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学》办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4期法学相关论文要目
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非常高兴《清华法学》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评为“2022年最受欢迎期刊”。这项荣誉,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建立在读者和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基础上的客观真实的数据。“受欢迎”,这个词分量很重,它代表了读者和用户对我们《清华法学》的学术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法律人,我认为,中华文明数千年,儒释道文化不仅分置于不同层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是读书人的追求。以民为贵、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是我们法律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学术研究和学术编辑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研究对象,更体现了我们的学术责任和担当。
法学研究有很多领域,有些研究领域是大公司、大财团需求的,有些是政府、公法人感兴趣的,有些是劳苦大众和弱势群体迫切需要解决的,哪个研究更有“利”,一目了然。多年来,我们坚持更多地关注劳苦大众、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需求,不辱读书人的使命。
如所周知,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是我们对智识和智商的挑战。我们要在卷帙浩繁的资料中爬梳整理,然后将其内化,再想方设法地挑战自己的智商,还要比较同领域的论文,争取挑战一下同行的智识。无论文章能否发表、或者发表在哪一级别的刊物上,每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都非常苦。当然,这种苦中也包涵着悲天悯人的读书人的情怀。
这份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果想要从苦中走出来,就只有走向自己的内心。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和执着,孤独而安静地走向自己内心深处。不断地审视自己:“我究竟要什么”,是为了“黄金屋”?还是以学术本身为目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诚心敬意?
每当我打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页的时候,看到《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等的时候,我好像看见了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求索之路。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也许,学术研究没有套路,更没有技巧,我们要做的是诚挚地研究最质朴、最根本、最关键的真问题,用坚持不懈的恒心与毅力,栽得起跟头、吃得起苦头。也只有诚心诚意思考和探索,才能禁得住考验,禁得住批评和争鸣。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坚守和坚持的学术之“道”。
文献中心正是坚守和发扬了这样的学术之道,其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了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王阳明说:“无意之意是真意”,正是这种不求回报、不计得失、放下功利之心的“无意”,才成就了学术之“真意”,学术之真心与真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这句话,不仅说到了我们每一个读书人的心坎上,也体现在了文献中心的每一个页面上,其收录的每一种文献上。这温暖的关怀和关切,给了我们问学的动力和助力,给了我们信心和鼓励。
是啊!我们应该坚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学术研究,才是开放的研究,才是有学术自信、文化自信的研究。在艰苦辛劳的学术耕耘后,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将必有所获、必有所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为《清华法学》编辑部 徐雨衡(编审)
《清华法学》是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编辑部编辑的中文期刊。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A刊核心。大额红包又来了
刚刚,北大图书馆发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PTN项目)2024年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研究生(TIMBR)项目2024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多项变化,学费最高24万!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军事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电子信息类别)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