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民声III (29) || 救救孩子,不如先拯救自己

园地作者 一枚新园地 2021-02-19





当外部环境无法得到改善改变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保护孩子,引导孩子?



救救孩子不如先拯救自己

 
安然以待 | 文


2020年发生的一切,不是一言难尽,是万万言也难尽。


这一年的自杀事件好像出奇的多,尤其是那些花季少年,更让人扼腕叹息: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五年级的孩子因上网课不认真,被家长训斥后,孩子一怒之下跳楼轻生。

3月30日,山西晋城一个15岁的初三学生跳楼自杀。

4月12日,陕西商洛的初三女生从学校教学楼跃下。

4月13日,江苏无锡12岁小女孩在家跳楼。

5月9日,河北沧州初三女生自杀。

5月12日,山东临沂学生轻生。

5月25日,延安红化一小区一女孩跳楼自杀。

6月8日,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跳楼自杀。

6月22日,江苏省常州市五年级的学生缪可馨上完语文课后翻越四层栏杆坠楼身亡。

9月17日,武汉市江夏区一中初中部九年级一学生因被母亲扇耳光跳楼。

10月12日,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学生从主A楼卫生间坠楼身亡。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硕士在实验室里自杀。
……

罗列不下去了。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我不知道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想什么,在自由落体俯冲大地的时候可有后悔?为什么他们如此决绝亲手杀掉自己?他们的父母,老师在悲痛,惶恐之余是否有深刻的反思?

面对多个孩子的轻生,人们一边引用鲁迅的话呐喊:“救救孩子”,一边对教育现状大加抨击。没错,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非常令人失望甚至有时令人愤慨,但我们不能坐等改变。当外部环境无法得到改善改变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如何保护孩子,引导孩子?

我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教育学家,我只是一个即将16岁男孩的父亲。十几年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家长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爱

从孩子很小开始,除了出差之外,下了班我就回家,标准的一个奶爸。带着孩子摸爬滚打,玩玩具、玩沙子、做游戏、读故事,几乎参与到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长辈去带,缺乏对孩子的陪伴,跟长辈之间,有时候又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冲突。

我总听一些家长说,没办法啊,生活所迫,又需要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要买学区房上好学校,所以要出去打拼事业,否则那么大开销无法支付。

我的孩子除了因为喜欢书法,上过书法班,其他任何补习班,兴趣班都没有上过

我自己懂的知识,就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启发他,引导他;我不懂的知识,孩子感兴趣的,我就跟他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改掉了我的一些坏习惯。除非孩子特别喜欢、自己一时半会又完全学不出门道的项目,我建议家长少给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

孩子大多喜欢玩游戏,在控制好游戏时间情况下,
我跟他一起玩,甚至比他还先学会,挑出好玩的推荐给他。有次他同学的生日会上,搞了个游戏比赛,几个家长带着孩子组团比赛,我带着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拿到了第一名,而有的家长直到比赛结束还没弄明白怎么玩。孩子非常开心,当他搂着我的脖子崇拜地看着我时,我也非常自豪。陪伴孩子成长增进与孩子的了解,加深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也许会说,三十而立,一个大男人,不出去打拼,总围着孩子转,没出息。这个立是立业的意思,通俗说也就是养家糊口,但很多时候已经演变为功成名就。我认为,不能因为自己所谓的成功,牺牲掉陪伴孩子的时间。现实中是有很多客观困难,我相信只要我愿意放弃一些东西,总会想到办法解决。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丧偶式婚姻”,特别是爸爸,大多对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其实很多妈妈也在工作,一样辛苦。独自承担养育责任的妈妈,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辛酸苦累。

男性跟女性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妈妈如果代替爸爸的角色很容易出现问题。父爱是孩子最渴求的两种感情之一,无论是对孩子的性格、习惯的养成,还是孩子的情商、逆商的培养,父亲的优势都会明显的多。缺乏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会缺乏刚毅,自信,自律,自理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建议我们做父亲的,一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缺席了这个过程,等孩子长大了,各种价值观形成,再去亡羊补牢,很难纠正过来。生活中常常看到孩子和父母势同水火,家长头疼不已,总会伤心地说为了孩子能上补习班,没日没夜工作,为了上好学校,背着一屁股债买学区房,孩子却一点不体谅等等。
可这些到底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家长自己的需要呢?

也许多数家长是因为自己的前途,因为面子,因为攀比,或者被裹挟而已。家长攀比,孩子跟着攀比,有的家长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快乐,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家长多少孩子拼命奔跑。
可是如果都赢了,谁输?什么是赢,什么又是输?赢给谁看?家长的观念影响着孩子,孩子好像除了所谓的赢,也就是学习成绩好,足够优秀,才能获得认可,而家长也觉得有面子。无论家长还是孩子,所有的价值感、自信都来自别人的夸奖。而在我看来,真正的自信是能给予别人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


二、不能无条件服从“权威”

在多数孩子眼里,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话几乎跟圣旨一样,哪怕心里再不愿意,也会照办。

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候,刚开学没多久,他说老师让买一本唐诗,因为家里的唐诗有好几本,也有少儿启蒙类的唐诗,我就没有给他买,让他带着家里的唐诗去上学了。

一周后的周末带孩子去玩,孩子不愿意走路,总说腿疼,再三追问之下,孩子说因为没有买老师指定书店的唐诗书,这一周所有的语文课,老师都罚他站在讲台旁边听。

我简直气炸了肺。

周一我带着孩子一起到校长室反应情况。我知道卖指定书店的书,老师或者学校会从中拿到些好处,仅仅因为少拿了一本书的好处,就这样体罚一个六岁的孩子,我实在无法接受。

校长把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我要求老师道歉,老师各种借口,校长也跟着和稀泥,丝毫没有要道歉的意思。忍无可忍之下,我将他们痛斥一番,并让儿子踹语文老师一脚,孩子开始没敢动,我大声告诉他必须踹,孩子才轻轻地踢了一下,其实连点灰都没有落下。

事后我告诉孩子,老师并不都是对的,面对无理要求,面对不公正的惩罚,必须反抗,自己解决不了及时告诉家长。
你可以拒绝任何人的无理要求,不管什么人,都不是永远正确的,包括父母。这样以后走上社会,他也不会盲从所谓的权威。

从孩子上小学至今,我把自己锻造成了孩子的绝缘板,防火墙。为学校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抗争,包括背弟子规,去某些老师的补习班等等几乎都被我严防死守到防火墙外。当然,我更没有给老师送过什么礼。送礼是最省事的方法,都说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不用钱就能解决问题呢?

虽然孩子在学校,包括我在老师眼里都是“刺头”,但因为沟通得当,老师也并没有为难过孩子。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多数还是通情达理的,多交流多沟通,而不是有事才去找老师,就能解决很多问题。那些一边给老师送礼,一边扭过头就骂老师,骂教育环境的家长,不就是为了省去与老师的语言沟通成本吗?不也是促使教育环境更恶劣的助力者吗?


三、不要把教育不公,环境恶劣带来的压力转嫁给孩子

老师焦虑,家长焦虑,孩子焦虑。老师抱怨,家长也抱怨,最终这些教育压力,生存压力都转嫁给了孩子。过度体罚,打骂孩子,孩子自杀,这类事件层出不穷。

老师为了职称,为了完成一些指标,升学率,不断给孩子加码。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能考上名校,一起跟着加码,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规划的道路去努力。弱小的孩子,承受的了这些重压吗?当他们承受不了,找不到任何出口的时候,轻生成了他们最终的选择。武汉那个被家长打两个耳光后跳楼自杀的孩子,在我看来,其实是家长把老师给她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恼羞成怒之下动手打孩子。

而教育的功能似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上名牌大学,为了找个好工作前程无忧。高考本身就不是非常公平公正的,很多家长把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名牌大学做为唯一目标,有多少落榜的学子承受不了失败的压力选择了轻生。难道真的只有这一条路才通往所谓的成功之门吗?

高考考场,几乎成了一个扼杀人性的刑场,而奔赴这个刑场的孩子有多少是不能自主选择的?死记硬背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被迫灌输填鸭的方式成了唯一手段。高压之下每个孩子周而复始循环十几年,教育环境恶劣的地方,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与此同时,无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人性教育,逻辑教育几乎是空白,
缺乏人性体验又怎么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呢?在承受不了重压的时候,瞬间崩溃在所难免。即便考上大学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走上社会,又如何面对丰富的世界,获得饱满的生命体验?如何在遭遇挫折打击后坚强面对?


四、与孩子相互尊重,做孩子的朋友需要方法


很多家长不体罚孩子,也懂得需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的道理,但由于方法不当,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让跟我们来回想一些事情:当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是否放低身体与孩子平视?语气是否居高临下以势压人?当孩子满身尘土淘气的时候,我们是否训斥过他?当孩子拿着画了半天的画给我们看的时候,是否瞟了一眼随口夸句“不错”就继续刷手机?当孩子拉着我们的手要求陪他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是否因为劳累或心情不好而拒绝?

我们有没有在他苦恼的时候倾听他的心声?是否在夸他的时候只是笼统地说句“你真棒,你真优秀”?我们有多久没有跟孩子一起疯过、闹过、笑过?是一起,而不仅是看着他自己疯自己闹。还有,我们有没有以自己的判断来限制孩子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

凡此种种……

肢体接触,平视孩子的眼睛,给他安全感,拉近距离感;孩子淘气衣服脏了就多洗几次,发火是不是因为自己又要多做家务?孩子的任何作品拿来给父母看,是一种成就感需要得到认同,用求教的方式询问孩子是如何做到的,让孩子也当一回老师;不管多累,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候就去陪他;倾听孩子的苦恼,哪怕这苦恼在成人看来是多么可笑,这是孩子愿意跟你交流的机会;夸赞孩子不仅仅是你真棒,究竟棒在哪里,具体哪些方面一定要说明;孩子玩水你就跟他一起玩,孩子在沙土里打滚你就躺他身边。

有何不可呢?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更不要端着家长的架子,
跟孩子做朋友的方式就是,自己也做个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越多,越严格,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更多。

孩子大都喜欢乱写乱画,我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的墙壁几乎被画满了。我从来没有因此训斥过他,由着他画,大不了过一段时间来一次墙壁刷新呗。

有一次趁我看书,他居然跑我身边在我的脸上画,我跟他商量好互相画,看谁画得更好看,两个人一边画一边笑,大不了洗把脸呗。

有一位书法名家赠送给我的字,据说价值不菲,没有放起来就被他发现了,他在空白处照着写,写完还拿给我看,当时他还没学会写几个字,我没有斥责他,还夸他不会写的字都能临摹下来,由此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写得有模有样,还获得过多次书法比赛的奖励。

做为一个爱茶的人,我家里收藏了一些老茶。有次朋友来做客,我拿出一饼市面上已经少见的老茶炫耀给朋友看。送朋友出门说了几句话,回家一看,孩子撕开了包装绵纸,用小牙齿咬掉了一点,学我的样子丢进盖碗里,笑眯眯地对我说:“爸爸,你辛苦了,我给你泡茶喝。”我当时心疼得肝儿颤,还是咬着后槽牙说谢谢宝贝,然后教他怎么泡茶。

在我们眼里,这可能是成千上万的金钱价值,在孩子眼里,这是他表达爱的时刻。
茶是毁了,但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爱。


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我家的最高领导(俺媳妇儿)在给孩子的生日祝福中说:要把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凡。
这个不平凡不是高大上,而是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我深深认同。哪怕他做个普通工人,做个快递小哥,只要是他喜欢的生活,我们一样完全接受。

我觉得,不管父母是否优秀,都不要预设孩子的未来,不要给孩子规划一条我们认为最好的道路。
人生并没有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必须完成的事情,那种不必要的期待,不攀比的人生往往才是更美好的,更自由的,更幸福的。

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内心真切的想法。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时,才不会轻易去比较;当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学会创建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才会变得更强大,更自信。而这种强大和自信足以面对挫折,不至于轻易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抱怨天抱怨地,救救孩子不如先拯救自己。陪伴他,影响他,而不是强制他,改变他

当我们放弃改变孩子,全心接纳孩子并给予他们爱与信任时,孩子的改变也会发生。

在我们家,我和媳妇儿就收获了一个情商还算高的、热心的、自理和动手能力强、热爱运动的阳光小子。

他的成绩算中上吧。英语在初中时曾考过不及格,我们也没说他;他回来说不及格老师让签字,我就写了个已阅。他自己过了两天问我,不及格怎么不说他。我跟他说,已经不及格了,你自己应该知道原因,不用我说,但是如果你需要帮助,告诉我你的要求。

后来他自己努力,可以考到80多分了。

他热爱徒步,喜欢照相,曾经告诉我们希望以后成为国家地理那类杂志的摄影记者。

也许他以后的想法还会变,但是我们会一直支持他,祝福他。


【作者简介】安然以待:一枚园地耕耘者。飘在北京的做茶人,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为预防失联,一枚园地最新开辟了时事版“一枚园地II”,欢迎点击阅读开篇文章竹林漫步:板蓝根是一块红布



谢谢大家一起帮忙点“在看”和转发,让更多读者可以找到我们的新家:


一枚新园地
我手写我心



一枚园地II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防止失联,请同时关注。)



(本文编辑:一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征稿:


《民声》、《说事儿》、《武汉故事》,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 (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竹林漫步:板蓝根是一块红布

民声III (28) || 谢刚博士:我为什么还活着- 谈青少年自杀
民声III (27) || 施铁如教授:自杀与自尊
民声III (26) || 这个谣言我不信!
民声III (25) || 黄裕生教授:面对现场的冲突,每个人都有义务不当旁观者
民声III (24) || 大连理工大研究生自杀:我们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吗?
民声III (23) || “因为你与我同在” - 重生的园地,新生的我们
园地精彩回顾(1)|| 最美 :方方日记接力MV最终版
园地精彩回顾(2)|| 竹林风影:大姐





一枚新园地

我手写我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