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夏刻书的种类、特点、装帧与版面

文字研究 2022-03-11

西夏刻書的種類、特點、裝幀與版面

西夏刻书的种类、特点、装帧与版面



西夏与汉族相处,受其影响,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西夏在继续使用汉字的同时,功地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西夏文字。当时称为"蕃文"、"蕃字"、"蕃书"、"蕃语",被尊为"国字",并在其境内大力推行。西夏刻书印刷业的发展情况,在史料传记中少见。


西夏政府设有"纸工院"、"刻字司",分别委派数名"头监",统管西夏的造纸、印刷事业。繁荣的宋朝印刷业深深影响、促进了西夏印刷业的发展。西夏重儒兴佛,他们刊印儒家典籍,更印佛教经典;用汉文印,更用西夏文印,也有用藏文印的;用雕版印刷,还用了最先进的活字印刷。与西夏同时的辽、金地处中原,印刷也较发达,但迄今未见有契丹文、女真文刻本,更未见活字印本,这是西夏与辽、金重要的不同之处。


在西夏时期,也有用活字印刷印书。如西夏泥活字印本《维摩诘所说经》。



西夏刻书的种类
    


西夏兴儒重典,发展教育,进行译著的活动,以及后面要谈到的西夏尊崇佛教,进行赎经、译经的活动,为发展西夏的刻书印刷事业打下了基础。目前有资料可靠,西夏刻本有官刻、私刻、寺院刻三类。

一:官方刻书。官方刻书,是指西夏政府"刻字司"刻印的书。"刻字司"属政府机构,设两名头监负责,头监由"番大学士"之类的文人担任。"刻字司"至迟在十二世纪初甚或更早,便已已经设立了。“刻字司”是刻印西夏文书籍为主,多为世俗文献,主要有语言文字、历史法律、社会文学和译汉儒家典籍等。如贞观六年刻印的《音同》,是现知"刻字司"刻印最早的书籍,有初编本、改编本、整理本、增订本、重校本等5种版本之多。

二:私人刻书。从西夏文字典籍《音同"跋"》中文们可以考证出西夏有私人刻书。西夏官方刻书因为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于是私人翻刻官刻书籍。私人刻书为个人出资刻印的书,多为民间着述但已经不在"刻字司"刻印的工匠。也有私人刻本的佛经,多为汉文佛经。当然还是以文化教育、民俗书籍为主。

三:寺院刻书。西夏建国前后,就进行了广泛的赎买和翻译大藏经的活动。西夏寺院刻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皇室重大法事活动刻印佛经,一种是寺院为弘扬佛法刻印佛经。由于两者地位和财力的不同,刻经的数量和规模难以相比;而皇室动辄刻印数万、数十万的数量。

西夏古籍刻本特点

西夏刻书事业繁荣于西夏后期。西夏建国后,积极吸取外来文化营养,赎购和翻译儒佛经典,为西夏的刻书印刷事业创造了条件。但西夏前期,正是北宋刻书印刷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宋版书如同宋代货币一样(西夏主要流通北宋钱币),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西夏,似乎暂时满足了西夏社会对书籍的需要,西夏刻印事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刻印中心在京都。京都兴庆府(中兴府),是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西夏佛教寺院最多的地区之一。

西夏书籍的刻印,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在政府手中,如前述重要典籍都由"刻字司"刻印。而皇家重大法事活动所需大量佛经,也由"刻字司"组织有关寺院刻印。这就决定了刻印地点只能在京城及其附近地区。西夏私人刻工及私刻图书活动,也应在有购买市场的京都。宋版书题款中多有刻书地点,如丹州、承德、汴梁、杭州等,而西夏刻本强调的是"刻字司印"、"刻字司重印",很少有刻印地点题款(目前尚未发现一处),这也说明了这点。

黑城在汉代属居延。居延地区曾发现过汉代毛笔。自古以来人们用毛笔书写,西夏也不例外,所以他们主要是使用竹笔书写。所谓竹笔是将竹子的一头削成笔尖形,在笔尖中间划开一道缝隙,与现在的蘸水笔类似。竹笔书写的刻本,其特点是"起落顿笔,转折笔画不圆",它与宋体字不同,有人称之为"写刻体"。

西夏的印纸多用麻纸。在西夏著作《杂字》记载的西夏纸有十多种。如:表纸、大纸、小纸、三抄、连抄、小抄、银碗、纸马、折四、折五、匙箸、金纸、银纸、蜡纸、京纸 等。

讳制不严格。受北宋影响,西夏刻本也有避讳的情况,如西夏文《论语全解》中的"孝"字缺笔,是避仁宗仁孝名讳。但西夏讳制远不如北宋严格,在官刻本中有的避,有的不避;不过在私刻本及佛经中,还未发现有避讳的本子发现。

刻工、笔授多为汉人。在少数西夏刻本中,也有笔授和刻工姓名,但其姓名在何处记述,处理方法不一,并且可以见到的姓名,无论是汉文本还是西夏文本,大多以汉人为主。

刻工姓名在佛经中,多记述于序、跋和发愿文中。刻字司刻印的西夏文世俗文献,则受宋朝影响,将刻工姓名刻在版口上。

西夏古籍的装帧

西夏古籍装帧形式多有变化。和宋版书一样,西夏书籍也有卷子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梵夹装等。蝴蝶装和包背装也有变化:有的蝴蝶装是将一张大纸两折折成4面,再将数折相向叠在一起,中缝用线连接,折成一叠,然后数叠码在一起,再用封皮粘接成册;书写时仍是相对的两面写,两面不写,翻开时呈蝴蝶装;但却有如现代书籍印张,如果拆散,连接的两面,多不在一张纸上,有人称为"双蝴蝶装"。这种装式虽仍为蝴蝶装,但不写字的两面,其下部是可以不裁开的,因此翻阅更为方便;虽然只用在写本上,甚或是装订好后才写,但却是蝴蝶装形式的改进和进步。

包背装除用纸捻或线穿订册页,再加包装封皮的形式外,有的还是单张的上下封皮,然后用线或纸捻装订起来,这种装式介于包背装和线装之间,也是一种进步。上述装帧形式,世俗著作主要是蝴蝶装,佛经则以经折装为主,也有卷子装和蝴蝶装。在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中,还有数十件藏文书籍,其中有数种刻本,均为夹板所夹的梵夹装。

西夏古籍版面特点

版面设计别具特色。西夏书受北宋影响,版面设计多字大、行宽、墨色浓厚,疏朗明快。经折装佛经,多为上下子母栏;蝴蝶装刻本,有四界单栏,四界子母栏;多为上下单栏,左右子母栏。版口多为白口,上段有书名简称,下段为页码。书名简称用字十分简略,只有二三字,有的仅为一字,如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卷×,简为《续×》,有的乾脆" 续"字也省去,只有一卷数数字,而这个数字,有的还用笔画简单的汉字。页码数字有汉字,有夏字,有汉夏合字,全无定规。书口中少有鱼尾、象鼻,但书名简称及页码数字,除阳字外,有的刻成阴字,有的为阴阳合字,多有变化,或在其上下各加一横线,将其框住。


西夏人十分注意对书籍的装饰。在字行空白处插入形形色色的小花饰,是西夏刻本的一大特色。

这些花饰,简单的有圆点、圆圈、三角、方块、十字等,最多的为菱形、火炬、三角形花纹,还有方孔钱、梅花、菊花、无名小花饰,此外还有人物,多在标题下空间较大的地方,高达三四厘米,有头带荷叶,足登莲花的小人,有头带笠帽、背披蓑衣的人物。这些花饰不仅出现在通俗读物中,还出现在辞典、佛经中。

汉文刻本则相对较少。俄藏黑水城西夏写本,还有彩色栏线,单栏多为红色和橙黄色,双栏则有红黑双线、褐绿双线等,还有的在双栏线中间绘有各种纹锦的花栏,花栏多为立柱装,柱头多为莲花。

因此这些都是西夏古籍的有别与其它时代古籍的显著特征。

【相關閱覽】


华林甫: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集釋》序

周心慧:明代版刻述略

奚椿年:古籍因何分爲經史子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