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律师代表建议:《刑法》应增设轻罪前科消灭制度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朱征夫处获悉,他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建议设立前科消灭制度,消除已改过自新前科人员的耻辱标签。
《刑法》第100条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该制度强化了犯罪的非刑罚制裁力度,与累犯制度共同体现了再犯预防的价值追求,从预防犯罪角度来看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但前科对于已改过自新的人员来说是一种耻辱的标签。”朱征夫认为,前科报告制度容易导致前科人员就业困难甚至面临生存问题,极易滋生再次犯罪。此外,因亲属为前科人员而受到职业限制,也违反了责任自负原则和平等原则。因此,前科消灭制度的设立极有必要。
前科消灭制度是指被法院宣告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在具备法定条件后,经过法定程序注销其犯罪记录,从而不再对其所具有的犯罪记录进行规范性评价,恢复其正常法律地位的刑事制度。
目前法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都有明确的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规范,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第275条中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有限的前科消灭制度,即对符合条件的前科记录予以封存,仅对办案机关或有关单位开放查询。
朱征夫表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前科消灭,而仅仅是前科封存,但对于前科消灭制度的设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他认为,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适时设立和构建覆盖成年人和所有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既体现了刑事政策轻缓化、人性化司法理念,也反映了对社会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怀。
不过,他也表示,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目前并无法律支撑的情况下,需要统筹考虑法律规范冲突、价值冲突、时代背景及公众态度等制约因素,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司法、行政及社会力量的配合。
因此,他建议,明确前科消灭的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前科不必然消灭,而是要综合考虑罪名、刑期、时效性、服刑期间及服刑完毕之后一定时期内的表现等因素,经特定审核程序后宣告消灭。
在给朱征夫写信的人中,就有一名被法院判定犯危险驾驶罪的王先生(化名)。王先生2年前因酒驾,但系初犯且未造成事故,被判处拘役两个月,缓刑三个月。
王先生称,有了案底后,不仅对他的工作及家庭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子女由于他的刑事案底遭受牵连,考学、工作等均受影响。
另一位因职务犯罪遭受过刑事处罚的张先生(化名)也给朱征夫写信反映自己的困境。他拥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入选某市高层次人才。但由于具有案底,他在接受刑事处罚后无法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施展所学,也无法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司任职。
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接受刑事处罚完毕后还不满40岁,作为一名高级人才,正是年富力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时候。但因为前科,不仅自我价值难以实现,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综合来自人民法院报社、新京报、红星新闻
往期文章:最高检:将对2018年以后违纪违法办案案件“过筛子”式“倒查”
往期文章:【注意】《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修订,取消了劳动部门工资备案制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