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院院长“西装革履”的带队捡垃圾被质疑,当地如此回应

烟语法明 2024-04-29
一名西装革履的“领导”带着下属捡草丛里的纸片、烟头,神情较为轻松……这一幕,被拍成图片发布在陕西省礼泉县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陕西省礼泉县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4月1日下午,礼泉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鹰带领党员干警20余人深入包抓烟霞镇湾里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县法院院长带队进村捡垃圾。(图源:礼泉县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消息一出,引发一些网民的质疑,认为法院领导只捡垃圾,不除杂草,是在作秀。对此,大皖新闻记者联系礼泉县法院政治部,了解相关情况。
礼泉县法院政治部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图中捡垃圾的“领导”的确是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杨鹰。当天下午,杨院长带领20多名党员干警来到村里慰问驻村工作队,并捡了一个多小时的垃圾。他们当天专门买了捡垃圾用的钳子、并在村里借了扫把和簸箕,他们主要捡的是纸屑、塑料袋、烟头等垃圾,范围是以村里文化广场为中心,辐射四周。
该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的确没有清理杂草,“我们没带工具,后面还要再来,不是一次的,这次主要是捡垃圾。”据介绍,这次只买了钳子,没有买铁掀、铁铲等除草工具。
“我们是分批去的。第一次是院长带领,这只是第一批。其他党组成员会带领其他党员干警再去。”该工作人员说。
“再去还是捡垃圾吗?”大皖新闻记者追问。
“看人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有垃圾还是要捡垃圾,还包括你说的除草。因为垃圾不是第一次打扫完,它就不存在了,肯定还有人继续扔。我们的作用就是带动群众来保护环境,为乡村振兴做点事。”该工作人员解释说。
大皖新闻记者问:“有人质疑院长捡垃圾没带垃圾桶,他捡的垃圾放在哪里了?是否属于形式主义?”
工作人员称:“先捡成一堆儿,然后扫,后面有人打扫的。”
大皖新闻独家首发了这一报道后,迅速上了互联网热点榜。网友对此纷纷展开评论,一时间评论超千条。
 4月3日晚19时许,大皖新闻记者发现,陕西省礼泉县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删除了“院长带队进村捡垃圾”相关文图。(以上转自:大皖新闻,记者:张洪金)

烟语君语:领导深入基层,尤其是进驻包村,抓好环境卫生打扫工作,确实值得提倡,一来可以体验农村生活的不易,二来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何以上的法院宣传,会引来舆论的翻车呢?

有网友针对以上的图片提出质疑:图片中,只有院长一个人在捡垃圾,就在其身后不远处有四个中年男子,闲聊着,或手插在裤兜时,或叼着烟,或背着手,轻松悠闲。不论身后的这四名男人是不是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当地村民,怎么会出现仅是领导干活,其他人围观说笑的场景呢?这也太不符合常识了!
从法院的答复上看,“当天下午,杨院长带领20多名党员干警来到村里慰问驻村工作队,并捡了一个多小时的垃圾”,可见是准备充分,却是“'我们没带工具,后面还要再来,不是一次的,这次主要是捡垃圾。'据介绍,这次只买了钳子,没有买铁掀、铁铲等除草工具。”这又为何这么多人去了,准备的如此不充分呢?
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会,研究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机关会议和论坛计划。

会议指出,全国法院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把为基层减负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全国超过80%的案件在基层法院,基层法院的根本在办案。会议强调,最高法以及各高级、中级法院要把为基层法院减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让基层法官把更多精力放到审判执行上、放到开展调查研究上、放到为群众办实事上、放到狠抓落实上。

  往期文章:司法文书校对是个良心活儿,除了增加人手和提高待遇,别无他法


  往期文章:不要意外判决书100多处错误,很多法院已不堪重负、疲于结案


  往期文章:法官到现场炒辣椒判决相邻纠纷,让法官亲历案件在诉讼中有多难得


  往期文章: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法学教授建议增设助理法官检察官,可行吗?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