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文汇总
【小學《語文》古文匯總】
【一年级上】
无
【一年级下】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爲?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二年级上】
无
【二年级下】
无
【三年级上】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馬光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翁破之,水迸,兒得活。
【三年级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爲宋國笑。
【四年级上】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尚書》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衛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日:“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四年级下】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鐵杵成針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
【五年级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魏征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用純
古人谈读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古人談讀書
一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二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
三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
【五年级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爲。 《朱子語類》
【六年级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李綱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人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書戴嵩畫牛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人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六年级下】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
茍利於民,不必法古;茍周於事,不必循舊。 《淮南子》
◆相关阅览
【創辦宗旨】
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文字自信
承傳中華文明
【投稿郵箱】
237092168@qq.com
. 若無文字 .
. 則無文化 .
. 更無文明 .
. 文字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