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花: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陈春花 春暖花开 2022-11-30

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

春暖花开

好文2180字 | 3分钟阅读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我们需要有好的效益,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


因此,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能产生绩效,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反之就是无效的,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


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有苦劳。」「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等等。


很多人有了「苦劳」之后,就觉得很对得起公司,很多公司也还是以苦劳为考量标准。这说明对管理的观念还是没有认识清楚。


讲苦劳是对管理的浪费。


现象二:能力与态度


直接产生绩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态度。谁产生绩效,谁就最重要。当态度转化为能力,才有用。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有两名员工,小李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


但如果你好好思考,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岗位,完成任务。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企业,考核的是态度多,还是能力多?如果50%的内容都是在考核态度,能干的人自然活得就很累。而这意味着,如果有机会,他就会流走。这是对管理的第二大浪费。


现象三:才干与品德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几乎所有人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但事实是,我们面对的下属,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在这个前提下,80%左右的人选品德。


但我们必须知道,「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会更加注重才干的评价而非品德的评价。


有人反驳说,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会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


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通常情况下,管理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让人没有机会去犯错误,让品德转化为才干,创造绩效。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两个时间点上,德比才重要。


一是在招聘时。


这里所说的「德」是社会的基本公德,如正向思维、乐观向上等。另有对公司价值理念的认同、团队与责任承担等。所以重要岗位面试很重要。


二是在提拔时。


管理中有一个“彼得原理”——人提拔到他不能胜任的岗位之后不再提拔。通俗讲就是:高位的人很难胜任,要面对更多的复杂性,更高的要求,此时个人的能力很难胜任,而是要依靠组织的能力。


此时「德」就发挥作用——因为信任度高而被拥戴,得以发挥团队力量、群体力量制胜或解决问题。高管任命一定要是品格高尚的人。



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在管理上出错基本上都是没有把这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


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权力以及利益都应该留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做分配。


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管理是在责任的基础上所做的行为选择,我们需要在界定责任的同时,配备合适的资源,并让人们可以分享到管理的结果。因此,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


我强调把责任分下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只有分配责任,人才会真正地被培养起来。没有责任,人无法激发出能力和热情,也无法真正发挥他的作用。


唯有把责任分配下去,让每一个成员承担起他们的责任,管理才会发挥实际的功能。再加上给予和责任相适应的资源和分享,管理的效能就会发挥出来。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国外倡导领导做仆人,管理就是服务,我也同意,只是我们需要确认管理到底为什么服务。不明确管理为什么服务,管理是服务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毫无意义。


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假若你所处的组织不以绩效评价,比如职能部门或政府部门,那么管理始终为目标服务。因此管理是服务有着非常明确的含义,管理不为任何人服务,它是为经营(目标)服务的。


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也就是我以前强调的管理不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来说明:


当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时,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时,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隔夜服务”,就要进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


这些例子只是说明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一些家电企业为什么这么容易亏损,并不是管理不行,反而是管理水平太高了,超过了经营水平。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但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结果一定是亏损!


我以同样的理由担心很多企业的管理培训,这些培训往往是为员工讲解领导力或者企业战略,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作用,因为你给员工的培训超过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培训我称之为“培训过度”。


当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时,这家企业离亏损就不远了。(全文完)


点击关注"春暖花开"  

·  转载授权、演讲资讯,请联系花小蜜  ·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