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晋如:《诗》亡然后《春秋》作

文字研究 2022-12-31


徐晉如:《詩》亡然後《春秋》作

徐晋如:《诗》亡然后《春秋》作


本文一反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对《诗经》的观念,认为先秦人更关注《诗经》的政治人伦内涵和教化作用,并引用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详细阐释了《诗经》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是“最早的文学作品集”所无法概括的。——编者按

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形成了两个积非成是的观念:一是认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二是认为《诗经》中的《国风》皆出自里巷歌谣,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这两种观念对于正确理解《诗经》,正确理解历代诗人心目中的《诗经》(亦即历史文化意义上的《诗经》)毫无益处。

依照现代文学的观念去观照《诗经》,并不是什么“恢复其本来面目”,因为你并没有站在先秦时人的立场上看《诗经》,又何谈知其“本来面目”呢?先秦人当然会把《诗经》归入文学,但他们所理解的文学,指的是润身饰德的人格修养,《诗经》的政治人伦内涵和教化作用,才是先秦人关注的重点所在。认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看似把《诗经》抬得很高,实则是把《诗经》给矮化了,更是与传统中国人对它的理解完全脱节。《诗经》又名《诗三百》,自从孔子以诗授业,它就成为儒家的“经”之一(墨家亦以《诗经》为经),更不要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朝聘、盟会等各种重大政治场合,自天子以至诸侯大夫卿士,莫不需要赋诗明志,《诗经》具有无可替代的政治外交功用。


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诗经》中的诗,本是“志”的意思。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大序》),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读诗即可知史。诗心窈窕幽微,诗人善喻,用最形象的文字,揭示历史的本相,故鉴往知来,莫善于诗。在诗人消歇以后,才有编年记载的历史,即所谓《春秋》。《诗经》的历史文化意义,又岂是“最早的文学作品集”所能概括得了的?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嬴政用李斯之议焚书坑儒,儒家典籍,多被焚毁。并定下“挟书之律”,禁止民间私藏书。这条禁令,直到汉惠帝时才废除。而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渐渐开始向民间搜求文献,以恢复被秦破坏得不像样子的文化。文,是书之竹帛的典籍,献,是指胸罗掌故的贤者。文帝命晁错向伏胜学习《尚书》,又设《诗经》博士,用的是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景帝时又把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立了博士。到汉武帝时,又增鲁人申培公所传《鲁诗》列入学官。最晚出的是毛苌所传的《毛诗》,西汉时未彰,但经东汉经学家郑玄作笺,反成后世影响最大的《诗经》版本。毛苌所传的《诗》,属于古文经,与汉初的鲁、齐、韩所属的今文经是不同的。

汉初搜求所得的六经旧籍,一种是靠儒生记诵下来,由专人以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是谓“今文经”;一种是从地下或孔壁中发掘,用先秦六国文字书写,是谓“古文经”。如鲁恭王坏孔子宅,却从孔府的照壁中发现了《礼记》《孝经》《尚书》《论语》等古本典籍;河间献王时号诸王最贤,发掘出《周官》《礼经》。毛苌所传的是古文经,是由孔子的学生子夏传鲁人曾申,曾申授魏人李克,李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也就是孔子以后最伟大的儒家荀子,荀子传鲁人毛亨,是为大毛公。大毛公为《诗经》做了三项基础工作:一是以今天的话解释古语,这叫作“诂”;二是解释名物,这叫作“训”;三是指明诗的立意所在,这叫作“传”。毛亨再传赵人毛苌,是为小毛公。毛苌得河间献王支持,于河间之地传授《诗经》。至今河北省河间市有“诗经村”,村中田间老农都能吟诵《诗经》,文脉千秋不绝。清代诗人李绣子,有《行经河间诗经村》诗四首,其中说小毛公“斯人实后起,卓为圣者徒。微言窥获麟,大序重关雎,”又说《毛诗》“及身未能显,后代弥见誉”。对小毛公及《毛诗》的价值,作出不可更移的历史定论。


今天吾人读《诗经》,应当从《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入手。《毛诗正义》题为汉毛亨传(zhuàn),郑玄笺,唐孔颖达疏(shù)。为经书作注,以解说大旨,谓之为传;而笺的本意是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简策有所表识,则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郑玄的笺,是为了表识毛亨之意,故称为笺。而疏则是指疏通原书和旧注(包括传笺)的文意。唐代的成例,疏不能质疑原注家的意见,这叫作“疏不破注”。大毛公的传和郑玄的笺,所得孔门精义独多,故为后世学者所宗。金代诗人元好问尝论李商隐诗,以为诗非不美,但诗意常常隐晦不明,因无人作笺注故也。遂叹曰:“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可见郑玄笺诗,影响深远。

相關鏈接:


徐晋如:汉字简化和拼音化贻害无穷


赫殿洪:对徐晋如《汉字简化和拼音化贻害无穷》的批驳


王晓平:《诗经》日藏古本的文献学价值


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刘洪涛:《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