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 语文七年级(下)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朗读+视频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
师生资料汇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更多课文预习:
第一单元1.第1课《邓稼先》2.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4.第4课《孙权劝学》写作《写出人物精神》第二单元5.第5课《黄河颂》6.第6课《最后一课》7.第7课《土地的誓言》8.第8课《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三单元9.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精讲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离线观看视频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三、文体知识
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四、理解词义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震惊。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3—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问题归纳
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一个女工的称呼。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介绍“阿长”名称的由来,是为了告诉我们“长妈妈”是一个出身低微,平凡普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女。同时以写名称的由来开头,还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2. 赏析“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这一处是对阿长睡姿的细节描写,一个“大”字,把阿长伸手伸脚的睡姿写得生动传神。通过“伸”“摆”“挤”,以及对“大”字的特写,可以看出阿长的粗俗、不拘小节,也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面的“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下文“我”发生“敬意”作铺垫。
3. 作者为什么“实在不佩服”阿长?这些细节体现出阿长什么性格特点?
作者“实在不大佩服”阿长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对“我”管束很严;睡相不好。阿长的这些表现体现出阿长没有文化、行为粗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特点,也折射出阿长的朴实和平凡。
4. 文中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为什么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是否离题?
不离题。因为“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正是从远房叔祖那里引起的,详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以及远房叔祖的藏书,也就交代了“我”渴慕《山海经》的原因,为后文阿长体谅“我”的心思,买《山海经》送“我”作铺垫。
5.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6.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7.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8.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9. 课文结尾补写阿长的悲苦身世,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补叙长妈妈悲苦的身世。与开头“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照应,再次强调阿长的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过了这么久,“我”依然把长妈妈记在心中,说明“我”对她的感情之深。表达了“我”对她的内疚、同情、思念。
10.本文的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不用“长妈妈”?
文章第1-18段先用“抑”笔,侧重从“缺点”上展示阿长的形象,与此对应,“我”的情感态度是“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觉得非常麻烦”,如果用“长妈妈”,不合常理,用“阿长”更合适。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地位低下的文盲妇女与一部古典名著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疑问将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标题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候的口吻,用“阿长”有亲切之感。
七、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这位没有文化、粗俗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的劳动妇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一、教你一招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课内当堂训练
基础部分
1.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写出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相照应的句子。
5.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课外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打电话
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惟一的公用电话前排队,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
一年级的教室就在电话旁。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电话的队伍发呆,他多么羡慕别人打电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电话的矮木箱……
这天,黄子云下定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然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电话,黄子云便一步抢先,踏上木箱,A_______发现没人注意他,于是抖颤着手,拨了电话。
“妈妈,是我,我是云云……”
“妈妈,我上一节课数学又考了一百分,老师送我一颗星,全班只有四个人考一百呢……”
“上课了,赶快回教室!”一个高年级的学生由他身旁走过,大声B_________着他。“妈妈!我要上课去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有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
不知怎么,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黄子云伸手拭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语音自话筒中传来:“下面音响十点三十二分十秒……”
黄子云离开电话,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
6.在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A、B二处的横线上。
左顾右盼催促 流连忘返 呼唤 犹豫不决 督促
7.第2段中,黄子云为什么羡慕别人打电话?
8.黄子云电话中与“妈妈”交谈的内容与别的孩子有何不同?根据文章内容说明原因
9.黄子云挂上电话的一刹那,女子的报时话音暗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1)益 (2)测 (3)种(4)顽
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看不起。
3.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4.“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5.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6.左顾右盼 催促
7.他羡慕别人能得到妈妈的关怀。
8.别的孩子都在电话中要求妈妈给自己送东西,而黄子云则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生活情况。从文章的内容推断,可以看出黄子云对妈妈的深切的思念。
9.暗示了黄子云在对报时台说话,他的妈妈很可能已不在人世。
温馨提示
1、课件习题文档下载地址
2、扫码下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课件习题
3、文章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
小学语数英
小学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知识要点整理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