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外法学》2021年第1期(总第5期)要目
《北外法学》2021年第1期(总第5期)要目
【人权保障与司法制度研究】1.功能视角下专业合议庭组织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李成博、刘娅(003)【信息与数据法研究】2.法律领域的数字化与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未来[丹] Salvatore Caserta(著)、王进喜(译)(017)【刑事法律研究】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及监督机制研究
——以宁夏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为例
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059)4.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电子数据之法律规制刘贤(076)5.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有效辩护徐贤昭(091)6.公序良俗原则在刑法出入罪中的作用分析刘嘉铮、杨化(107)【民商事法律研究】7.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程序新释王雷(129)8.构建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实证及学理分析杜闻(143)9.检视与重塑:执破衔接的实践困境与完善进路徐蓬勇、施国强(166)10.个人破产程序中的税收债权问题研究张海征、符佳慧(180)【行政与社会法研究】11.慈善捐赠的制度困境及法治出路薛应军(195)【人权保障与司法制度研究】1.功能视角下专业合议庭组织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作者:李成博、刘娅(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审判专业化是当前我国审判机关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专业化的审判组织是审判专业化的重要制度落脚点。从司法功能的角度来看,缓解案件压力、提升审判能力和产出研究成果是审判组织专业化的主要目的,为在充分发挥其司法功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行政组织成本,专业合议庭组织模式成为审判组织专业化在多数情况下的最佳选择。为回应司法实务中专业合议庭制度暴露的问题,应当调整专业合议庭改革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以“一专多能”为培养模式,围绕专业合议庭构建有针对性的监督机制与司法辅助团队建制,在中、高级人民法院开展进一步的制度探索。
关键词:司法功能;行政组织成本;“一专多能”组织模式
【信息与数据法研究】
2.法律领域的数字化与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未来
作者:[丹] Salvatore Caserta(著)、王进喜(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大型律师事务所如何进行重组以在日益数字化的法律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简要介绍了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兴起以及数字资本主义和零工(gig)经济的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在数字化背景下改革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一种新颖而激进的方法。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在日益数字化和敏捷化的法律领域,合伙关系作为大型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工具;多行业执业的重要性,以及律师事务所内律师与非律师之间的关系;以法律技术公司和其他行为者为中心的外包战略,以更有效、更以委托人为导向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
关键词:数字化;大型律师事务所;法社会学
【刑事法律研究】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及监督机制研究
——以宁夏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为例
作者: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内容提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通过试点及推广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立法及指导意见逐步予以完善,是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也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贯彻和法律化,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诉讼模式。其确立和适用有利于推动案件繁简分流,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节约司法资源,强化司法权威,展现司法柔性关怀。本文在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背景、法理基础及基本内涵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宁夏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工作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对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从树立有效辩护理念、建立规范律师辩护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完善被告人同意理论、制定量刑指南、合理设置被告人上诉权、合理行使抗诉权、探索建立公开审查听证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架设想。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自愿性;有效辩护;监督机制;公开听证
4.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电子数据之法律规制
作者:刘贤(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收集提取电子数据已经日益成为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基础的、普遍的侦查工作,但是收集提取电子数据对公民的财产权利和隐私权利等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收集提取电子教据工作存在权力行使泛化、缺乏明确行为准则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工作中保护个人权利与惩治犯罪的平衡点。应当采用信息分级等保护机制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运用外部审查和内部审批机制提高适用收集提取电子数据措施的门槛,增强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力度,以期实现追诉犯罪和保证人权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电子数据;个人信息;令状主义;审批机制
5.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有效辩护
作者:徐贤昭(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内容提要:有效辩护是保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的必要手段,但目前还鲜有学者关注和论及,因此我国应对有效辩护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为解决我国认罪认罚案件中未能保障有效辩护的问题,本文从完善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有效辩护理念以及规范认罪认罚案件中的律师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完善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有效辩护理念将从正向设立有效辩护的评估标准和从反向构建无效辩护制度两个角度论述,而规范认罪认罚案件中的律师行为则分为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强调律师的忠诚义务两个部分。
关键词:认罪认罚案件;有效辩护;诉讼合意;值班律师
6.公序良俗原则在刑法出入罪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刘嘉铮、杨化(东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在刑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序良俗原则在刑法之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公序良俗原则的入罪功能仍然应当保留,但是这一功能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对于违反社会公众普遍遵守的善良风俗的行为,司法机关应当充分发挥公序良俗原则的入罪功能将该行为作入罪处理,同时必须充分说明行为侵害的公序良俗的种类和内容以及该公序良俗是否是为社会公众普遍遵守的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的出罪功能在民法典时代应当得到更好的发挥,这一原则可以被刑法纳入法秩序的统一原理,对部分行为进行出罪处理。在安乐死案件中,刑法可以以公序良俗原则为依据,对实施了安乐死的行为人作无罪处理;在正当防卫案件中,公序良俗原则可以替代导致正当防卫制度适用不畅的法益衔量原理,成为正当防卫制度的正当化依据之一。
关键词:刑民融合;公序良俗原则;法秩序的统一原理;安乐死;正当防卫
【民商事法律研究】
7.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程序新释
作者:王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是对救助者所遭受损害进行多元化救济的前提。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包括实体构成要件和行政认定程序两大具体问题。我国现行基本法律制度或者单行特别法律中缺乏对见义勇为行为构成要件和认定程序的规定。明晰见义勇为民法构成要件,完善行政认定程序,有助于保障见义勇为行政确认行为符合行政法定原则。见义勇为行为人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危难救助义务,这是见义勇为“义”之形式所在,行为人为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而实施危难救助行为是见义勇为“义”之实质所在。见义勇为之“勇”主要体现为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防止、制止不法侵害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危难救助行为。见义勇为行为认定中的正当程序也属于重要价值判断问题,主要包括认定机构、认定行为的性质、认定结果的层次、认定的具体程序、认定工作中的举证责任安排、申请时效等。
关键词:见义勇为;民法构成要件;行政认定程序;价值判断问题
8.构建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实证及学理分析
作者:杜闻(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不宜用《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7条第2款及《民事诉讼法》第225条处理既判力标准时之后新发生的实体争议,以及无既判力的执行名义发生于所有时间段的实体争议,否则会引发执行机构的违法和越权。债务人异议之诉是处理此类争议的理想方式。在我国,就执行权项下的执行程序启动权、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及程序性救济裁判权而言,执行法院就它们所行使的判断权也应为司法审判权,但其只是非讼事件审判权。对比而言,执行中的实体救济裁判权应为民事纠纷审判权,它只能由法院审判部门行使。我国建立该诉的充分条件是司法实践中的真实需求。所谓构建该诉会加重“执行难”及“执行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债务人异议之诉;债务诉讼;借贷纠纷
9.检视与重塑:执破衔接的实践困境与完善进路
作者:徐蓬勇、施国强(永嘉县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执破衔接要求执行与破产程序实现双向互通联动,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切实化解执行不能积案;另一方面要在破产程序中充分借助执行平台与资源,以加快案件审理效率,推动市场资源再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然而,由于参与分配制度不当外延、破产申请主体积极性不高、准确识别破产原因存在困难、执破资源共享缺乏基础等原因,执破衔接的制度价值和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应当通过严格限制参与分配制度在企业法人中的适用、引入职权主义的辅助破产启动模式、采用形式审查标准判断是否具备破产原因、深化执行与破产程序的资源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程序互联,提升执行与破产案件办理效率。
关键词:执行转破产;破产涉执行;执行破产衔接
10.个人破产程序中的税收债权问题研究
作者:张海征、符佳慧(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税收债权是税法调整的内容,也是破产法上破产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法和破产法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和公平清理债权债务的角度安排了税收债权的优先受偿顺位。在我国推进个人破户立法的进程中,妥善设计个人破产清算和重整程序中的税收债权,合理安排税收债权的减免以及构建特殊税务问题处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人破产;税收债权;破产法;税法
【行政与社会法研究】
11.慈善捐赠的制度困境及法治出路
作者:薛应军(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
内容提要:我国慈善捐赠呈现典型的“运动式”特征,大灾难年份人们自发式捐赠较多但平时捐款热情不高,个人捐赠数额大幅低于企业捐赠数额,人均慈善捐款少,捐赠总额占GDP总量小。造成这种捐赠格局的制度原因在于公益事业捐赠法与慈善法规定的捐赠对象有冲突、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及税收优惠激励规制不足、法律监督体系不完善,应修订慈善法、税法相关规定,实现各部门法之间的有效衔接,明确公益慈善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关键词:捐赠;慈善组织;减税;立法教育部发布情况说明!
讣告
山东省教育厅重要通知
江苏大学校长调研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调整领导班子
引进“国字号”大学!这座城市正式官宣
18岁孤女想带奶奶上大学?因为“我怕回家她就不在了......”
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日本顺天堂大学合作奖学金选派信息讣告
国务院:不再让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报销上花费精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2021年下半年招生计划
又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每项资助35万、20万!
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规则案例适用》稿件采用情况的通知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21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申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1亿元!“高校校长”专项基金来了!
关于发放2021年应届毕业生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知
河南暴雨补贴:绝收农田每亩50元,一家景区财政支持5430万元
考法学博士,进入法学考博交流群;考医学、工学、理学等等的进入非法学考博交流群!
广西医科大学2021年在职人员(含规培生)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第二届“渝出版”学术研讨会暨川渝青年编辑学术沙龙“非晓杯”学术征文结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