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律所也扛不住了,开始裁员?有律协发文,提醒莫不当扩张团队
对于这个“温馨提示”,有律师评议到,今年又扩大了律所办公场地和人才队伍,遇到2月持续至今的这波疫情,以及不知明天满7天后是否还会继续实施的静态管理,刚刚在朋友圈看到这张图片,心里五味杂陈。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都能尽快好起来。
也有律师评议到,疫情期间给团队降薪停薪的老板不是好老板。我们团队不可能出现。再穷不能穷助理。
有调查文章总结了疫情对于律师行业的不利影响,主要为:
3、律师法律服务和收获的法律效果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各地疫情政策不同,本地疫情随时会发生变化,除了法律风险之外,律师能够及时法律事务,充满了不确定,很多的公检法等法律职能部门除了执行本地的防控政策,还出台了专门的业务开展形式,如暂缓提交材料,限号进入立案大厅,无必要不予律师会见,限号阅卷等。以上的公职单位,除了受到疫情防控、线上技术条件的影响之外,案件的承办人还要随时承担当地的公益任务,是否能够依法按期开展法律业务、提供法律结果,充满了不确定。以上这些因素,让律师开展的业务,充满了不确定性,办理具体案件的效率大打折扣,案件办理的周期和效果根本无法预测、无法评估。
以下文章来自网友发文:我的朋友是律师,他想转行了!
今天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朋友聊,疫情之下律所扛不住了,人事通知裁员,准确地说是倒闭,赔偿N,自己做到这月20号走人。
我说其它行业裁员正常,你们这行应该更好才对,这么多企业倒闭,员工劳动纠纷打官司的应该很多,你们业务应该更好做吧。
这朋友说,你这不懂律所,他们这行的业务一般是对公业务占大头,个人业务补充,基本二八开,但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加上疫情反复,很多合作的企业利润快速下滑,甚至和他们长期合作的公司都倒闭了一大堆,企业都在缩减支出,日常的法务费用都停了,像很多案件放在前几年,企业肯定必然会起诉的,但现在他们都是能协商就私了,都不愿打官司,耗人耗时间耗钱。
还有很多裁员企业员工申请仲裁,这个环节一般不需要律师,员工自己处理,只有在仲裁不成功后再去上诉时,可能才会请律师,他说大多数人基本到这一步都不会再打官司,因为仲裁消耗的时间基本也把你消磨的差不多了,没有精力再去上诉了,即便有人上诉打官司,这样的案子报酬也不多,赚不了多少钱,所以这块业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朋友说今年这行倒闭的一大片,最后能活下来的还是一些大所,像他们这种小所,最后都难逃关门的命运。
我说那你接下来啥计划,我这朋友也很淡然,继续找工作吧,年龄也不小了,换行业也不现实,再就是准备做做自媒体,身边同行有人再做,也想试一试。
聊完后也是感慨阿,这个疫情,真的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真的越来越难了,珍惜当下的工作,尽量多储备,熬过去。
烟语君语:包括很多很多律师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律师行业,是一个靠规则明确、法律结果可期,才能获得存在机会并且不断发展的行业。所谓的法治昌,则律师昌,就是这个道理。疫情,正是以一个不确定的突发“黑天鹅”出现的,尤其让人忧心的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和防疫采取的各项政策,会不会以一种破坏既有规则(包括既有的法律、司法规则)、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长期“灰犀牛”状态长期存在。如果真的如此的话,律师行业,怎会长期面临冲击!
往期文章:月上班28天倒欠公司3千元、解除合同经济补偿0元...法院裁判劳动争议应慎用“诚实信用”原则
往期文章:有律师想按港片《法中情》情节进行辩护,结果悲剧了:被检察院投诉了...
往期文章:已经离职的前法官,还在为了不是“三无法官”而郁闷,错在哪里?
往期文章:王林清,曾经以为“您”是一名好法官,可惜你真的不是...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