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百姓如今打官司越来越难了,还是越来越便捷了?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3-07-23

今天,在头条号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老百姓不愿意打官司,因为有三难”,其中讲了几个社会现象,如有些人动不动就将自己遇到的纠纷发到网上,有的人宁可去信访也不走诉讼途径,更极端的出现纠纷直接暴力伤害......这些现象,其实是背离建设法治社会,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社会纠纷的制度设计初衷的。
此前文中也曾写过,社会上有一种严重的法律错误认识和舆论导向,建设法治社会,就是有了纠纷就到法院去诉讼解决。这样的认识,不仅存在于某些司法机关的官宣文章里,而且存在于很多的执法机关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答复意见里,甚至还存在于某些法律人的普法宣传里。
“有本事你去告啊!”;“对于行政处理(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去法院起诉!”;“你等着,我要去法院告你!”......这些话语,是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问题是,动辄诉讼,是法治社会的表现吗?

如此这般造成的结果是,大量的社会矛盾涌入了人民法院。号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俨然成了解决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官方报道数字显示,全国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从2013年的1421.7万件上升至2021年的3351.6万件。2014年开始实施的、旨在解决案多人少为的司法改革,运行了几年之后,又出现了法院打出了案多人少“告知牌”的景象。

为了应对诉讼案件的增长,近些年法院司法改革之外,也想了不少办法,推出了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多元化诉前调解、智能化审判系统、正式编制之外大量扩充司法辅助力量等等制度举措,在法院内部,施行严格的大数据下的考核化管理,严格提高和控制审理期限、结案率等考核指标。

以上的总总,归根结底,最终还是会落脚在案件当事人的真实诉讼感受上。也就是本文的标题上,历经这么多年,老百姓能感觉到的,打官司究竟越来越快捷了,还是越来越困难了?用官方的话是,能够通过每一起司法案件,越来越体会到公平正义?

为了避免有人说是个人之见,引用上文中提到文章的话是,打官司有三难:立案难、程序周期复杂、执行难。

以立案为例,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立案登记制下的七日内立案,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规定的是一个月期限的诉前调解,可在很多法院,执行的根本不是以上法律规定。立案需要等待的时间,毫无规律可言,甚至需要按年等待。很多律师都在怀念现场排队不能网上立案的年代,起码可以现场就拿到立案通知书、缴费通知书。

以诉讼程序为例,很多地方人为的控制二审改发率。有人认为这样可减少发回重审案件数量,提高审判效率让纠纷尽早进入生效执行阶段。可事实是,考核指标下的二审法院改发率越来越低,上诉监督救济程序流于形式。

一审法院立案之后大量推行一次性开庭率、考核审理周期的周期内结案、为了结案大量匆忙结案。二审法官为了压缩改发率,不得不降低对一审法院审判质量的审查标准,不开庭的书面审、法官独任调查后宣判成了常态。当事人想要纠正一审错误判决简直就是跟一二审法官的考核指标争夺,造成案件不得不进入再审程序。一个官司下来,往往需要数年时间。

最后是执行,经过了数年解决执行难的集中发力,互联互通各部门资源系统的法院执行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但当事人是否感觉到执行快捷了呢?

首先,执行立案就是一道门槛,据烟语君所知的一些法院,光执行立案就需要等待数月之久。其次,执行阶段诉讼参与人可参与的机会很少,执行过程不公开透明。很多律师都明确表示,不接受执行阶段的委托代理,因为连执行法官都见不到,根本无法跟当事人交代自己做了什么。再是,执行结果缺乏监督手段。被执行人查控结果、案件终本所需条件、终本之后案件处理,当事人少有监督执行法官工作的救济渠道。

如今的法律立法体系越来越精细,诉讼程序越来越复杂,法院工作分工越来越阶段化,案件审判越来越流水化,就连起诉应诉都越来越专门智能化......就连不常接触法律事务的法律人员,打起官司都感觉晕头转向、力不从心(很多法院要求只能网上立案,网上只接受符合格式要求的文本文件),更别说没有法律知识和经验,大多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的老百姓了。

有个亲戚,遇到了一个几十万元的经济纠纷,去咨询律师想打官司,对方张口就是先要一审上万元的律师费。可问及案件什么时候能有个裁判结果时,律师直摇头,连立案时间也不敢保证,更别说案件结果、执行结果了。亲戚跟烟语君讲,打官司没什么用,律师都不知道需要打多久,能打出什么结果,我还打什么官司啊?这就是司法现实。

“我们需要顶层设计 ,在司法体系和立法上,老百姓迫切的需要推进司法改革。”这是上文中头条号那篇文章给出的建议。究竟是以考核指标来说明司法工作成绩,还是以老百姓打官司的切身体会来衡量司法工作,这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在文章的留言区跟烟语君争论司法实践问题。烟语君的答复往往是,这个问题您可以自己去走一遍诉讼程序之后再来回答,不要拿书本教材、法律规定和统计数字来证明。
对于此文,可能很多人会有不同意见,只想说,您自己去做回当事人(不是以司法人员的视角、以律师的视角)去打个官司,再回来评价此文,行不?老百姓如今打官司,真的很难,而且是越发困难!

  往期文章:副院长和执行局长因《合作备忘录》停职调查:没有监督,法院也会犯下集体错误


  往期文章:司法贪腐不除,再完备的法律制度,再专业的律师代理,也是枉然


  往期文章:卖菜老人要个误工费就要打两审官司,法院案件能不多吗?


  往期文章:没有裁判文书的公开,法院又要背热搜榜上“错案”的锅了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