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招兵 | “门”后的烟火
徐招兵
—
1973年出生于山西
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xuzhaobing.arthub.cn
▼
《坠落的天使》 150X90cm 2019
——读招兵的作品
文 / 严渊
当代艺术其实已经不是一个视觉为主的艺术门类了,而当代人也不以纯粹的视觉作为一种引领思考和生活的方式了。一切都在变化着,并且越来越快。
《健忘症一》 40x50cm 2017
我们对社会的理解牵扯到对社会的定义。如何定义其实并不显而易见。其实,艺术上虚假和真实往往是一个东西。这些被称为真实或者叫虚假的东西,引导着自以为是的人向前度日、理解世事。人们被各种定义分割成框架才能去系统化的认知身边发生的事情,人是一种认知动物。被自己的真实和虚假所魅惑。
然而,总有归纳不了的真相,辩驳不清的幻梦。所以,上苍总是给“完美”的人类留着一道轻飘飘的后门——人在这里崩溃,人在这里就事论事,人在这里一无所知。
《2017的夏天》 44x80x15cm
只有动物才就事论事,发现既所有。而对于人来说,发生的事情必然包含着寓意,这些寓意对艺术家来说就是素材、就是表现甚至是创造本尊。
中国的传统就是从现实的虚假和真实里互证出上苍给我们埋伏的——后门。对此领悟的越深就会越靠近中国的传统。这一点从《楚辞》到《红楼梦》,就会明白中国人的艺术传统有着很难察觉的”后门”。
《超人不会飞系列二》 200X150cm
《男青年》 40x50cm 2017
招兵的作品,无意识的走向了现实与虚幻的关口——我不想对他的作品用大词来诠释,这就像《权游》一样,开始一季还是一般的人类,忽然就有了异鬼和神灵。接下来一季以为是神灵的魔幻片,但人类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存在感和真实感,神鬼又都不是那么神,连巨龙也不过像鸟一样在空中被杀死……最后,一切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即便你有了巨龙和神灵的本领。用神话编织了一个超级的真实情况,令人回味再三。
招兵的作品就是一个用虚幻形象描述真实的故事。你可以耐心的听也可以选择绕开。因为,有用和无用、真实和虚幻之间有一个宽如海洋的场所——这是人类观念的栖息之地。
《渡之一》 120x80cm 2014
《渡之二》 120x80cm 布面油画 2014
《穿越迷雾三》 40x40cm 水墨纸本
再变态的当代艺术其实也是艺术,有着艺术必须完成的——后门。艺术家再天才,他们也不过是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除了手艺,艺术家并不比一般人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
70后的艺术家,通常经历是,被前辈人的理想之火燃烧的夜不成寐,后被人的功利主义又还来不及侵蚀到他们,就这样,低着头看着夕阳直奔而去。也不知道那些年贯穿的情感和经验,已经很难应付越来越快的冷漠的系统化社会了。于是,他们像冰箱一样,把曾经的荣耀、幸福冷藏起来冻成块,让人看起来那么的酷冷,然而这些冰块记录着曾经的个体的美好。
《飞系列003》 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1
《超人不会飞》 200x150cm 2012
招兵的作品,令人鼓舞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他融化以后的那部分呐喊的态度。这就是70后艺术家藏起来的那一部分美好——或者说真实与虚假的后门。
2019端午节于钱塘江畔
Arthub x 徐招兵
▼
Arthub:徐老师,您好。什么样的题材更能激发您创作的激情?
徐招兵:这个也不是特别固定的,我可能画和人相关的题材多一些吧。
Arthub:在系列作品《盒饭》中,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会选择在饭盒上创作?
徐招兵:因为当时经常吃盒饭,盒饭方便、快捷、还价格便宜,这种快餐文化特别符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群,而且是一次性快速消费,就这样触动了我,大概在2007年我构思了第一件作品,把现代人的感情进行了一次性消费,海枯石烂的爱情变的那么不真实。由于这个纸本盒饭的盒盖的区域特别像我小时候看的宽荧幕电影,2016年我把生活中的一些碎片性记忆再次呈现在盒饭里,像日记切片一样承载着我们的现实和虚无。
《盒饭5》 纸本水彩
《盒饭4》 纸本水彩
Arthub:我注意到您有很多作品都是大尺幅的作品,您是如何控制大画面的?
徐招兵:我觉得大画面和小画面一样,区别就是大画面主要是个体力活,呵呵。画着过瘾。
《飞系列001》 120x150cm 布面油画
《景观系列四》 300x200cm
《彼岸》 75x125cm 2015
Arthub:您对您今后艺术道路上有什么期望和追求?
徐招兵:希望多出点好作品。
《无题5》 54x39cm 纸本水彩 2014
《无题14》 54x39cm 纸本水彩 2017
《无题18》 54x39cm 纸本水彩 2017
Arthub: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徐招兵:首先要头脑清醒,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对思想有自己独立的转换形式。
《健忘症三》 40x50cm 2017
《景观系列》 3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1
《无题5》54x39cm纸本水彩 2014
END
往期回顾:
孟柏伸 | 用“涂抹”关照真实
陈国毅 | 指尖蔓延出的诗意
周枫 | 潜意识下磅礴而细微的体验
戳这里,阅读原文更多艺术大咖资讯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