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患癌,子女一定会患癌吗?亲属中有这8类癌症的人,最早从30岁就要开始重视了!

医学部Erica 基因药物汇
2024-11-13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庭出现癌症患者“扎堆”的情况。不久前引起热议的“一家8口患癌”事件,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节目曝光的一家4口相继患癌,以及梅艳芳家族4人患癌、3人离世等等案例,都让人不得不生出疑虑:癌症会遗传吗?还是会传染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多患者家庭”?


今天,基因药物汇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癌症的“遗传”和“传染”,以及早期筛查的问题。


癌症会传染吗?

就目前的研究来说,癌症本身是不会传染的。


的确有一些比较新的研究试图从部分患癌小鼠的例子中推导“癌症传染”这样一个论点,但说服力仍不够,尤其是对于人类这个复杂而高级的物种来说,癌症传染目前仍然没有证据。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器官移植的情况下,若供体器官携带了检查手段未能发现的癌细胞,那么受体在移植了这些器官、后又抑制了免疫系统排异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会发展为癌症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尽管癌症不会传染,但部分致癌的因素会“传染”。


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最终发展至胃癌,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炎肝硬化最终发展至肝癌等等,这些细菌、病毒感染是可能传染的,一家人可能出现多个同类癌症的患者;某个地区性的生活习惯,比如嚼摈榔导致口腔癌、吸烟以及二手烟导致肺癌、放射线暴露史等等,可能存在地区性。


哪些致癌因素与哪些癌症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我们简单地给大家列一部分。


吸烟/二手烟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

过量饮酒肝癌等多种癌症;

部分多环芳烃胃癌

部分亚硝胺类物质食管癌

真菌霉素(黄曲霉素)肝癌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肝癌

电离辐射皮肤癌和白血病

HPV感染生殖道和喉等部位的乳头状瘤

EB病毒感染鼻咽癌和伯基特淋巴瘤

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Ⅰ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主要见于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

这些致癌的因素,都有可能同步出现在一个家庭的多个成员身上,导致他们先后罹患了相同或相似的癌症,给人造成一种癌症“传染”的错觉。


那么癌症会遗传吗?

遗传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聚集的重要原因。


父母患癌,孩子患癌的风险更高;祖辈患癌,甚至有一定血缘关系的表亲堂亲患癌的人,患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群更高,被视为高风险人群


同一个家族当中的患者,可能并不是同一个癌种。但如果做了基因检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联系。


例如胚系的BRCA1/2突变,在不同人的身上,最终可能发展为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等完全不同类型的癌症。


但并非所有的癌症都会遗传。


一些“获得性”因素导致的癌症,例如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生活中慢慢积累并诞生的体细胞突变,都可能是有一定个体特点的,并不会随遗传向子代传递。


那么什么是胚系突变、什么是体系突变呢?胚系突变是一类随生殖细胞传递下来的、可以遗传的突变,这些突变从最初的受精卵开始就存在,最后患者全身的细胞都会携带;而体系突变则只存在于患者的一部分机体细胞当中,只要不涉及精子和卵子中的基因,就不会直接遗传给孩子。


癌症早筛,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癌症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是上述的风险因素,也需要多年的发展,才能逐渐成为癌症。


只要在癌细胞真正成为病灶、引发各类症状之前,或者哪怕是能够在癌症早期发现它,并且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患者的预后与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相比,就能有天壤之别。


癌症筛查是一种在没有症状的人中寻找癌症早期迹象的测试,适用于完全没有任何癌症症状的人。想要将癌症这种重大危机“扼杀在摇篮里”,早筛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所谓的癌症早筛,包括两种情况。


一类是有高遗传风险类型的癌症的家族史的人群,如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等的人群,以及高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或对自身健康有更高诉求的群体

这部分人群患癌的风险更高,尤其是存在遗传风险的人群,可以选择通过基因检测筛选是否存在有致癌风险的基因突变。


这类人群当中比较著名的例子是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她在《我的医疗选择》一文当中,称自己通过基因检测确定遗传了BRCA1突变,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为87%和50%。最终,为了降低癌症的风险,她做出了切除乳腺以及卵巢和输卵管的选择。


另一类则是在常规体检当中发现了一些疑似早癌,却不适合或不愿意通过外科手段去除的患者,例如肺部影像检查发现小结节,或直肠息肉的患者。


这部分患者可能是良性的,或仅仅是癌前病变,或早期病灶,如果不做手术、取病理可能难以辨别。这种时候,患者就可以选择取血样,检测是否存在游离的突变基因、DNA或肿瘤细胞,即CFDNA等检测,协助临床鉴别。


哪些癌症需要关注传染或遗传风险?

如果大家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会发现,有一些类型的癌症,尤其存在家族遗传性或聚集性的倾向。其中,8类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或家族性特征:


1

乳腺癌

大约5%~10%的乳腺癌与遗传因素相关。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女性,患癌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如果遗传了BRCA突变,患乳腺癌的风险更是会提升至10倍之高。

早筛建议:如果有明确的乳腺癌遗传倾向,就属于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应当在40岁以前(部分研究认为应早至30岁)开始接受X线检查(每年1次),也可选择B超(每年1~2次)、MRI(其它检查发现异常时)等。


2

卵巢癌

大约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不过实际确实因遗传导致的卵巢癌比例会低于这个数字。家族中直系女性亲属有卵巢癌患者的女性,患癌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BRCA突变也是遗传性卵巢癌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如果遗传了BRCA突变,患卵巢癌的风险将会提升至50倍之高。

早筛建议:通常情况下女性应当从50岁开始关注卵巢癌早筛,但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当从30岁开始关注早筛。主要的筛查项目包括B超(阴道超声)、CT以及卵巢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CA-125(约50%的早期卵巢癌可以检测到血清CA-125阳性)。


3

子宫内膜癌

大约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因素相关,其中,林奇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有部分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癌更倾向于“家族聚集性”的发病特点,而非“遗传”。

早筛建议:超过45岁以及既往存在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当关注子宫内膜癌的早筛。内膜细胞诊断法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早期筛查手段,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较高。临床上对于这种筛查的频率并无统一意见,应当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4

前列腺癌

作为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癌症之一,前列腺癌也有比较明显的遗传性表现,大约9%的患者存在与遗传相关的因素。如果直系亲属当中有患者,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将提升数倍。如果男性存在BRCA突变,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将是常人的约4.5倍。

早筛建议: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早筛项目是血PSA检查,也就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40岁以上的男性可以将其纳入每年体检项目当中。如果检查发现PSA升高,可以进行肛门指检,配合B超或前列腺MRI等影像学检查。


5

胃癌

大约1%~3%的胃癌有遗传倾向,称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有此类型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比常人患癌的风险高3倍左右。但胃癌同时也是一种有明确的家族聚集性的癌症,幽门螺杆菌感染、黄曲霉素等均会明显增加胃癌的风险。

早筛建议:超过40岁的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癌的相关检查。如果有明确的胃癌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此类人群必须进行根治治疗),在40岁前也应该将胃癌筛查作为体检项目。胃癌的主要早期筛查手段包括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等),若出现异常,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6

结直肠癌

大约10%~15%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背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风险比常人高3~4倍。如果有家族性结肠息肉,且父母患肠癌,那么子女患同类癌的风险可能高达50%。BRCA突变也会提升结直肠癌的风险。

早筛建议:高风险群体从35岁开始做肠镜检查,尽早切除息肉。


7

肺癌

肺癌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即父母患肺癌,子女也患肺癌的风险将比健康人高2~3倍,部分类型的肺癌具有更强的遗传易感性,如肺鳞癌即肺泡细胞癌等。但肺癌当中部分类型,如小细胞肺癌,更多地体现为家族聚集性。这类型肺癌最关键的致癌因素之一为吸烟(约9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长期吸烟史),家庭中存在一人吸烟,则家庭成员罹患小细胞肺癌的风险都会明显上升。

早筛建议:肺癌的早筛主要依赖体检发现,有明确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将筛查提前至35岁。若肺部X线检查发现可疑结节,必要时可复查薄层CT、肿瘤标志物、痰脱落细胞检查等,必要时进行穿刺、内镜等有创检查。(参考阅读:体检查出肺结节,医生只让回家观察?除了等待,患者还能做些什么?)


8

胰腺癌

大约5%~10%的胰腺癌存在遗传倾向,从致病的角度来说,BRCA突变是家族性胰腺癌最常见的原因。BRCA2突变的携带者在一生的某个时刻罹患胰腺癌的概率高达5%~10%,BRCA1突变则会导致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4倍。

早筛建议:胰腺癌的早筛难度相对较大,可以通过胰腺CT、血常规、腹部B超以及MRI等方式进行筛查。


小汇有话说

当然,即使亲属、甚至是父母患了上面这8类癌症当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也并不意味着子女就一定会患癌症,只是患癌的风险将比常人高出许多,所以生活中必须更加着重关注。


所有这些检测手段存在的目的,都是帮助患者诊断是否存在癌症,并将癌症确诊的时间,从晚期、转移期,提前至早期、甚至癌前病变期。


早期患者的生存期远远超过晚期患者,早期诊断,“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是癌症患者最好的“良药”。


“汇”抗癌系列

患者与新药之间,只差这五步

参加临床试验前一定要了解的三件事

癌症发生率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次”诊疗,将决定患者最终的生存期

你尝试过这些能让晚期癌症患者活5年、7年的药吗?

“治愈”还是“有效”,或者“临床缓解”?

*基因药物汇提醒:本文中涉及的药物及方案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数据来源为已经发表的论文或会议摘要,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能作为真实世界应用效果的保障。新药临床试验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基因药物汇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一款药物。

关注小汇,后台回复“3月最新”获取最新免费临床招募信息~

■ GENE&DRUG

本文由基因药物汇作者医学部Erica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商业合作微信:Jonais0404

*基因药物汇为全球肿瘤医生网旗下医学科普公众号,每日产出优质癌症科普文章,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不走弯路,最终成功战胜病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基因药物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