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六化之法”打造开发区高效交通
导 读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克服“城市病”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以规划为引领,以“六化之法”为抓手,全力构建支撑开发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为开发区保持基本无“城市病”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开发区落实道路里程284.5 公里,规划实现率达到89%,已建成道路网密度4.7公里/平方公里,呈现出路网体系成熟、道路规划实现率高的特点。
01
体系化编制,构建开放高效的“联通网”
自开发区成立以来,随着功能定位调整,先后开展了3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余项具有本地特色的分区、分实施单元交通专项规划,40余项以缓解重要节点、重要桥梁、交通枢纽等具体问题的交通规划,构建起了快线与慢道有序搭配、干路与支线高度融连、枢纽与站点布置科学的交通网络。
从对外通道来看,具有“均衡、便捷、多层次”的特征,方便开发区与中心城、大兴新城、通州新城的交通联系,道路系统成熟。
从内部道路来看,内部道路网形态以荣华路、荣昌东街、荣昌西街为道路骨干,多条次干、支路纵横交错的方格网状布局。
从公共交通体系来看,全区共72条公交线路,常住人口配置公交车数量达到61辆/万人,远高于全市平均10辆/万人水平。
目前,在开发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初步实现了新城与中心城的长距离出行,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等大运量快速客运走廊为主;各组团之间的中长距离出行,以公交干线为主;组团内部的中短距离出行,以公交支线为主的交通体系。
02
绿色化引领,绘制健康慢行的“出行链”
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绿色发展和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开发区规划分局先后编制了慢行和绿道体系规划,以“健步走”“活力骑”为着眼,以系统连续贯通、道路安全舒适、配套服务完善、景观环境优质、区域特色鲜明为目标,全力打造“健康休闲之道、城市魅力之道、生态保育之道、整合带动之道”。
一是让慢行和绿道体系与公交、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丰富城市绿色出行方式;
二是让慢行和绿道体系串联城乡绿色资源,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的场所和途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让慢行和绿道体系连接城乡居民点、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节点,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
四是让慢行和绿道体系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城乡互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目前,开发区共建设道路慢行系统89 公里,渠化路口68 处,已形成“工字主轴-三横五纵-两个组团-五个节点”的空间结构,为市民健步、骑行、游憩提供了优良舒适的环境。
03
人文化设计,打造街道空间的“金名片”
近年来,开发区着力打造高品质街道空间环境,努力实现由“车”向“人”、“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街道与街区融合发展”、“红线管控”向“整体空间营造”转变。
在保障非机动车路权上,新建改造主干路、次干路通过机非分隔带、护栏等方式,基本实现独立的非机动车系统;支路通过路段彩色铺装、交叉口渠划段护栏+彩色铺装方式确保非机动车路权;交叉口处随右转车道同步彩色铺装,确保完整的自行车道系统。
在保障便利化出行上,街道断面布置实现快速交通、集散交通、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尽量减少各类交通及活动间的冲突;交叉口通过标线施划方式明确自行车、行人各自过街通道,大路口处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缩短行人过街距离,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公交站台改造为岛式站台形式,自行车道从站台后绕行,减少公交停靠与自行车通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公交通行效率。
下一步,开发区规划分局将认真落实北京市街道工作会议精神,不断通过街道空间的合理布置、界面优化,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促进人与街道的自然融合,让街道拥有舒适安全的环境、赏心悦目的景观和生动美好的生活氛围。
04
数据化支撑,架起破堵治乱的“感应器”
为掌握开发区的交通运行特征,开发区规划分局每5年左右会组织开展一次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出行调查。自2008年开始,每年会开展1到2次交通流量调查,目前已开展43次。通过开展交通调查,基本掌握了开发区道路交通运行规律,注重用数据打通 “堵点”、用数据规正“乱点”、用数据化解“淤点”,为打造便捷交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2019年开展的交通调查中,创新性的探索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人工调查为辅,具有高性价比的交通出行数据采集模式,有利于开发区建立长期动态的数据获取机制;同时将视频识别技术引入交通流量调查中,实现路侧拍摄视频,流量和车型的高精度获取。为获取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出行特征,处理来自联通公司1300个基站的约1.1亿条/天的手机信令数据,实现对亦庄新城438平方公里研究范围的全覆盖。流量调查共设置68个调查点位,覆盖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的主要道路对外交通节点。
05
科技化助力,用好一路畅通的“智能机”
城市交通模型是交通规划中极为重要的实用技术,能分析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直观、量化的表达,是制定交通战略、对策和交通规划方案的必要手段。2016年8月,开发区规划分局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建立交通分析模型,模拟交通运行状态,有力提升了开发区交通规划及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2017年以来,交通分析模型系统在多个场景下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最新确定的新城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等,开发区规划分局正在组织建设亦庄新城交通分析系统,预测亦庄新城未来交通特征,确保规划方案精准响应不同对象的出行需求,提供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服务。
06
精细化管理,形成规范和谐的“交通图”
这些年来,开发区规划分局注重向管理要效益,遵循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全面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和运行效率。
一是,注重规划实施,严格落实建设。开发区规划分局严格按照规划统筹同步推进路网的建设,无论是选址还是建设标准,基本做到规划实施不走样,规划实施率较高并与用地投放时序基本同步。同时,加强人口、就业岗位规模与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总量的统筹,高标准配置交通设施,保障交通设施用地,规划交通设施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约20%左右。
二是,实施差别化交通需求管理,规范停车管理。坚持配建停车位为主、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基本原则,满足基本停车需求,在积极挖潜现有用地资源,利用小区内部空地、绿地等空间建造立体停车场(库),增加基本车位供给。目前,区内停车场共计97 处。
三是,设置潮汐车道,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减少交通拥堵。潮汐车道的管理上,设置了潮汐车灯,并在全国首次推出了全自动化的“拉链式”潮汐车道控制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潮汐车道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内容由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破解“大城市病”新探索,开发区运用“大数据”提升交通治理水平
城市副中心 |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73公顷的通明湖公园,等你来哟!
打造清洁美丽新高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色发展之路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