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墙外的斯宾诺莎(之二):无欲则刚 |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12-10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墙外的斯宾诺莎(之二):

无欲则刚


延展阅读:

墙外的斯宾诺莎(之一):三百年犹太公案的缘起



斯宾诺莎十岁时,父亲派他去一个寡妇家里收债,要以此来试试他的才干。


进门时,寡妇正在读经。他刚要开口说话,寡妇做了个手势,要他等一下。随后她放下手中的经卷,正襟危坐,虔诚地合目做了一个完整的祝祷。斯宾诺莎说明了来意,寡妇便一五一十地把欠款数出来,放在桌上,指着那堆硬币,对他说:“这是我欠你爸爸的钱。希望有一天你能长成一个像他那样正直的人。他从未违背过摩西的律法。你将来能有多像他,上帝就会给你多少报偿。”


她一边说她一边抓起那些钱,往斯宾诺莎的口袋里塞。


斯宾诺莎断然拒绝。他不顾寡妇的拼命反对,坚持亲自清点了一遍钱数,结果发现少了两枚硬币。


原来寡妇的桌子上有个小缝,寡妇趁抓钱的机会,偷偷把两个硬币滑进了抽屉里。


这个故事,是斯宾诺莎的好友卢卡斯讲的,意图是说明斯宾诺莎自幼便是一个聪明过人,有着出色洞察力的天才人物。虽然描述天才的故事各种文化中都有,夸奖自己的朋友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个故事中所体现的浓郁的商业文明价值观与宗教观仍然是极其不同寻常的。


最迟在公元十世纪,犹太文明便已率先进入商业文明。然而翻遍犹太经典,你绝对找不出这样一个把商业意识、对金钱的敏感度和对人性在金钱面前的脆弱性的理解当作一个天才儿童的品格来夸赞的故事。相对于《塔木德》这样的古代商业文明经典而言,斯宾诺莎的故事更多地属于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东方犹太社区,属于17世纪的荷兰,属于17世纪的荷兰所预示的那个即将到来的辉煌的现代商业文明!

 

那是个伟大的奠基时代。17世纪的荷兰人开启了一场前无古人的金融革命,他们以贯通全球的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为基础,打造了一套由公债、银行和股市交易组成的现代金融体系,为人类的现代商业文明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框架。这个金融体系给荷兰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荷兰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和最富有的国家与国民的地位。


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股票市场。Painting by Emanuel de Witte, 1653.图片来源:网络。


在此之前,人类的财富主要有三个去向:第一、用于挥霍和享受。第二、进行收藏,把金银财宝埋在地下,藏在密室中。第三、进行兼并性的收购,购买土地房产等等。金融革命最显著的功勋,是把农耕文明的“财富”变成了现代商业文明的“资本”。人们不再追求无意义的挥霍,而是遵循“享乐滞后”的原则,将财富投入再生产,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财富无论多少都不会被埋藏起来,而是进入无所不在的投资渠道;富人们的人生目的也不再是兼并与占有,而是生产与销售——主导方向不再是如何占有穷人的财物,而是如何造出更多的财物来并让穷人买得起。

 

正是这个现代金融框架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插上了翅膀,使得以大规模制造为特色的人类现代经济的起飞成为可能。没有金融革命创造的资本和普遍富裕,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即使能够发生,也很难成功普及——那些新技术既找不到其商业化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其强大的产品生产力也会因为难以给自己找到市场而成为一种冗余。正是金融革命带领人类进入了一个财富空前增长的时代,让人类享受到了前人做梦也难以想象的科技进步、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准。


在这场划时代的深刻变革中,荷兰的犹太社区并非旁观者。有关犹太人在金融革命中的作用,学术界分歧较大。不过,有两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第一、金融革命的发生路径与犹太人的迁移路线相吻合。15世纪以前,在伊比利亚半岛存在着一个活跃、兴盛、以商业能力著称的犹太社区。在西班牙迫害驱赶犹太人的政策确定之后,犹太人逃往宗教政策宽松的荷兰,同时带来了他们的商业活动。18世纪以后,英国重新准许犹太人定居,大批荷兰犹太人迁居英国,随后金融革命在英国爆发,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了荷兰。第二、无论是在17世纪的荷兰还是在18世纪的英国,犹太人都拥有显著的商业地位和巨大的财富。荷兰商业起飞的基础——南美海上商道是逃离西班牙的犹太人一手打造出来的;荷兰的两大支柱企业之一的西印度公司是靠着犹太人的贡献建立起来的。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犹太社区控制了全国经济的5%-8%,阿姆斯特丹经济的15%-20%。而且,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荷兰政府实行大量歧视犹太人的政策(比如,禁止犹太人加入行会)的情况下发生的。


荷兰的犹太社区相对来说比较开放,但商业活动仍然是以犹太人之间的来往与合作为主。犹太社区几乎人人经商投资。虽然没有出顶级富豪,但整体财富相当惊人,这意味着富裕的犹太家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斯宾诺莎的故事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像古往今来所有的传统犹太家庭的孩子一样,他从小便进入犹太学校,熟读犹太经典。但这一时期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父亲,他的家庭很早就开始培养他的金钱意识和商业交往能力,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一些通常是成人年从事的商务活动。因此,斯宾诺莎很早就对商业文明的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把犹太传统宗教与商业文明对立起来则是这个故事的另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内涵。在犹太传统中,商业文明与宗教是统一的,一个遵守摩西律法的人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个可靠的商业伙伴。但是幼年的斯宾诺莎显然就已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宗教生活与商业活动是两套分立的体系,两者遵循不同的原则,因而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道德素养并非一定会与商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相一致。寡妇无论有多虔诚,都不能取代商业活动中的理性与行为规范。

 

斯宾诺莎的反传统反宗教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学术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他的哲学无疑受到了笛卡尔的重大影响,但在他被犹太教驱逐的青年岁月,他应该是还没开始学习拉丁文,也就不可能接触到笛卡尔的著作。因此他青年时代的“异端邪说”应该主要是他自己苦苦思考的结果,这种思考固然仰仗他的天分加上《塔木德》式的思辨教育,但那个时代刚刚兴起的现代商业文明的影响显然也不可忽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不是斯宾诺莎有关宗教的思考导致了他对寡妇行为的怀疑,而是寡妇的经济行为导致了他对传统宗教的反思。



有关斯宾诺莎反叛的原因可能意见分歧,但他反叛的结果则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如上所说,犹太社区的富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犹太人之间的相互帮扶。因此,当斯宾诺莎被犹太教会堂明令驱逐,并禁止任何犹太人与其来往之后,他的生意就不可能再做下去。在人人经商致富的十七世纪的荷兰,斯宾诺莎只能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果品进出口公司交给弟弟,自己净身出户。此前他还放弃了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而这是家族产业中唯一还能有些利息收入的产业。

 

墙外的斯宾诺莎是清贫的斯宾诺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很大程度上靠他的崇拜者们的接济过日子。虽然依然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绝非富足。然而斯宾诺莎从不以此为意,他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哲学思考和写作上,有多余的时间便从事光学镜片的磨制,可能也以此补贴日用,但主要还是为了参与科学活动——那个时代光学是科学的前沿之一,而哲学与科学尚未完全分家。他甚至不愿意去学校教书,因为不想让琐事来打扰自己的思考。他从未结婚,有人怀疑他可能终身未曾享受过性爱。

 

17世纪的荷兰富商。Painting by Aelbert Cuyp, c.1640-1660.  图片来源:网络。


他活成了一个纯粹的哲学人,一个除了思想之外别无所求的人。

 

他从未向拉比法庭求饶。虽然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会堂很乐意接受忏悔,撤销放逐令。据说拉比们曾开出1000古尔登的高价请他回犹太会堂去,却被他断然拒绝。对于放逐一事,他的评论是:“我很高兴走上了这条向我开放的新道路。”这条道路不通向财富与享乐,但斯宾诺莎并无这方面的欲望,他唯一的欲望在于寻找真理,因此也就没有人能用物欲的损失来迫使他就范!

 

然而他并非落在时代后边的人物。他对正在成形的商业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他高瞻远瞩地看到以信仰为基础的中古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他精准地分辨出理性思维是人类前进的坦途。他所开创的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为商业文明时代的人类思维一锤定音——商业文明的思维主导逻辑只能是理性逻辑,是“数字不会骗人”的真相逻辑,除此之外的一切浮华不实与神秘迷信都应该被剥去。



张平   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墙外的斯宾诺莎(之一):三百年犹太公案的缘起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