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顽石许清风

誰旳書房 2020-02-17
书画 | 收藏 | 人文 | 心赏 |  茶道 | 香道 | 养生 



先人以松竹云山为友甚至一方案头赏石亦能成为绝尘疏离之友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先人有谓:「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人之交友,不离趣味二字,先人以松竹云山为友,甚至一方案头赏石,亦能成为绝尘疏离之友。而今世人或媚言于名,或巧舌于利,乃至声色充盈,初心不复,逐渐失去本来的面目。




绝尘疏离,并非离群索居,也非特立独行一味自我,这是一种基于自身学识、修养、审美的明是非、知善恶、辨雅俗,以此为自己营造一番清逸之境。正如先人「以松石代珍奇」、「以怪石为奇友」,虽有他乐亦不更替矣。在世相的声色之外,追寻人间清氛之境。赏石作为中国文人的高级审美,其万千变化的造型体态,从一开始就是不合群的。







铭文:石即我也


//石中有清音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繁华尤盛。曹雪芹称江南为「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时人正管弦呕哑之时,无锡寄畅园主独立于声色之外,他于园中以黄石叠山,引惠山泉水为溪,成「八音涧」。人行其间,能感受其大幅度收放之态,山间谷道、苍苔嶙峋、曲直变幻之间极尽妙致。流水在这深岩幽壑间涓涓而下,有如山水壁石合奏之八音。





/
/石上见高隐


顽石许清风,天地独啸傲,「眠云卧石」,成为了君子隐逸行为的一种象征。卧石,同嵇阮之伴竹、渊明之莳菊、谢公之采菊、和靖之妻梅一样,成为忘尘绝俗的清逸之举。古人「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他们籍自然万物打造心灵的深境,郁郁黄花、悠悠青草、青青翠竹、冷冷白石……一切皆是道场。





//石外合风骨



蒲松龄曾于「石隐园」坐馆授业,此处清幽,正是悉心治学之所。园中有蒲翁心爱的多方赏石,并称「十友」。蒲松龄以石为友,把天地之物,供奉于桌案,盘桓摩挲。先生格物齐身,清癯不屈,在尘世之外,坚守着中国文人的孤高之境地,流传至今的三方赏石仍见高隐之风。石隐园中,安放了蒲松龄大半生的怀才不遇与颠沛流离。




「石即我也」,真可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赏石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精神愉悦,一方赏石,便是文人参省自身「道德仁艺」的结合。



朋友圈卖古典赏石 传统名石 四大名石等


中国

传统赏石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往期回顾:


我愿有一所小院,繁花爬过篱笆

中國的古桥。

中国风古茶壶,实在是太美了

最好的心境,就是静心和沉稳

人在桥上,桥在景中(美到心窝)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建筑,美得惊心动魄!

世上有一种房子,只有中国人最是喜欢。

画要留白,人生也要留白

筑一方茶室,自在随意

文人名士爱雅石

最具智慧的十句古话: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中国大地传来6张照片,震惊世界!

心安之处,便是故乡。

有个院子,读书、喝茶、写字、画画!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深度好文)

对不起,我的善良很贵。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有一种浪漫叫“紫色”太美了!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