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改革: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

烟语法明 2024-04-29
今天上午,话题“河南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事业单位”冲上微博热搜第二。
4月9日,河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名单揭晓》。其中,河南省委编办“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的改革案例上榜。
据顶端新闻客户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全文介绍,河南省委编办指出,从实际情况看,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责不清、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机构存在职能弱化、业务萎缩,主责主业偏离了公益属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问题;有些机构存在职能交叉、分散重复设置、“小散弱”比例高等问题;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现象并存。
在精简机构编制规模方面,河南省委编办在文章中写道: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在合理、可持续范围内,切实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
市县层面,参照省直做法,按照“421”比例进行精简。同时,对省辖市本级事业机构实行精简比例、机构限额“双控”(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本级事业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25%,且保留的事业机构数不超过省定限额),对处级事业机构按照“总量减、市市减、差距减”的思路分档确定精简限额和设置数量,避免出现“一刀切”“鞭打快牛”等问题。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由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鼓励“减上补下、减县补乡”。
河南省委编办在文章中写道:充分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把保持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周密做好涉改人员调配安置工作,不搞“断崖式”精简分流。
一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坚持一次核定编制、逐步精简到位的原则,对超出核定编制数额的在编人员,核定同性质、同待遇的编制作为临时过渡,根据减员情况按照“退3收2进1”的办法逐步收回;对经费自理事业编制予以锁定,退一收一。
二是创新人事制度管理。细化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政策措施,对因事业单位改革造成的超职数领导人员和超岗人员实行台账管理,给予3-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解决。
三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完善与公益类别相匹配的财政保障机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则上实行财政全额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补助,积极推行政府向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由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整合组建的单位,过渡期内可维持原经费渠道和保障政策。
对于这场以“重塑”之名的变革,河南日报旗下的“顶端新闻”认为是“瘦身”与“健身”并举。
关于改革成效,河南省委编办从“布局结构整体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保障效能明显提升”三个方面予以总结。
事业单位公益类别、主要职能及经费供给形式更加明晰,公益属性得到回归强化,初步建立了定位清晰、分类科学、功能明确的事业单位职能体系。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市县层面,市、县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机构精简44.3%,事业编制精简23%,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精简13.7%。
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如:将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名,为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3300余名,根据需要加强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单位工作力量。
据顶端新闻,郑州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梁思源指出:“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有利于事与业的相匹配,激发发展活力。”通过鼓励“减上补下、减县补乡”,使编制向基层倾斜,形成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现代化治理格局,解决基层权责不对等、工作多而人员少的困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河南省发改委官网、顶端新闻

  往期文章:要了5年的律师费巡察组半个月找回,这是在摧毁律师收费制度吗?


  往期文章:《人民法院报》案例:作为证据提交的照片,侵犯名誉权吗


  往期文章:刑事案件律师极简版辩护套路,你见过没有?


  往期文章:律师不能跟法律咨询公司开展任何形式合作?说说二者的微妙关系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