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家弘:从“一稿多投”谈起

法研在线 2021-09-16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不知从何时起,“一稿多投”似乎已然被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于是,新老学者在投稿时必须遵守此项规则,只有等到对方说“不”时才可另投。有些学刊耍大牌,不发退稿函,仅告知作者三个月杳无音讯便可另投。一些学子不堪等待,便暗中多投,那心态也是窃窃的,不胜惶恐。

学校要走向世界,鼓励教师到海外发文,于是我就拜访了一些SSCI法学期刊的网站。我发现美国的法学期刊一般都没有一稿专投的要求,而且有些还很宽厚地设计了“快速通道”,而享受此等待遇的条件之一就是作者的论文已经得到其他学刊的拟采用通知。我有些困惑,便请教一位美国的法学教授。他告诉我,给法学期刊投稿与其他学科不同,后者一般都要求一稿专投,否则便被视为“不端”,甚至会上“黑名单”。美国的法学期刊都是学生编辑的,虽然有教授指导,但是审稿的标准和权威性颇受质疑,于是学者就普遍采取一稿多投的做法。以前是纸质投稿,作者能力有限,最多也就同投十家。现在是电子投稿,有专门的网站(ExpressO)提供服务,很方便,有些作者就同时投稿数十家甚至上百家。该网站的投稿服务是有偿的,投一篇收费2.20美元。据说有些法学院还可以给教师报销此项开支。

这反映了作者与编者的博弈,隐含二者的利益冲突,而编者有时还会祭出读者的大旗。我既是作者也是编者还是读者,可从三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作为作者,我喜欢一稿多投,因为这可以保证文章发表几率和文章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编者,我讨厌一稿多投,因为那会浪费我的劳动并影响刊物的质量。而作为读者,其实只要一稿多投不转化为一稿多发,我就不受影响。即使一稿多发,在报刊多如牛毛的今天,对读者的影响也不太大。由此可见,一稿多投符合作者利益但不符合编者利益。如何制定投稿规则,关键要看谁是规则的制定者。

于是,我又联想到法律规则的制定。一般来说,我国各级立法机关通常只负责通过法律草案,而草案的起草工作主要有法律执行部门来负责。这些执法机关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和工作便利出发去设计草案,只有在社会压力或道德感召下才会兼顾执法对象的利益。这正是当下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

十大著名思想实验
付子堂:经典与现实
梁慧星:怎样进行法律思维?
谢晖:学术名著的阅读方法
钱理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徐艳阳:法学生入门的思维转换
王人博:有关学术的选择性记忆
周佑勇:依法行政与裁量权治理
李秀清:域外法的引介及法律人的担当
应飞虎:正确选择规制工具,提高规制决策质量
王锡锌:依法行政是行政合法化的充分条件吗?
汤啸天:学术抄袭与合理使用的法律界定
第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苏永钦:法律作为一种学问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价指标(参考)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候选人名单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结果公告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简介
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简介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过程
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简介
王振民 | 法治:核心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人文社会科学)
1600+名2019级法学博士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考上的?
700+则征文通知正式集结汇编,等候佳作!
全国法学博士培养院校大全(2019版)
最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大全【2012-2019】
河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方案出炉
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候选人公示公告(115人)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
关于开通【问津学术】淘宝店的公告
重庆大学导师名单汇编
浙江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天津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西南政法大学拟增设“人工智能法学”博士授权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发布声明
全国31省市自治区同名同姓查询系统,快来查查多少人与你同名同姓吧!
清华大学2020年各院系博士生招生简章及清华各院系博士生招生说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