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称可以给离职法官年薪50万元,有律师这么说……
最近一段时间,某律所的广告一期接一期的在一些法律公众号上发,大体内容是:只要是有资深审判经验的离职法官,受聘该律所后,即便是不能执业的禁业期,也就会拿到的50万元年薪。
承认不承认都在那摆着,掌握法律一技之长,尤其是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的法检官们,在遭遇工作不顺又看着身边律师收入颇丰的时候,都可能会冒出一句,大不了辞职干律师去。
有的法检官,而且是不少,近些年已经迈出了离职的步伐。不时有离职法检官离职后发文感评,不是炫耀自己让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就是晒出自己买了豪车,换了大房子,更是不断撩动着每天给结案考核晋升等压得透不过气的体制内的法律人。
习惯了旱涝保收的月月领薪水,不用担心下月收入无保障的体制内法律人,很多也想离职后用自己的法律技能换来数倍于原来收入的稳定收入。面对律所承诺的年薪50万元,难免怦然心动,跃跃欲试。
有离职法官对此招聘启事谈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律师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能拿到五十万以上年薪的绝不是拿固定工资的专职律师,除非是从事特大企业的专职法务经理一级,或是能拉来稳定长期的诸多案源。如果你不能为律所至少创造100万元的营业额,律所怎么可能给你发50万工资?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能收到100万元的律师费,干嘛去领律所那50万元的工资?
律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律师行业的高收入者只能是个体户!不管是从律所运行模式,还是从执业实践经验来看,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的50万元、30万元年薪,都是市场化效益决定收益规律的体现,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市场上收入高的大律师,莫不是自己负责不断开拓维系长期客户,手下若干专职律师跑腿。
那些承诺保障收入的,前期可能给你发一定底薪作为保障,但必须完成一定的业务量才能拿到30万元甚至更多的年薪。如果长期完不成任务量,富家也不养闲人,恐怕连底薪都难长久保持。
离开体制,就不要有别人看你资历就仰慕你给你高薪供奉的思想,不干活、少干活也可以收入一般多的现象,也就体制内可以长久存在。体制外讲狼性,不进而退,不给律所老板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就不会有高薪收入。
根据司法部发布数据,2014年到2018年的5年间,中国律师人数从27.1万人增至42.3万人,共增长56%,年均增长率达11.77%。如果按这一增长率,到2022年,中国律师会突破62万人。
以大牌律所云集的北京市为例,截至2018年底,北京共有律师32205人,律师行业业务总收入为234.68亿元,换算下来,人均收费72多万元,按照收入60%归律师个人,应该是40多万元。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但是,律师行业是二八收入分化明显的行业,二成的律师赚到了八成的收入,大多数律师的收入可想而知。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内容显示,律师、法务的统计出最新的平均月薪平均为9672元。
从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职务上转行从事律师,具有没在体制内待过无法掌握的优势,精研专门类型案件的法律业务,熟悉司法案件的办案流程和法官审理案件的通常规律,更不排除某些离职人掌握着来自法院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已有资源。这也正是很多律所和企业,格外看中离职法检官的原因吧。
但是,法律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律师与体制内工作存在站位的明显差别,从被动审理案件到主动寻找案源,维持长期的法律服务关系,都需要以实践为标准检验实力和成败。昨天深夜在微信群里,有离职法官感言,自己简直无法跟当事人交待,明明自己认为会赢的官司,结果却是败诉了,反而是当事人开导他,淡定一些,中国法治还在路上。有时,专业法律知识,未必跟律师的收益成正比。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体制内周边的是人,体制外周边的,更是形形色色的人。体制内的法律人走向社会,从法检官转变为律师等法律业者,不仅是工作性质的转变,更要有思想意识的转变,其中就有对于收入来源思想的转变。
前几天,一法官网友跟法萌君说,他准备离职,我问他打不打算去那个年薪50万元的律所去看看?他回答,既然做了自由职业者,还是喜欢自己去闯一闯,不想在回到天天受各种指标考核舒服的另一个“体制内”了。
往期文章:首位公开被黑人留学生感染艾滋病毒的女大学生访谈录,中国是留学生天堂?
往期文章:江必新: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思维的不同
往期文章:山东威海6名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提供虚假证据、作虚假陈述!法院:罚款25万!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