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微课精讲|知识点|练习

更多微课点关注→ 绿色学习平台 2023-02-12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请拉到文末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__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_

电子课本

_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__

【考点梳理】

考点  聚落

1. 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后又城市。

2. 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活动,而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 早期的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4. 温带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5. 建筑特点对于环境的差异:

1)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西双版纳竹楼——双层结构,上层住人:避免潮湿(热带雨林气候)

2)西亚村庄——“厚墙小窗:减少热量、热风(热带沙漠气候)

2)北极因纽特人冰屋——终年严寒,防风保暖(极地气候)

3)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直立性好,冬暖夏凉

6.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民居:

外国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法国的黎塞纳河岸

中国的——山西省平遥古城、云南省丽江古城、安徽省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福建客家土楼、广东开平的碉楼等

7. 聚落形态比较(附表)

聚落类型[来源:

人口密度

人员职业构成

经济特点

聚落规模

建筑特点

乡村聚落

农业为主

不发达

稀疏(低层建筑)

城市聚落

非农业为主

发达

密集(高层建筑)

【重难突破

聚落形成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会优先发展成聚落。


【课堂笔记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内容回顾


课堂小测




图文讲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商业         B.服务业
C.耕作         D.工业 
2.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居住条件
D.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3.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平坦的地形   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 
4.一般来说,聚落密集的地区(  )
①经济比较发达 ②交通比较发达 ③人口密度比较大 ④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图是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据图推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6.图中聚落的分布形态主要受到(  )
①地形的影响 ②气候的影响
③河流的影响 ④资源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读南方民居和北京四合院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两三层楼房,主要原因是(  )
A.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不利于排水
B.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
C.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D.北方人少地多,房子可以建大一些 
8.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地区
D.地势高峻的高原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水城(  )
A.意大利的威尼斯
B.意大利的罗马
C.中国的江南水乡 
D.英国伦敦 
10.影响水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宗教 
11.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B.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C.应该大力保护
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12.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右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 
1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个聚落都是沿     分布的,充分说明了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影响了A、B、C三个聚落的区位选择。 
(2)图中A、B、C三个聚落中,     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理由是     。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 商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
2.D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无人居住的地方没有聚落;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影响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
3.C 题干中“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铁路枢纽”均反映了交通便利这一优势条件。
4.C 一般来说,聚落密集的地区,环境比较容易被破坏,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5~6.5.A 6.B 本组题主要考查陆地地形及聚落分布形态的影响因素。第5题,该景观图所示地区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沟谷较深,为山地。第6题,图中聚落受地形影响沿山谷呈条带状,受河流影响沿河流分布。
7.C
8.C 在全年炎热多雨的地区,气候比较潮湿,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楼上住人可以防潮、散热通风、避虫兽侵袭及避洪水冲击等。
9~10.9.A 10.A 水城指意大利的威尼斯,众多的河流、便利的水上运输是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1.C
培优促能
12.D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较厚的墙体可以抵御严寒,故A项正确。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易形成聚落,故B项正确。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故C项正确。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聚落数量少,故D项错误。
13~14.13.D 14.D 第13题,从照片上看,聚落分布在山间的平地上,反映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聚落中有公路穿过,反映了交通对聚落的影响。第14题,聚落中的古建筑反映了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所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5.答案 (1)河流
(2)B B聚落处地形平坦,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是物资交流和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更为突出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 END ●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的分享、点赞、在看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