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历史】谈谈史书里的那些知己
感其志,通其情,
是为知己。
藏在史书剪影里的知己好友,
或把酒临风,或高山流水。
今天司马君就带大家,
拨开云雾,直面历史,
重提史书里的那些令人感动的莫逆之交。
庄子与惠子
庄子此人,以清净无为度世,坐忘凡尘。妻死,则方箕踞鼓盆而歌——生死之理,天地之道,顺应自然向来是庄子的追求,又有什么需要悲伤的呢?
然而惠子之死,带走的是庄子能够自如言辩的外环境。
鱼之辩,是庄子惠子最经典的辩论之一。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周游列国,宣扬学说。而自负清高的庄子,从不愿与别家争辩,只有惠子,他们游于濠梁之上,不为追名逐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鱼之乐难以揣测,而庄子与惠子,是确确实实乐在其中,他们是对手,也是知己。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失去惠子的庄子,是失去了唯一听众的寂寞乐手。
庄子是奇人,也许他只能自弹自唱独自度过一生,而历史安排了惠子的出场,使他们成为两个能互相望穿的灵魂,在精神上相互成全,促进了彼此思想的升华。
嵇康与山涛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世说新语》
我想嵇康的俊逸应是近于神的:青衫磊落,饮酒高歌,一曲《广陵散》俯仰自得。
山涛无疑是欣赏嵇康的,他欣赏嵇康的才情与潇洒,对方赞叹他的见识与气度。山涛和嵇康、阮籍三人松下清风,把酒言欢。
山涛在从吏部郎的职位离任时,想要举荐嵇康担任,嵇康得知后,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此断绝了与山涛的往来。
一封绝交书,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宣示与司马氏政权从此对立,而且用对好友的恶骂来为其撇清,使之不受自己所累。
那封写给山涛的绝交信在司马昭眼里是何等的恃才放旷和不识时务。嵇康知道,在司马昭眼里,他必死无疑。
后来,嵇康临刑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山涛,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再后来,山涛实现了对亡友的承诺,精心将嵇康的儿子嵇绍扶养长大,并努力为他谋划好的前程。
也许多年后,白发苍苍的山涛看着风华正茂的嵇绍,看着那张与嵇康相似的面庞,会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他们,纵酒高歌,莫逆于心。
283年3月3日,山涛卒,享年78岁。
柳宗元与刘禹锡
793年,三十多名新科进士齐聚大雁塔下,题诗留名,以求高升。而最年轻的两位进士,刘禹锡与柳宗元也就此相识。此后辗转各地,为官十年,饱经风霜。在亲眼目睹过人间疾苦之后,两个年富力强、壮志凌云的青年,凭着一腔热血,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然而仅仅历时140天,改革就以"二王八司马"事件结尾,两人也就此踏上了被贬谪的人生历程,在泥泞之中扶持前进。
《重别梦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了解柳宗元的悲观,于是时常以诗文勉励相劝。柳宗元懂刘禹锡拖家带口的难处,于是主动请求调往当时极度贫困的播州。
当刘禹锡终于能拥有平静安和的生活时,盼望与他毗邻而居的挚友已经离去,只留下厚厚的文稿,等待着他的整理(现在我们看到的柳宗元作品多为刘禹锡整理而成)。
一世人,两兄弟。在危机四伏、日暮穷途的晚唐,有这样两个人,从风华正茂到头童齿豁,始终携手,同进共退,一直走到时代的尽头。
元稹与白居易
“君埋地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梦微之》
那时的元白大概没想到,未来的十几年,他们将会不断地在驿亭的墙上寻找对方留下的痕迹吧。
《唐才子传》中描述,"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贞元十九年,元稹与白居易相识;大和五年,元稹去世。两人长达二十多年的友谊,以志同道合为始,以生离死别为终,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初时,尚未踏上官途的元白,饮酒作歌,寻访烟花巷陌。那是他们仅有的一两年欢乐平稳时光。白居易一身风骨,满腹经纶,果敢又正直;元稹风流倜傥,一身肝胆,在朝堂上不屈又执拗。刚踏上仕途的二人,初露锋芒,遭人记恨,一贬再贬,从此远隔天涯,聚少离多,过上了像大多数仕途上不得意的诗人的困顿生活。
白居易诗作中,题目有“元九”的一共47首,另有带“微之”名字的诗83首。而在元稹的诗作中,题目里有“乐天”的达80首。人生难逢是知己,元白能遇到彼此,即使一生于宦海沉浮,内心深处也定有一处温暖的慰藉吧!
苏轼与王安石
作为同样名列唐宋八大家,才华横溢的苏轼和王安石,在历史上更多的被赋予了政敌的角色。
文人相轻,苏轼和王安石的针锋相对,来源于不同的政治见解;而文人相惜,则是因为他们对风雨飘摇的大宋江山同样的的担忧与关切,来源于彼此豁达开朗的心胸。
乌台诗案苏轼下狱,亲友噤若寒蝉,而王安石退居江宁,却仍要上书“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危难之时,曾经作为政敌的恨意已然全部消退,留下来的只有文人之间的宽容与仁爱。
苏轼被重新起用之后,入京途中特地绕道前往金陵,看望郁郁寡欢的王安石,此时相见,他们在渡口痛饮和诗,无所不谈。苏轼感性,王安石理性,苏轼洒脱,王安石务实,但他们也成为了把酒言欢三十余日仍依依惜别的挚友。
“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万物,足以风动四方。”苏轼在王安石离世后这样来评价他。高尚的文人,拥有的都是冰心一片。君子坦荡荡,他们赤诚相交,宽容相待,这份友谊,是两人高风亮节的体现,虽然迟来,仍弥足珍贵。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李晓曼
审核/何秉炽、李霄倩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