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第四讲:支振锋教授讲授如何呈现研究过程和发现

李文婧 法研在线 2021-09-17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官网
2020年4月1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第四课由支振锋教授主讲,支振锋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以及《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结合其作为学者、教师和编辑的多重身份在法学研究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同学们倾囊相授,助力博士生同学今后从事研究工作、进入学术界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课程围绕如何呈现研究过程和发现这一主题,从问题和方法角度切入,详细讲解如何呈现研究成果以及在当下时代开展研究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抽丝剥茧渐次展开。

课程由法学院院长助理阎天老师主持,刘哲玮老师参加与谈,法学院副院长车浩老师总结发言。

 

导言:为什么要做研究?

支老师指出,学者和学问之间本身存在一个悖论,相看两欢抑或相看两厌。不喜欢做学问的学者,对于学者和学问都是一种伤害。不热爱学术的学生会感到写论文非常痛苦。这就需要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完成硕博学业需要七年时间,机会成本高昂、代价巨大,这个期间足以在特定行业中有所成就。所以如果不喜欢学术,仅仅出于实现功利主义目的的想法,事实上是非常不划算的。同学们要结合自己意愿作出选择,真正将从事的职业变成热爱的事业,以至于愿意为之奉献的志业。只有这样在别人看来很辛苦、很痛苦的工作,才会乐在其中,享受快乐。

就写论文的目的而言,最基本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表达和言说的需要。更具体来讲,旨在求知、求美、求真、求解、求是、求理、求新。在知识的生产角度,谓之“求知”;对于文学艺术的实践,意在“求美”;记者、侦探追求真相,某种迷信偏执者追求真理,都可称其为“求真”;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需要“求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经验现象中发现规律,此为“求是”;在社会问题中找到道理、提炼理论、产生新的思想,乃是“求理”;做社会科学或者做人文社会科学很难实现“求新”,“求新”是指研究发现或者论文能够鉴往知来,防患未然。

总体来看,写作以及做研究有多种目的,尤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形而上角度,有文以载道的知识者理想;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自己的研究解释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有助于理解一些问题。把这一过程通过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写作的过程,做学术论文的过程。所以学术论文就是呈现研究的过程、呈现证明过程而需要的一种形式或者一种载体。

一、什么是问题

支老师认为,什么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做社会科学,一个好的问题是研究成功的一半,好的问题是我们做研究的入口。

(一)在经验世界中什么是问题?

三个步骤帮助解释:

1.problem具体实践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经验世界里,可能会遇到具体的麻烦trouble以及难题problem,是实践中非常特定、非常具体、非常明确的问题。比如一个法官面对的具体案件如何审判,就是一个problem。

2.question疑问

生活中不断发现具体难题,久而久之会产生第二层次上的问题:疑问question。比如电视剧《都挺好》中女孩不受重视的问题;再比如钱钟书先生说女生做学问对女生和学问都是一种伤害的问题。生活中的重男轻女,言词中对女性的不尊重,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个question:为什么世界对女性如此不公平。

3.issue学术问题

针对很多question进行类型化提炼,就形成第三个层次的问题issue。生活中的一个话题,在学术研究上就变成一个issue。issue是被归纳的、提炼的、普遍化的。具体实践问题problem,对应解决方案solution;学术问题issue,对应理论theory。这是学者行业的正当性,学者工作的价值体现。

(二)如何找到问题?

1.来自生活实践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理论问题来自于对具体实践问题的提炼总结。

2.来自阅读启发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之中,大部分时间在思考、观察。通过阅读,与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对照,发现差异、发现问题。专业人士应当具备将整体问题拆解、类型化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

二、什么是方法

支老师认为,近几年中国法学界关于方法的论辩,体现了对于方法重视程度的提升。方法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学问和近代学问的重要界分。传统学问更重德性,做道德评判。近代学问受数学影响、受牛顿力学影响,开始强调科学。

支老师强调,应当重视方法和问题的匹配性。针对人文研究,属于思辨范畴,多采用规范、演绎方法;针对社会科学研究,属于经验范畴,多采用提炼、归纳方法。

支老师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社会学领域选课学习。尤其是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与法学研究相似性很大。

三、如何呈现研究成果

最理想状态是,掌握相关主题的全要素信息,穷尽掌握相关主题的所有资料,基于周延严谨的思考逻辑,得出论文研究成果。然而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理想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

支老师认为,尽管无法实现完全理想状态,依然存在努力的方向,其中有四个关键要素:

1.结构

结构应当服从于目的,无论是三段论还是四部曲,都要求清晰的结构。大致包括开宗明义交代问题;层次展开具体论证;归纳发现得出结论三个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投稿两报一刊,锻炼自己的结构安排。

2.逻辑

有的文章可以打动人,有的文章可以说服人。前者仰仗修辞,后者依靠逻辑。优秀的论证是层层递进的。在写作之前不可避免的存在价值观偏见或者固有立场,在基于充分信息资料、严格逻辑推论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与预设不同的结论,此时学者应该遵从职业伦理,纠正偏见。作为社会冷静、中立的观察者,学者可以存在先见,但是不能被其绑架,扭曲研究成果,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中立。

3.表达

首先,区分论文和议论文,议论文是论据的堆砌,学术论文并非议论文的扩大版,文学讲究想象力,法学讲究事实和逻辑,二者差异显著;其次,区分宣传和研究,当前相当一部分学者在不自觉地进行宣传,宣传西方理论,认为更具有道德优越性,实际上只是内容不同,本质上与宣传无异,宣传突出正确性,研究强调论辩性;另外,区分注释和装饰,注释限于必要,主要功能有三:其一是综述文献尊重前人,其二是标记出处,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深入研究,其三是便于查询辨伪探寻真意。文献综述非常重要,但是绝不等于研究本身。

4.发现

不同于超验世界中存在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在经验世界中,研究结论能够得出真理的情况并不存在。论文的发现就是贡献。写论文或者做研究,最理想的状态是生产新理论,也就是说提供新的解释,“新”就体现在解释清楚了别人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或者补强了别人解释力不强的问题,这就是贡献。推荐同学阅读北大国关学院潘维教授《比较政治学与研究方法》。

四、当下时代如何开展研究

支老师指出,今天处于大变革时代,一方面科技革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但是当下非常突出的人工智能问题;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发了地缘政治变局,在法律关系稳定时,法学研究的教义学非常重要;但是在变革的社会中,动和不动是辩证的、动态的,需要理论创新,基于新的理论产生新的教义,对学术进行更客观地理解。西方理论并非天花板,中国和西方是平等的论辩对手,平等对话、同台竞争。

支老师勉励同学们把握机遇,创新理论,深入研究,作出贡献。

与谈环节,刘哲玮副教授总结了支老师讲座重点内容,透过漫谈式风格,归纳良多收获。

此外,支老师还结合自身研究经验,针对同学提出的部门法理学研究与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关系问题,以及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课程尾声,车老师对于课程内容进行了回顾总结,感谢支老师的精彩报告,勉励同学们在读书阶段多做储备夯实基础,同时保持对学术志业的清醒认识,努力实践,产出成果。


“量刑规范化的总结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支撑”主题征稿启事
2020年首届 “博和杯”立格研究生学术论文竞赛
首届“近在‘职’尺” 长三角法律职业能力线上面试大赛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黑龙江社会科学》《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澳门城市研究》“新冠肺炎防疫抗疫”专题征文

《中国高教研究》“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征稿启事

宁波大学法学院“2020新冠疫情法治观察报告”征文延期通知

东方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加入考博互助圈,一起考博吧!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要目

中国人权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项目申报公告

长沙市法学会会刊《长沙法学》“疫情防控”专刊征稿

关于申报2020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四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重大课题研究的通知

北京政府法制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第一季度研究活动回顾

《河北法学》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王天玺同志逝世

国家出版基金2020年专项主题出版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法律适用》“至正杯”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主题征文启事、2019年“点易杯”有奖征文评选结果揭晓

国家发改委2020年“一带一路”建设课题申报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知识产权博士生论坛:“为绿色未来而创新”的预通知

2019年经动态调整增列的学位授权点清单(分省)
2019年经动态调整撤销的学位授权点清单(分省)
2019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清单
2019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的学位授权点清单
中国政法大学授予盖伊·列夫布赫名誉博士学位
《法理——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杂志第6卷第2辑稿约
关于征集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的通知(附论文选题参考范围)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要目
关于组织研究生参加第二届“网鼎杯”网络安全大赛的通知
《证据科学》杂志新投稿系统开通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四十周年院庆征文公告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段文波教授:法学论文写作的技术要领与优秀学术能力的炼就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重磅发布(法学学科篇)
《法学》在2019年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获优
122个项目暂缓!2020年3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2020年3月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71人)
准备好了吗?知识产权职称考试大纲公布了
同学们看过来,2019年的劳务费退税攻略来了!
第五届鹭岛刑事法论坛征文启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启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2期要目
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CSSCI《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怎样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
关于申报2020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