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泽华:日本为什么不废除汉字?

于​澤華 文字研究 2022-06-27
于澤華:日本爲什麽不廢除漢字?
于泽华:日本为什么不废除汉字?

于澤華先生

一、中日古代文化交往

提起中国与日本的交往,最早是在秦朝,只是有往没回。据《史记》记载,徐福上书秦始皇说东海中有仙人居住的神山,有长生不老之药。《淮南衡山列传》也提到,徐福从南到蓬莱,与海神对话以及海神向他索要童男童女作为礼物之事。同时,还记载了徐福带着谷种、百工随行的情况,然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叫做“平原广泽”的地方。徐福因为给秦始皇要寻找的仙药并没有找到,而是在当地自立为王了。而且徐福还教授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以及造纸等先进的生活技能。据统计,在日本,和徐福有关的历史文化痕迹比较普遍。仅徐福遗迹至少有五十多处,而且日本的新宫还有徐福墓,有1071字的墓碑存在。此事虽然至今还有存疑,但作为中日交往的一段佳话还是有意义的。


从日本九州出土了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查找汉代的记载,发现《后汉书》中有记录。书中说:公元57年,汉武帝接见日本使者时赠日本国王金印,从此得到了印证。

二、日本文字史

汉字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左右传入日本,当时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王派遣阿直岐和王仁到日本,教日本的皇子学习汉字。这是日本人学习汉字的最早记载。日本人使用汉字时,将其翻译出来,用形不用其音;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用形并用其音。不同的汉字不管是“音读”(取汉字原读音),还是“训读”(改用日语读音),但都是采用汉字的原字义。由于传入的时间有前后的不同,汉字的“音读”有吴音(初期)、汉音(唐代)、唐音(宋代后)之别。当汉字在日本广泛使用500多年后,出现了“假借”的办法,只借汉字的音不用其义,用汉字及音记写日语,公元759年出现了一书《万叶集》。后来,对于直接作音母的汉字结构突感复杂,随后对其楷书进行了简化或只取汉字中的一个片段,形成了一种新的表音字母,因是“假借”汉字而来,所以称这种表音字母为“片假名”。“片假名”是规整的楷体,为了书写方便,一般平民对其草化,后来形成被称为“妇女字”的“平假名”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在平安时代中期(约公元1100年)形成“五十音图”,大体上体现了当时日语的音节体系和种类。因受汉文传入等的影响,日语中增加了很多新的音节,从而“五十音图”早已不能完全体代表日语的音节体系了,又增加了25个浊音·5个半浊音表(在音母右上角加两短捺),和39拗音表(在音母右边字母小写),另外还有特殊音素:拨音、促音、长音。“五十音图”中有的音现已消失了,还有47个音。总之,日语音节少而简单,正如日本幼年国语学会名誉会长石井勋说:“‘假名’用的是‘假字’,其含意即‘假借字’。如果是表语文字,就需有以千为单位的文字,但是,假借过来使用,只要有该语言音韵种类的数目就足够了。因此,日本借用47个汉字,也能够应付记写全部日本语。因此,没有能力创造文字的民族,无一例外都这样假借现有的文字。这种‘假借’,就是欧美学者所说的‘表音文字’”(《汉字文化》一九九四年第四期第44页)。

开始“假名”不被人们所重视,只起汉字的注音作用。日语属黏着语,在主体语素后面附加语素,完全用汉字书写不太方便,此时想起了“假名”还有用,用汉字书写实词和词根,用假名补写虚词和词尾,这样自然形成了“汉字假名混合文”,一直使用至今。日本假名是线性排列音母表义文字,是非理据性的文字系统。


摘自皮细庚著《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8月第1版第31页


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汉字字种数使用量在三千到四千之间,战后在3000~3500个之间,常用字2000个左右。日本政府1946年制定了《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这种强制性政策引起人民的不满,於是在1981年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共收字1945个,同时又公布了《人名用汉字别表》,收字166个。2009年日本文化审议会国语组又通过了《新常用汉字表》(试行方案),新增191个常用字,删除5个不常用汉字,变为2131个常用汉字。日本所用汉字字体分为印刷体和手写体,字体在日本称作“书体”。

在汉字拉丁化的高潮中,1954年以内阁告示的形式公布了《罗马字的拼写法》第1表实际上是从前的训令式,第2表实际上是黑本-日本式。


三、始终放不下汉字

在日本为什么限制汉字使用,而又控制不住呢?这正如石井勋所指出的:“弃表音文字,向表语文字演变。文字的使命,即使是称为‘拼音字母’的文字,也并非只传达声音。其根本目的在于传达声音承载的意义。……万叶人从‘波奈’中得出‘ハナ’的音,以此构成词语,得出意义,但是,从‘ハナ’的声音中,能够构成‘端、花、鼻、凑’等同音异义词,令人束手无策。因此,学会‘端、花、鼻、凑’等汉字,就会觉得写‘花’比写‘波奈’易懂、方便。”他又说:“再重复一遍,‘拉丁字母’是离今1900年前,罗马帝国为表现拉丁语制定的。当时,这种字母也许是很完善的表音文字,但是,到了现在,作为‘表音文字’不能不认为是最低档次的。” (《汉字文化》一九九四年第四期第45、46页)。表音文字解决不了同音字同音词的问题,拼音后是表示不清楚。还有由于语言的善变性,不可靠,比如拉丁语早已消亡了,已经分裂成相互听不懂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葡萄牙语等语言了。有人老强调文字要“以语言为中心”,要拼写记录语言?语言的善变化最没祖忘宗的,到头来把文字丢下他跑了,还阵阵有词!简直不可信任,正如抛掉“拉丁文字”他不管了,现在一般人谁也看不懂,成了死的语言,死文字了。


目前日本有四种表音文字,上已使用1200年之久的片假名、平假名,和罗马字母拼音文字:“训令式”“黑本•日本式”,这四种表音、拼音文字形式,每单独一种形式都“可以无遗漏地记录语言”。汉字对日本人来说是外来“物种”,他们也有民族自尊心,为什么日本人不放弃汉字,难道这不奇怪吗?一些中国人自己就主张废除汉字实行拉丁化,这不自毁长城吗?用科学化、现代化来说事儿,日本人使用汉字早就现代化了,文盲比我们还少。



在日本国3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四大岛(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就有东京、京都、都城,三大方言,再加上琉球方言,就是四大方言,要细分就有16种方言。要是文字紧跟着语言拼来拼去,首要问题是紧跟哪种方言走?拼了之后各方言间能沟通吗?语言不统一,用文字加以固化,必然造成更不统一。印度的14种法定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表音化、拼音化、分裂化” 就是他们的逻辑。这是近两千年来,日本人始终不放弃并一直在使用着理据性的汉字根本原因。

相关链接:


于泽华:论理据性的汉字

于泽华:书面是文字形式,“书面语”是伪概念

于泽华:中国“语言学”帝国的建立


越南总理赠日本首相三个字:诚、情、信

王冠玺:从日本学者对“中国”一词诠释的嬗变探索日本的“自我定位”

日本:幼儿园孩童4岁就开始背诵《论语》


董志翹:論漢字與漢語的關係

王文元:评苏培成《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

巴金:汉字改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