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元节|一个正在被逐渐遗忘的传统节日

诗评万象 2024-01-10

敬请关注


农历十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诞”、“下元水官节”、“消灾日”等。它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合称“三元节”,是我国古代除困解厄、祭祀祖先、祈福纳祥的重要节日。清代以后,很多地方此俗渐废,因此大家对它比较陌生。



流变源起

下元节的由来与道教有关。自东汉至魏晋的历史沿革中,道教逐渐形成了上元节天官赐福、中元节地官赦罪、下元节水官解厄的信仰体系。下元节在传说中就是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

古人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因此,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以求困厄舒解与人生安详的节日。后来,部分地区将祭亡等仪式提前在“中元节”或者十月初一举行,致使这一古老节日逐渐被人淡忘。



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北京过下元节时,要做“豆泥骨朵”,就是用红小豆馅儿做的“豆沙包子”。潮汕地区用米粉加开水搓捏成一种叫“米果”的食物,蒸制后用来祭祀五谷主。江西分宜农家则于此日做糍团、馒头馈送亲友,名为“过月半”。在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的食品,称作“做完冬”。福建莆仙,人们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过滤去皮后,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油香细软,十分好吃。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则象征送寒衣的包袱。

在中国的文学上,也有不少文人墨客为了下元节作了诗词。

天如寒鉴月如冰,十月十五下元节,一起在古诗词里看月吧!

十月十五日夜作连珠诗四首 其一

宋-朱之才

披衣开户几宵兴,永夜无眠魂九升。

坐觉飞霜明瓦屋,天如寒鉴月如冰。

十月十五早饭清都观逍遥堂

宋-黄庭坚

心游魏阙鱼千里,梦觉邯郸黍一炊。

蔬食菜羹吾亦饱,逍遥堂下叶辞枝。

十月十五日

宋-赵蕃

柳行摇落参差际,雁字虚无灭没中。

醉面红来因卯酒,征衣脆去为霜风。

十月十五夜对月

宋-陆游

离海月盈丈,寒光万里明。

众星歛欲尽,一镜独徐行。

重露滴松鬣,高风吹鹤声。

老来殊畏冷,不尽倚阑情。

十月十五日山中下视云气自山椒

宋-洪炎

一岁下元日,千山小雪天。

云层生远壑,雨渰隔平川。

放牧虚横笛,樵苏乐静眠。

遥知载酒客,无路到斋前。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十月十五日冶父山中有怀方丈庵

明-雪浪法师

东岭初升皓月,西林渐敛残霞。

散步归寻边笋,乘凉摘到新茶。

十月十五夜同印持子将诸兄弟自灵隐步月至上天竺口占

明-李流芳

冷泉亭畔树初明,百道寒光水面生。

松月似留人住住,溪声却唤我行行。

十月十五夜月

明-皇甫汸

清汉月仍满,空山岁欲阑。

入林无叶碍,映水觉池寒。

远道心千里,高楼思万端。

谁能三五夜,长及盛年看。

十月十五夜落月

清-郑孝胥

凄清月色无今古,寂寞人间有死生。

雾阁云窗忽今夕,祇将涕泪送西倾。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精彩推荐:

今日立冬:倏忽冬已至,故人来不来?

老祖宗留下的100句经典谚语,看完豁然开朗

季羡林: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最美立冬诗词赏读

首血泪斑斑的七言律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