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石悟天地,清茶论春秋

誰旳書房 2020-02-17


常言道: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面对一方精美的石头,那绚丽的色彩、优雅的格调、朴拙的造型、天然的纹理、深邃的内涵、超脱的灵气、坚贞的性格,这一切无不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让人领悟到一种宁静致远、虚怀若谷的情怀。


 

古往今来,奇石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名人雅士的钟爱和赞赏,遍载文赋典藉之中,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其外在之美,更在于其蕴含的独特内涵和精神魅力。奇石,其趣在石态,其情在会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石出山野,虽居于人世,但超然于世俗,卓尔不群,仙风道骨,其不求名利,不事奢华,居庙堂而不傲,置草舍而不卑,既不仰视权贵,也不俯视布衣,朴实如野叟,天真若村姑,满面清风,朴实无华。因心清而不奢求,因无求而不媚人;因坚贞而呈纯真,因纯真而守自尊。面对花花世界,浮燥人生,置喧嚣而冷静,面诱惑不动心,谦谦如君子,虔诚胜老僧,仿佛陶翁面世,俨然世外高人。它所体现的坚贞、温柔、雄强、清秀、拙朴、灵透、顽丑、俊逸、刚直、含蓄等内涵意韵,赏石者一旦心领神悟,便会产生极大共鸣,启发灵智,其情操其修养亦会受到很大影响乃至改变,奇石拥有如此之品格,怎能不赢得敬重?视之如师友?清代学者赵尔丰有诗词为证:“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于为友”。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头就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山水,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韵味:壁立当空、挺拔峻峭者谓之“瘦”,四面玲珑、上下相通者谓之“漏”,轻盈飘逸、晶莹通澈者谓之“透”,石纹起伏、凹凸不平者谓之“皱”,色泽苍老、拙劣朴实者谓之“丑”。正如清人赵继恒在诗中所言: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

 

赏石多年,为石沉醉痴迷,常常为得到一方好石而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然这只是精神之乐,乃赏石之最初境界。随着赏石实践和赏石理念的逐步深入,继而探索赏石价值定位、研究其文化经济价值潜力和人格修养意义,赏石也慢慢从精神之乐转向精神之悟。赏石可修养人格、可宽和人心、可入静悟道。悟道者神驰八方之外,意远万里之巅,得超然而空灵,因怡然而仁爱,心游万仞,独与天地万物共逍遥!而想到达赏石之逍遥境界,就要把赏石把握在有为与无为之间。所谓有为,即是为奇石之收藏鉴赏适当付出精力财力,量力而行,决不勉强硬撑。所谓无为,即是玩石头要讲缘份,讲机遇,顺其自然,随遇而得,不要玩出烦恼,玩出负担。要在随缘中享受赏石带来的宁静和祥和,让理性清明、精神飞翔,陶然于物我两忘、悠然自得之中。


 

奇石本天成,赏石贵在真!奇石乃天地造化之瑰宝,成因造型皆出自然。若为追求完美,刀凿酸蚀刻意造形,岂不画蛇添足,自寻其丑?更有甚者,为一己之利不择手段,造假贩假,更是失去了当初玩石的本真。赏石玩石,应当是一件清新高雅之事,不可过多执着于市井蝇利之中,赏石者应当冷眼观万象,淡泊于世情,立志高远,视天下祥和美满为己任,处世真诚,坦荡宽容,与人为善,善处恩怨,视虚伪、阴谋和敷衍为耻,使神智居于清明,行为端于理性,做到有追求而不妄作,有得失而不计较,善于调整心态、自我平衡,变复杂为简单,脱纠缠而安然,一切均应顺其自然,随缘而得,随形而赏,随遇而安。




朋友圈卖古典赏石 传统名石 四大名石等


中国

传统赏石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往期回顾:


我愿有一所小院,繁花爬过篱笆

中國的古桥。

中国风古茶壶,实在是太美了

最好的心境,就是静心和沉稳

人在桥上,桥在景中(美到心窝)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建筑,美得惊心动魄!

世上有一种房子,只有中国人最是喜欢。

画要留白,人生也要留白

筑一方茶室,自在随意

文人名士爱雅石

最具智慧的十句古话: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中国大地传来6张照片,震惊世界!

心安之处,便是故乡。

有个院子,读书、喝茶、写字、画画!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深度好文)

对不起,我的善良很贵。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有一种浪漫叫“紫色”太美了!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