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7岁老阿姨在足浴店1年消费近300万,店长被判了:诈骗罪!

烟语法明 2022-12-05


2020年,上海黄浦区一家足浴店新开张,3位阿姨在该店分别花了295万元、近60万元、近5万元。


上海市民王女士表示,自己67岁的母亲,长年患有抑郁症等病症,被上海市中心一家足浴店诱导消费,一年时间内消费高达295万元。


最新消息来了!
店长涉嫌诈骗被判3年10个月

据悉,该足浴店店长和技师对老人嘘寒问暖,照顾无微不至,号称足浴能养生治病,新服务新套餐花样不断。其实,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就是夹杂了泻药的酵素。

进一步侦查发现,店里的技师、店长、经理等人,虚构中医背景身份、虚构所谓“排毒”产品的功效,涉嫌诈骗。足浴店店长因涉嫌诈骗,近日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0个月,其余涉案人员择日开庭审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足浴”

能让人花费如此巨资?






事件回顾:散步“误入”足浴店
一次体验后“不可收拾”



去年7月,67岁的李阿姨在小区周边闲逛,被一家挂着“元臻堂”字样的足浴养生馆的员工拦下,称李阿姨可以体验一下他们的足疗服务,不满意不收钱。



李阿姨说:“泡好脚以后他再给我捏捏是蛮舒服的,他就怂恿我买一张卡,说这样可以便宜一点,我就买了一张泡脚的卡。”由于数十年来李阿姨一直患有重度抑郁症,去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医院,但是身体状况始终不佳。

李阿姨表示,养生馆说西医对你这种病是没办法的,靠仪器查查不出来的,我们是通过经络排毒养生来治本的,西医是治标的,我们是治本的。



店员告诉她这家店的优惠条件有很多,每年都会有100万的积分,相当于现金100万元,不可以提现,但可以终身享受,但是前提是要消费满300万元。此外,该店还声称李阿姨可以在此享受养老服务。就这样,李阿姨陆陆续续投入了290多万元。

如此一大笔钱
李阿姨难道不心疼吗?

李阿姨说:“我知道金额确实挺大的,但是我想,他们的优惠也是很大的。我已经花了一两百万元了,那我再花一点,我以后就能每年拿一百万的积分了,这个钱也能够回来了。”

至于说到的养老服务,店员告诉她老板在北京办了一个养老院,因为李阿姨是钻石会员,老了以后可以免费住进去。但是当记者问李阿姨有没有合同的时候,李阿姨却说并没有拿到合同。



居然还有"激活荷尔蒙"项目?


李阿姨说,自己每个星期会去一次到两次,并且会体验不同的套餐项目。有个特别昂贵的项目叫“药王”,店家表示这个项目属于中医疗法,可以补气血。


“他跟我说古时候扁鹊行医的事情,说将死之人用‘熨药’的方式救活了,‘药王’就是用这个方式。他把一包包药用纱布包着,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药,放在一个锅里炒,炒热了以后就把一包一包的药放在我身上,然后放在全身各个穴位。他说是中医的养生疗法,我买了三十次。30次是套餐的,其中里面的三四样东西是一百万元,单单买也要几十万元的。”李阿姨说道。


令女儿王女士气愤的是,母亲已经67岁了,竟然还有所谓“激活肾细胞和荷尔蒙”的保健项目!王女士将母亲这一年的费用进行了一个罗列:其中包括激活肾细胞以及荷尔蒙、排酸、药王补气血等项目,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å







网友看法:骗子还会教老年人瞒着子女



不少网友表示,一些街边所谓的保健养身店存在雷同的情况,用送鸡蛋、免费近郊游、坐堂问诊等方式,将家里年迈的父母接走,忽悠父母购买一些高价保健品。


网友发现,

现在的老人不听劝,

骗子还会教老年人瞒着子女。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


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刑事欺诈(以诈骗罪为例),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区分二者,主要从欺诈的行为内容、欺诈的严重程度和欺诈是否逃避返还,欺诈的主观目的四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单独采用一个判断标准都是不准确的。

一、欺诈行为内容

民事欺诈往往是个别事实或者局部事实的欺诈,实施的欺诈行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订立合同,欺诈是一种辅助行为,想要签订、履行合同。
刑事欺诈则是大部分事实或者主要事实、甚至全部事实的欺骗,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履行合同本身就是欺骗,根本就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行为,只是利用合同骗取他人财物。这种欺骗行为是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手段。

二、欺诈的严重程度

欺诈行为严重与否,主要从遭受欺诈一方将自己的财物交付给对方时,是否获得相应对价来判断,有对价就是民事欺诈,无对价大概率就属于刑事欺诈。
无对价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种为不交付任何财物或者服务的,俗称空手套白狼;第二种为交付的财物根本就不是合同约定的标的物,比如约定交付的是黄金,而实际交付的是黄铜;第三种为虽有部分交付,但交付的财务或者服务价值远不及双方约定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被定性为未支付对价,涉嫌刑事欺诈。

三、欺诈是否逃避返还

如果行为人在欺诈时,采取的就是虚假姓名,伪造印章等方式为受害人维权制造障碍,或者在欺诈完成后逃匿,挥霍、转移财产,导致被害人无法追回财产,往往会被定性为刑事欺诈。如果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后,并没有逃避返还骗取的财物的行为,一般会被认定为民事欺诈

四、欺诈的主观目的

某些欺诈行为,从内容、程度上很难区分是民事欺诈还是刑事欺诈,就要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进行判断。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没有真正履行相关协议的意思,以不支付对价的方式,或者以支付很少对价达到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往往被定性为刑事欺诈有履行协议的意思,也有支付一定对价,只是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与约定存在一定差距而已,并非没有支付一定对价凭白占有他人财物,也并非打着履行协议的幌子占有他人的财物,其根本方法还是通过履行协议获取相应利润,就是民事欺诈

现在社会上有些机构和个体,在利益的驱动下,主要以中老年人为欺诈对象。利用中老年人自身健康原因,辨识能力较差,更容易轻信虚假宣传和承诺,抓住中老年人急于治疗所谓疾病的心理,哄骗被害人购买价格畸高的所谓服务项目,骗取被害人钱款。

我们期待着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社会媒体加强监督,遭受欺诈的受害方及时维权,并提醒那些无良商家,欺诈消费者不仅仅是退款、赔钱这么简单,严重的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来源/新闻晨报综合看看新闻Knews、宣克炅、新浪微博、网友等

  往期文章:多方围剿下的“二舅视频”被“撤销推荐”,不是好事儿!


  往期文章:网上买电影票“不退不改”?法院判决:这是“霸王条款”,该罚款!


  往期文章:餐馆“拍黄瓜”菜品被罚款5000,处罚即使有依据,也属不合情理、显失公平


  往期文章:上任当月就受贿:受贿1.3亿平贿600万,金条现金堆满两间屋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