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辞话】焦杰:红塔凭古——新德里印象(四)
红塔凭古——新德里印象(四)
红塔是印度著名的名胜古迹,座落在首都新德里的市区,当地的学生向我们介绍说是印度七大奇迹之一。由于印度旅游业不发达的缘故,在百度上根本找不到红塔的介绍和相关的文字描述。我在去印度之前,根本不知道有红塔,对印度的名胜也不甚了解。关于红塔的历史知识,一部分得自于印度学生的简单介绍,另一部分来自于维基百科。
这个名胜古迹原本是莫卧儿王朝时代的帝王陵墓,最晚的建筑大约在十六世纪,也就是明朝的中期。所有的建筑都是用红色石头砌成,既有印度本土风格,又有伊斯兰文化特色,拱形的结构,高敞的走廊,精美的石雕,洋葱形的尖顶,使得整个陵寝显得非常豪华气派。只是历史苍桑,年久失修,很多建筑只剩残垣断壁,或耸或塌,高低错落,墙体斑驳,颇有沉重与苍桑之感。
陵寝的大门是一个拱形建筑,陵寝的院墙不高,且已残缺不全,周边零散座落着几栋小型建筑,左边高台上的小屋是护卫的住所,右边稍大的屋顶为洋葱头的建筑,应该是个寺庙。景区内的树木高大耸立,密叶遮天蔽日,修剪整齐的草坪绿色如茵,那个著名的红塔便耸立在路的左边。这座塔呈圆形,以红砂岩和大理石打造而成,红砂岩居多,故呈红色,因名红塔。维基百科这样介绍红塔:顾特卜塔也称库杜布塔位,是印度最高的宣礼塔。在1192年,德里苏丹国库特布沙希王朝的缔造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开始兴建此塔,并在伊勒杜迷失时期建成。因为建造这个塔是为了纪念王朝的建立,故又称胜利塔。
这座塔高72.5米,直径从底部的14.3米逐步缩小至顶层的2.7米。库特布丁•艾伊拜克死的时候只建了一层,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他的后代便在上面加盖一层,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因为砌塔的石头上是圆柱形的,上面还雕刻着阿拉伯铭文,修建好的塔也就呈圆形的了。与很多塔一样,红塔内部也有楼梯可供攀登,共有379级台阶,学生的父亲就曾登过。后来为了保护这座塔,便不许人再登了,周围还用铁栏杆围起。它在199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路的右边与红塔并峙还有座模样相似但并未完工的塔。初以为被损坏的,一问才知当时只建了一层。学生介绍说有个国王想仿造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国王,也建个一模一样的宣礼塔,可是他没有儿子,所以没人替他续建。虽然只有一层,走近去观看,却也觉得颇为壮观,至少有二三层楼高,直径超过十余米。只是与左边的胜利塔相比,这个塔满目苍痍,破损不堪,历史的风云变幻和雨打风吹历历在目。
再往前走,就是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了,这些建筑建筑造型不一,有长廊,有房屋,有台有阙,有拱形建筑,有方形建筑,有独立的建筑,也有连成排的建筑,有的四壁通透,有的屋顶早己瘫塌,大大小小的房间全都是历代国王与王子王孙的陵寝,和祭祀他们的神庙。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用处,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使用。绝大部分建筑内空空如也,个别的竟然还有石棺在内,难道印度人的石棺不埋到地下?事实上,莫卧儿王朝是伊斯兰民族创建的,而伊斯兰人的石棺就放在屋内或院子里。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那两座相对直立高耸、约有一米厚的墙形带拱形门的建筑。这也是由红色平板石头砌就,每块石头都切割的整整齐齐,上面还刻有阿拉伯的文字和花纹,石头一块块砌在一起,文字和花纹便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不知这个建筑原本如此,还是历经桑田而变化如此。我直觉地认为这种建筑物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阙,只是形制不同。在中国的坟墓制度中,阙是供死者登高望远的,这两块类似阙的建筑是不是也起到这个作用呢?
此时已近黄昏,夕阳斜照,残阳的光束与建筑物的阴影交织在一起,莫卧儿王朝的古墓群透着一股怪异,一股清冷和一股落寞。有人突然说了句:有点像圆明园!的确如此!孤冷残破的建筑,幽暗寂寞的场景,与如此的圆明园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圆明园是满清皇室的别墅雅居,而红塔则是莫卧儿王室的陵寝。中国的圆明园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莫卧儿王室的陵寝则在历史的苍海桑田中繁华尽失!
图文来源/焦杰
责任编辑/赵文静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