書》中駁斥袁世凱“其心侈于秦政,而才不過石敬瑭”後,投杭州煙霞洞壯烈殉國,以死明志,有力促成了李烈鈞的江西獨立、黃興的南京獨立、柏文蔚的安徽獨立、陳英士的上海廣東獨立等反袁二次革命的爆發;他的三嬸陳衡哲,中國新文化運動最早的女學者、作家、詩人,也是我國第一位女教授,有名的“一代才女”……
鑒於任家在辛亥革命和倒袁護國中的重大貢獻,民國早期,政府特于重慶江北觀音橋圈定兩座山,修建任家花園,以示旌表。任家有做人的原則,信奉佛教不殺生,經營蔬菜醃製品攢下錢加上稿費後,還是把土地費交了民國政府。改革開放後,此地的江北區政府搬遷開發,只是土地費就賣了兩個億。此處離八路軍駐渝辦事處曾家岩不遠。
其時,任家花園在當地是盡人皆知的深宅。某年,川軍范紹增部在牆外練兵,驚擾了任家,有人立即出面知會范軍長後,范即刻率部撤走。
重慶解放前夕,任老師曾上過抗日前線的大哥任百鵬是軍統重慶站少將副站長,在江北率部起義。任百鵬在二野解放軍的學習班裡被前軍統小特務誣陷,成了反革命分子。任老師親眼目睹自己的大哥背後高插亡命牌,被五花大綁押在軍車上,鎮壓於菜園壩河灘地。家人抬著棺材到刑場邊,被告知三天之內不准收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百鵬被平反,並評爲革命烈士,被沒收的任家花園也得到了經濟補償。
任老師,真正骨子裡的大家閨秀,她與王家宜老師是高中同班同學。1947年雙雙一起考入重慶復旦相輝學院英語專業。相輝學院由著名教育家馬相伯創辦復旦的同學會在重慶籌辦一所學校,以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和校長李登輝之名定名相輝學院,1946年9月招生。院士袁隆平即是1949年考入該校農藝系的學生。解放初院系調整,任老師生小孩停學,而王家宜老師則被調整入重慶大學英語系,1951年畢業,分配到西南文化局藝術處。後任老師再入西師俄語系,1956年畢業後分配到崇慶中學。
行筆于此,筆者自然就產生了系列疑問,任老師爲什麼先後要上兩所大學,學兩個專業?她是怎麼到崇州教書的?1957年丈夫王家宜老師被錯劃成極右右派,她不離不棄,獨自帶著三個兒子,那段日子是怎麼過的?她被下放白頭中學任教,又是什麼情形?終其一生,任老師的教學水準和能力如何,能超過家宜老師嗎?
第一個問題,實際上前文已述一半。任錫玖老師先讀相輝,再讀西師,兩個原因,自己生小孩,國家院系調整。
其間,學衡派紅學大師吳宓教授同時教他們的課程,很喜歡金童玉女小倆口,因爲任老師長得甜,王老師語言說寫功夫了得。吳宓還親口說,你個王家宜,小子了不得,今後必成大文豪!
那時還不太唯成份論,中蘇關係蜜月期,任老師產假結束回校繼續讀書,就改學了俄語。只是當時給她兩個選擇,要麼讀川大,要麼讀西師,其實任老師想去川大,畢竟她三叔在那兒當過校長。但那時還沒有成渝鐵路,加之孩子尚小,就在西師吧。
說起1956年任老師到崇慶中學當教師的經歷,頗有戲劇性。
終究她成份岀身不算"根紅苗正",畢業分配發配川西地區,那時的川西地區不發達。溫江行署教育科把她初分到邛崍,大家閨秀一看路太遠,幾條大河還要過船,就上了點大小姐脾氣,不去,就不去!
溫江行署也不愉快,還了得,不服從國家分配,那就退檔回原籍重慶。
任老師說,退就退吧。正在辦手續,等車票,恰遇崇慶中學儒雅校長劉朗雲從溫江行署開會出來。“歡迎新老師,到我們學校吧,崇慶中學,交通方便,過三渡水就是,”劉朗雲立即向任老師發出真誠的邀請。
當時情況十分巧合。王老師被派駐重慶長壽國家大型水電工程處任工會副主席,從事文化工作,很出色,迅速完工,又立即被派往阿壩負責選址新修電站,即後來的映秀灣電站。王老師當時的指揮所在灌縣,算很近,所以任老師就到崇慶中學了。
三渡水過船,簸了半天車,到崇慶中學一看,好傢伙,這裡竟窩藏了許多優秀的老師!任老師很喜歡學校。這全仗幾任校長惜才之情,尤其劉朗雲校長,曾在溫江行署工作,近水樓臺,只要聽說哪裡有好老師,一定要網羅到崇慶中學。所以,學校川西老八所名頭,並非浪得。
有人說,右派夫妻95%都選擇了離婚,政治運動風暴中的夫妻,同床異夢者、反目成讎者比比皆是。還有人戲言,王家宜打成右派,在樂山沙灣勞教幾年,各別的夫妻,早已飛鳥各投林了。但,任老師爲什麼沒有與他離婚?
應該說兩個人家庭的信仰是不同的,王家信天主教,任家信奉佛教。可是兩人是自由戀愛,感情基礎好。民國時期傳統大家族,煌煌之家,自由戀愛是很難得的。
任老師家的幾位姐姐,丈夫因病或因政,沒有一人選擇離婚。家訓傳承,只要對方沒有原則性背叛婚姻,無論什麼理由的離婚,皆大逆不道!
任老師的姐丈,有的病臥十數年,有的在政治運動中不成人形,但沒有一人被離棄。
就這點,王家宜老師是幸運的。
任老師多才藝,人又美。剛剛大學時,曾有北影和上影招她演電影,她曾動心一時,後主動放棄。
五、六十年代的崇慶中學,文藝活動很多,任老師必是業餘主角之一。往往她一打開嗓子,學生們至少要她喝三首歌,中、俄、英原文演唱各一首,《卡秋莎》《小路》《斯卡保羅》《故鄉之路》《綠袖子》……
據香港某樂團團長羅女士講,當年她在學校讀書,親見任老師全校露天舞臺獨唱《黃水謠》,學生很歡迎。
人際關係,好了就親密無間,壞了壞猛捅刀子,一種無原則下三濫的爲人之道。任老師可不,她長期與周圍人保持著恒定的距離和溫度,這種君子風範,沒有影響她的嫻雅和達觀。
我爺爺劉元質1949年東北大學畢業就在崇慶中學任教,算是老資格了。60年代初困難時期吧,那次,爺爺劉元質帶頭,還有樂久亨、張繼康等老師,悄悄把任老師喂的一隻蘆花雞宰殺了,紅燒一大鍋。煮好,大家不敢動筷子,等任老師從食堂打飯回來,爺爺就說“任錫玖,今天我們幾個老師招待你吃好吃的,你猜吃的啥”,任老師似已猜到幾分,說“可以啊”,爺爺繳械坦白“我們太饞了,偷了你的雞,正在鍋裡”,任老師一怔,馬上笑言:“沒關係,我已發現我的那只雞不見了。我膽小,不敢宰殺,感謝你們幫了我的忙,大家就一起吃吧。”一群忐忑不安的老師頓時釋然,大快朵頤,同時對任老師的敬佩又增加了幾分。
文革開始後,學校停辦,任老師和張萬幹(後成都師專校長)夫婦、羅維純夫婦等下放白頭中學,目前所知情況甚少,據說在白頭也教出了不少人才,包括王場部隊子弟。從張萬幹、羅維純的情況看,這群老師應該是那些農村孩子們眼裡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雖沒少受個別皮孩子的戲謔。
因爲王老師的語言天份和勤奮,與其水準相較,不敢妄斷任老師的教育教學水準。從這點說,任老師不幸,既生亮何生瑜。
不過,應該也差不了。高57級陳學強老師是她的首屆學生,聽任老師那些年說得最多的詞兒是“保高三”,劉朗雲校長也很信任她,讓她擔任教研組長。據說當年學校某教導主任的孩子路過任老師上課的教室,聽見她朗讀聲音甜美如歌,回家就發誓一定要考上崇慶中學。晚年,許多老學生常來銀杏大院看望任老師,還是繼續稱她班媽媽。
恢復高考,王家宜老師被教育局長陳永秀截流到崇慶中學後,任老師覺得兩人同校教同科不妥,主動請調崇二中,直至退休。
2014年,百年任家花園最後的名媛任錫玖老師,悄無聲息客逝於崇州小東街,帶走了那個世紀的滄桑和風雨,以及她一生從不改變的溫婉。
末了,想起林則徐一句詩: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20200510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