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检察官:收了贿赂不办事,说明司法人员保证了他们的道德底线?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0-09-17


昨天,很多微信群都在流传一段9秒钟的抖音短视频。根据视频画面字幕显示,说话的一名检察官,语音为:“在我们的司法机关当中,接受贿赂不办事,正是说明了相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保证了他们的道德底线。”画面现实,这段话应该是在一起刑事案件的庭审现场所讲的。



      视频一经流传,立马引发了热议。尽管不知道这段话所适用的案件性质和前后背景,单单只是研究这句话的内容,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群议。“接受贿赂不办事”,或是收了贿赂秉公办理,经常被人很多人提出作为自己守住了职业底线的证明。


      曾经有一位原政法委书记在法庭上辩护称,送钱时对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自己在任时也没有为对方谋取利益,因此该经济往来不具有受贿罪“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应该定性为违纪行为,不应认定为受贿罪。这种辩解,究竟对不对呢?


有网友评议:这话应该是跟“接受贿赂乱办事”相比较而言的。有些司法人员面对无孔不入的行贿人,推脱不过只好收下了,但事情该怎么处理还是怎么处理。但是,因为你长的俊吗,人家为什么平白无故的送你钱?作为掌权者,什么叫办事?一个点头、一个电话,在某些人看来就是办事,在别人看来就是“背书”,更别说那些“感情投资”、“心理评价”,关键时候的一个投票了。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由此,一些人认为,只要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就不构成受贿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9年《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也指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同时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才能构成受贿罪。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而司法实践中,基于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对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理解越来越宽泛。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在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之前或者之后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让行贿人认为国家工作人员是可以收买的,就可以认定为构成受贿罪。许诺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许诺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当他人主动行贿并提出为其谋取利益的要求后,国家工作人员虽没明确答复办理,只要不予拒绝,就应当认为是一种暗示的许诺。


2012年,最高法以发布指导案例的形式明确指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未谋取利益而受贿的,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收钱”了,没有“办事”也是受贿。


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员的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由此可见,收受贿赂不办事,照样可以构成受贿罪。



即使达不到3万元的追究刑事责任标准,公职人员利用职务收受财物,至少也是违纪行为,严重的会受到开除处分。《政务处分法》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作为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公职人员接受贿赂,侵害了公职行为的廉洁形象和国家廉政建设目标,让社会民众对于公职行为的正当性产生怀疑,带坏了社会风气。

同时,按照概念范畴的区分,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不触犯刑法是最低的守法要求,职业操守要求则是严于法律要求。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司法人员,接受贿赂即使不办事,达不到受贿罪的标准,至少也是构成了违纪违法行为的,何来保证了“道德底线”一说?


如果视频中的话,真的是来自检察官法庭上的发言的话,应该说,不仅存在基本的概念错误,而且会刷新社会民众的道德观,不知道法庭上的法官闻听此言,是否惊出了一身冷汗?庭审公开,发言需谨慎!

        往期文章:长期“操刀”司法改革的最高法院法官蒋惠岭,刚刚离职加盟同济大学了


        往期文章:感谢当年不替之恩


        往期文章:法官通知律师:不用来开庭了,你的离婚案件当事人被对方杀害了


        往期文章:朱苏力:似乎法律人特别正义?中国法律界最大问题其实是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