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律师发文称,自己跟另外两名律师合伙开办律师,由自己担任律所主任全部出资,没想到半年后发现,支出了38万,而收入仅2.13万元(因不知道发帖人的意见,也就不实名说出处了,如果想实名的话,可以留言告知)。文中说了收支情况:2023年11月租下写字楼,400平年租金33万,2024年4月份办下律所的执照;如此算下来,半年房租16万多、装修及家具15万多、网站推广费4万、行政人员及财务运营等费用近2万,而案源管理费等收入只有2万多元,合计亏了30多万。律师最后感慨,虽然开业之初费用较多,未来正常运作之后,是有希望盈利的,但每天1000多元的房租和六七百元的推广费,压力也不小。为何今天想到了这个话题,是因为近日有位青岛的资深律师跟烟语君讲,他准备找几个合伙人开办个律所,并询问是否有意向者。烟语君问他,现在不是律师正在遭遇行业性的不景气,甚至在某些律师口中是行业性萎缩吗,为何还要自己创办律所?据他讲,开办律所最大的支出是房租,因为他的法律顾问单位可以提供房屋,租金可以给予优惠,再加上他合计了一下自己近些年平均交给律所的费用,基本上就可以维持下了律所的开支。办律所的最大原因是,干了这么多年的律师,老是合伙人身份,律所发展、案件把关、印章开具、社会形象等都是由别人掌握,这些都促使其想自己出去办个自己的律所。曾经看过一个律所主任的文章,他的观点也是印证了这个朋友的看法。据他解释,大部分的合伙制律所基本是不赚钱的,之所以还不断有律师创办,只因为个人发展比较好、收入提高后,想要不再受制于人的有个律所主任身份。开办个律所,只需要几十万而已,拿出来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运营维护及如何发展壮大。再小的律所,一年下来运行的费用也要几十万,仅靠从律师身上收取案源提成,大多无法维持。从律师身上收取的比例过高,律师就跑光了,收的过低,杯水车薪,只有维持一定的律师数量,才能良性运作。因此,必须创出一定的律所品牌,但谈何容易?这样的费用,都要压在律所主任或是几个合伙人身上的。不过,也有律师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目前的各地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律所,基本都是个人合伙的。无论是进门咨询的案件,还是律师承揽的案件,还是法律顾问律师函等法律收费服务,都要向所里缴纳不菲的费用,此外的律师社保费用、收入所得费用、执业费用等,都是律师个人承担的,最不及年终财务公开亏损费用大家均摊。如此这般,哪个律所主任不是业内收入大佬?根本没听过有开办律所亏损的,更别说出现律所主任个人亏损的了。虽然按照我国律师行业的法律定性,律所是非盈利性组织,不能建立商业性组织的产权制度及商业运营模式,可同样负担着运营维护所需要的各种成本开支及发展壮大的费用。尤其是近些年,不少商业化运营的律所,在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及支持律所发展壮大、鼓励律所上规模,甚至将律所开办数量及规模纳入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背景下,律所主任纷纷成了商业老板、律所经营全盘商业化、律师成了律所的打工者。当然,也有不少的中小律所,还是沿用着几十年来的非盈利模式。此外,关于律师行业是否遭遇行业性的业务萎缩,个体从业者及律所是否还有掘金机会,也是因人而异、并非千篇一律的认识。例如,跟律师自媒体声音不同的是,6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二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披露,上海律师队伍持续壮大,截至2023年底共有执业律师36,238人,同比增长6.70%;律所1,912家同比增长3.63%;行业总创收同比增长17.41%,人均创收同比增长11.50%,年创收1亿元以上的律所55家,同比增长 7.84%;办理各类业务63.1万件,同比增长23.05%,其中各类诉讼案件40.74万件,非诉讼业务22.36万件。媒体报道,不少律所领导在会上更是豪言壮语,表达着对行业未来、律所发展的充分信心。如今无论是律师个体的执业环境,还是律所要面对的市场环境监管内容,还是律师行业的国家定位社会认知执业价值,跟此前包括几年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半月谈”今年都在关注律师行业是否饱和的问题,因律师增收创收引发的新闻,时不时的就上新闻。巨大的变化当前,肯定会冲击到很多人的执业认知乃至行业感观、营收状况。这也正是本号提出的,律师应该如何正确的分析时代变化,思考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问题。不光是律师行业,哪个行业不是都在经历着变化呢? 往期文章:律师行贿法官30万元被处停业六个月,处罚之低究竟有多低?
往期文章:当上诉率成了法官、法院的考核指标
往期文章:遭遇纠纷求助无门时,当心被声称能帮你法律维权的“骗子”盯上
往期文章:法院进入半年考核加班季,对你的案件诉讼产生影响了没有?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