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中国的官二代、富二代,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文:周南
0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938年,远在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里,有一个叫做沈光耀的青年。
虽已国难当头,烽烟四起,但对于出身名门的沈光耀来说,明哲保身还是很容易的。
可是,他却想要投身jg。
母亲苦苦相劝: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可是,面对危急的时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沈光耀违背了母亲的心意,选择投笔从戎,做一名空军飞行员。
在一瞬的火光中,他的青春定格在那个最美的年纪,滚烫的鲜血洒向他深深热爱的这片土地。
这是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个故事。
很多看完电影的朋友说,被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帅了一脸。可是,像沈光耀一样的年轻人,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还有很多。
沈光耀的原型,是中国空军飞行员沈崇诲,他的故事远比电影更悲壮动人。
沈崇诲,湖北武昌人,祖籍江苏江宁。
他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曾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的幕僚,父亲沈家彝则曾经担任司法院大法官。
1928年,17岁的沈崇诲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他还是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的主力成员,曾经参加全国运动会。
这是一位真正的天之骄子,风华正茂,前程似锦。
大学毕业后,沈崇诲去了内蒙,志在开发塞外。
然而,九一八事变,日军步步紧逼华北,沈崇诲扪心自问:
如果国家/亡了,那塞外建设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瞒着母亲,放弃了绥远优渥的工作,从内蒙赶回北平。正逢中/央航空学校在北平招学员,沈崇诲果断报名。
1932年,他顺利成为第三期轰炸科学员,毕业后留校任教官。
空军救国,是沈崇诲的信念。
“救国莫急于防空。吾辈今后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沈崇海受令轰炸日军第三战队。
8月19日,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沈崇诲与战友们一起,升空执行任务。
在攻击日本船舰时,沈崇诲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航。此时,日军旗舰“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
危急关头,沈崇诲选择破釜沉舟!他与同机战友陈锡纯一起,义无反顾地驾机撞沉敌舰,壮烈牺牲,时年27岁,追赠上尉。
他的战友陈锡纯,时年22岁。
陈锡纯烈士
每一个进入中/央航校的学员,入学之初都要留下一封遗书,以备不测。
沈崇诲的遗书写道:
“从来征战无归日,两鬓斑斑血染红。”
02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1932年,九一八事变仅4个月后,中国东三省全部沦陷,中日全面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这一年,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了培育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的中/央航空学校。
相信全世界再没有第二所学校,会以这样的文字作为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是在日本侵略者步步逼近的时候,整个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
中/央航空学校刻在石碑上的校训!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在与日本空军的战斗中,伤亡率极高。
每10名空军战士中就有6名牺牲!
那个时候流传一种说法:中国的空军飞行员从毕业到战死,平均只有6个月。
只要战争不结束,哪怕再优秀、再幸运的飞行员,也迟早会战死。
所以,这所担负着守卫中国天空重责的中央航校,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宿命。
这些报名入学的年轻的勇士们,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宿命。
可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
和沈光耀,或者是现实中的沈崇诲一样,他们大都含着金汤匙出生、出自名门望族。
在当年的时代背景里,学习飞行技术需要娴熟的英文,也对应着较高的文化程度。而战机飞行员对身体素质更是要求极高——若非良好的家境滋养,很难成就出众体质。
他们当中,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刚考上清华,一个个英武潇洒,前途无量!
他们当中,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有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
还有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
从沈崇诲兄弟们的人生履历来看,不难想象,如果不是从军报国,他会走过怎样的人生之路:
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沈崇健,曾出任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和驻美大使,而他的弟弟沈崇刚,后来成为水利专家。
如果没有参军,沈崇诲,这位从清华走出来的高材生,就算不以杰出工程师的身份扬名立万,至少他也可以成婚生子,安于凡俗的幸福。
然而,在人生的千万条道路中,沈崇诲们选择了一条万般凶险的路!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自愿成为人肉炮弹——
成为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
一直到抗战结束,一共有1700人冲上天空!
谁能想到,这些还是孩子的鲜活面孔,在抗战的8年时间里,一个一个变成墓碑上冰冷的名字。
而他们殉国时的平均年龄,才只有23岁……
03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
“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当中成长,别无选择。”
这是讲述抗战时期中国飞行员的纪录片《冲天》的旁白,也是我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的内心独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89xqx1rw&width=500&height=375&auto=0
穿过80年的岁月,穿过宏大的背景和冷冰冰的数字,通过当年往来的信件,和相关人等的回忆记录。
导演把那些壮志凌云、英年早逝的英雄,还原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
高志航,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后世被中国人、日本人交口传颂的“空军战神”。
1926年,19岁的高志航奉派到法国空军学校留学。从法国、意大利学习归来后,高志航任空军教导队副总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
1935-1936年间,高志航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优秀的飞行员。
1937年8月14日,笕桥空战,中日首次对决,高志航击落第一架日机,并带队击落三架日本战机。后来,这一天被定为空军节。
这位赫赫有名的“空军战神”、空军总教头,有个调皮的习惯:每次教飞行经过自己家,他都会低低飞过,这是他和女儿之间的小秘密。
“经过我们家他会低飞,呜~上去这样子,我就知道是我爸爸来了。”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于周口机场遭遇敌机空袭,中弹殉国,时年30岁。
从8月首战,到11月殉国,3个月的战斗中,高志航共击落敌机5架。
刘粹刚,高志航的学生,中/央航校二期驱逐科学员。
他的空中命中率高达九成,被日军对手称为“空中赵子龙”。
他对妻子许希麟一见钟情,好不容易用炫酷的战斗机驾驶技术过了丈母娘那关,得以与妻子永结同心。
却在新婚两周后,任务中当场死亡,年仅24岁。
就像所有的空军飞行员早早交代身后事,刘粹刚给新婚的妻子,写下过这样的信: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要时时刻刻,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
“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远记着,遇着我这么一个人。”
“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阎海文,中/央航校六期学员,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
1937年8月17日,阎海文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跳伞误入日军阵地。
他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年仅21岁。
04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1937年淞沪战役前,日本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约为2300架,每月还可生产60架。
而同年,我国能参战的飞机仅223架飞机,而且大都是从国外买来的,毁一架就少一架。
1939年,一群从未见过的新型飞机出现在中国上空,那是日本研发的、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零式战斗机。
航程远,速度快,活动力强,缠斗性能好。
1940年9月13日,零式战斗机出现在重庆璧山上空,国民政府空军第三机械大队36架飞机,在璧山上空与66架日机相遇,发生激烈空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璧山9.13空战”。
经过短暂而惨烈的激战,我方飞机伤损11架,毁13架,人员伤9员,阵亡10员,日本飞机无一损失。
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中国空军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招架的能力。
然而他们却并不畏惧,甚至提出了与敌机迎头相撞,同归于尽的战法!
航校七期毕业的徐华江参与了当天的战斗,一直顽强打到空中停机才坠落下去。万幸,他生还了,从摔成烂铁的座机中爬了出来。
后来他回忆说:
“我们明明知道日本空军的飞机优于我们,但是我们还要坚决迎上前去。”
“我们中国空军的信条是:誓死报国不生还!”
1940年7月24日,日军出动了32架重型轰炸机对成都进行空袭。
这次空袭有些特殊,因为日军竟然在其中一架轰炸机上配置了一个摄影组。
按照日军的统计,经过连续战斗,在成都的中国空军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为了宣扬轰炸效果, 他们在出动之前,派遣战地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其中一架轰炸机,带着摄影机准备拍摄轰炸场景,作为新闻片向日本本土的国民播放。
当轰炸机群即将飞到成都上空之际,中国战斗机居然拉响警报,起飞迎战了!
转眼间,一架落后的伊-15中国战斗机,出现在日机编队的斜上方——仅仅一架!
在这场1对32的对决中,那架中国战斗机,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凌空扑向32架日军轰炸机组成的机群!
每架日军轰炸机都在拼命朝它开火,但中国战斗机轻灵的动作让所有日军飞机无法有效打中目标。
纵向击穿整个日军阵容后,这架飞机一个转向,随后进行第二次冲锋!
它在日军机群中左冲右突,然后突围而走,在又一阵混战之后消失在蓝天之中。
即使在这么多飞机的围攻下,这架飞机最后被查到是生还的!
这架飞机的驾驶者,是一名中国空军航校的李姓教官。在那一天,成都的中国空军,只有他一个人的起飞记录。
他是驾着航校的教练机起飞迎战的,所以他的飞机才那样落后!
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并没有记录自己怎样升空,怎样与日军纠缠格斗,只有一句话: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曾经,日军以为,中国的天空从此都是太阳旗的天下。
然而,1937-1945年八年期间,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机超过1200架,我军损失军机近1000架,牺牲官兵超过4000人。
这些前赴后继、以身许国的青年英雄,他们数十年前的勇气和牺牲,所汇聚成的夺目的光,投射到今天,最终化作命运的音符,飘扬在云间。
“这群二十多岁的大孩子们,比谁都接近死亡,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
“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闪躲的余地,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又是一年的8月15日,抗日胜利73年了,他们的死亡却依旧孤独。
他们斩断自己的未来,为国家献出如此年轻的生命,就是为了胜利的这一天!
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
“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请不要忘却了我们的英雄!
不要忘了我们优秀到令人扼腕叹惜的年轻人!
不要忘了我们亏欠了极深恩情的热血男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他被跨省,坚决不认罪,孤身对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难得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