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斯陆和平进程何以双输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05-20

独角兽导读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奥斯陆和平进程何以双输


随着沙龙(延展阅读:将军百战身名裂——解读阿里尔·沙龙的健康状况突然恶化,以色列将进入在政治上与这位众望所归的领袖相诀别的时代。民主国家更换领导人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这次以色列却将因此面临困难的选择,原因是以色列民众所要诀别的不是一位单纯对以色列建国起过作用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位在过去几年间力挽狂澜、刚刚把国家带上正轨的强势领导人,至少在目前看来,其政治智慧和根基都无人可以取代。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理解以巴和平进程的失败。


有一个关于以巴局势的笑话说:一只蝎子求一只青蛙背他过河,青蛙不肯,说要是到了河中间你蛰我一口,我就没命了。蝎子说这不可能,要是我蛰你一口,你当然被毒死,可我不会游泳,所以也得被淹死。青蛙想想有理,便同意了。结果到了河中间,蝎子真的蛰了青蛙一口,青蛙临死前痛苦地问蝎子为什么要这么干,蝎子回答说:“因为这里是巴勒斯坦。”


从93年开始的奥斯陆和平进程几乎就是这个故事的现实再版。唯一的区别只是蝎子阿拉法特在蛰死了青蛙拉宾佩雷斯之后居然又找到了第二个冤大头—-青蛙巴拉克,并且毫不犹豫地让他重蹈前任折戟沉沙的命运。这现实版故事的结局是:阿拉法特客死他乡,死前孤家寡人,不仅被以色列困在官邸寸步难行,而且因为支持恐怖活动证据确凿而被国际政治主流抛弃。青蛙拉宾遇刺,佩雷斯屡选屡败,成了以色列政坛上的笑料,一度叱咤风云的青蛙巴拉克如今成了以色列政坛人见人怕的“万人嫌”,谁也不愿意把他拉进自己的阵营,因为拉进他来就等于赶走选民。奥斯陆协议的设计师贝林的下场更惨,他被赶出工党,如今只能在一个左翼小党落脚谋生。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比喻,愿意说以色列是蝎子,巴勒斯坦是青蛙;或者说以色列虽然是青蛙,但巴拉克在戴维营会谈中兴风作浪,存心要淹死蝎子阿拉法特,由此引起阿拉法特的反抗,下毒口把巴拉克咬得半死不活。在我看来,这些都改变不了这个故事的基本性质:一对本该同舟共济的政治伙伴却干了一场没过河就拆桥的勾当,结果是大家都面临灭顶之灾。


993年,拉宾与阿拉法特在白宫实现历史性握手,

奥斯陆和平进程正式开场。

图片来源:网络。


参与这场青蛙蝎子游戏的政治组织的下场并不比他们的领袖好多少,以色列的工党在2003年的大选中只获得十几个席位,几乎跌入历史最低点。巴解组织在巴勒斯坦民众中的声望大幅下跌,将在本月的大选中让对手哈马斯大把捞进。奥斯陆进程开始的十二年之后,奥斯陆成了一场让以巴政治家都不敢沾边的政治瘟疫。以色列工党的新任领袖佩雷兹只因为说了句要继续奥斯陆的道路,便引来民调狂跌,只好连忙闭口不迭。


与政治家们的悲惨命运相一致,以巴双方和双方民众都为这场过河游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1993年奥斯陆和平进程开始之前,以巴双方虽然已经因为巴勒斯坦人的第一次暴动而承受了一些损失,但伤亡规模远远不能跟后来的情况相比(具体数字请参见拙文《荷戟独彷徨—-拉宾遇刺十年祭》)。那时候拉宾对巴勒斯坦人发出的最严厉的威胁不过是要打断捣蛋分子的胳膊腿儿,跟后来的导弹直升机把恐怖分子炸成肉泥有着天壤之别。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水平虽然不到以色列人的水准,但他们行动大体自由,可以去海湾阿拉伯国家打工,也可以相对容易地在以色列境内工作,生活远远谈不上困难。


然而,和平进程开始之后,以巴双方陷入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巴方大规模恐怖袭击与以方反恐报复的血腥循环,其间双方死亡数千人,受伤数万人,其生命损失完全可以跟任何一场中东战争相提并论。以色列此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巴解组织赶到突尼斯,93年却把这尊神像又请了回来。请回来的巴解组织既不肯跟恐怖主义一刀两断,也没有最基本的执政能力。如今以色列请神容易送神难,不仅巴解组织成了无法谈判也无法驱赶的对手,而且该组织即将输掉本月的大选,将以色列拱手相让的权力中的一大半转送给一个发誓要消灭以色列国的恐怖组织哈马斯,使以色列人期待的永久和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与此同时,以色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这一和平进程的严重影响。1993年以色列在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排名上还排在世界第十九位,如今却掉到第二十三位去了。


2000年,巴拉克与阿拉法特在戴维营会谈,以巴和平进程进入死胡同。
图片来源:网络。


与以色列相比,巴勒斯坦人的损失应该说是更大。首先双方的实力差别决定了巴勒斯坦人只能承受更大的生命损失,巴勒斯坦人仅死亡人数就是以色列的三倍。其次由于很多巴勒斯坦人依靠在以色列打工为生,而恐怖活动的猖獗使以色列人不得不封锁边界,使大批巴勒斯坦人丧失了生活来源。腐败无能的巴解当局无力解决经济问题也维持不了社会治安,再加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管辖区的军事行动给巴勒斯坦人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困难,巴勒斯坦人的经济水准已经跌进了谷底。联合国最近的调查报告证实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水准比5年前冲突爆发时有了很大下降,而5年前冲突爆发时,人们普遍的看法就是奥斯陆和平进程以来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水准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


在土地问题上,双方同样处于奇怪的双输状态。以色列作了一把“以土地换和平”的大头梦,丢失了大片的土地自不待言。巴勒斯坦人拒绝了巴拉克包括割让部分耶路撒冷和绝大部分有争议土地的计划,如今即使达成协议也只能拿到巴拉克建议中的一部分领土。对于巴拉克承诺割让的部分耶路撒冷,如今即使是最左翼的以色列政治领导人也不敢再提。而以色列在未来最终解决方案中保留西岸大定居点的设想也得到了美国的认可。比这更糟糕的是,如果单边行动被证明是比谈判更有效的获得安全的手段的话,巴勒斯坦人将丧失谈判地位,只能以色列人给什么拿什么。


2005 年10月,在奥斯陆和平进程开始的12年之后,一位前迦沙定居点的犹太工厂主愤怒地向以色列《国土报》记者抱怨说以色列政府毁掉了他的全部事业,与此同时,他的十几位巴勒斯坦前雇员不停地给这位工厂主打电话,抱怨他们生计无着,问这位工厂主何时能回迦沙重开工厂。中国人相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人输就一定有人赢。现代博奕论喜欢讲究“双赢”,有利大家分。这一切似乎都跟以巴之间的游戏规则毫无关系,在这里,“双输”似乎是一个无人能逃脱的必然结局,也是两国人民几十年来的噩梦所在。


张平 2006年1月5日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没有巴勒斯坦的中东和平——以色列阿联酋和平协议的意义与启示

2/ 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川普放出阿以和谈“胜负手”

3/ 伊拉克犹太人的照片与以巴难民问题的解决

4/ 将军百战身名裂——解读阿里尔·沙龙
5/ 阿以冲突第一枪
6/ 伊拉克太人的照片与以巴难民问题的解决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