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泽涛:名将转身

这里是 WSJ中文版 2023-06-24







从国家游泳队退役四年后,宁泽涛到了而立之年。3 月 6 日,三十岁生日那天,他开通小红书 APP 账号,并发布自己的健身视频,以及未来,他将参加 2023 中国高尔夫巡回资格赛。


三十岁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泳池的辉煌时代正在过去,宁泽涛开始了人生的转场,他从一名顶级游泳健将的光环中隐退,而悄悄转场,成为一名高尔夫球手。


在媒体对宁泽涛参加中巡赛资格选拔的报道底下,有评论说,宁泽涛是个“好孩子”,这使人不得不联想起当年的他在游泳比赛上少年感溢出屏幕的形象。神采飞扬的面容,健朗挺拔的身躯,二十岁的巅峰时代,宁泽涛一口气打破亚洲游泳纪录,又刷新由个人保持的亚洲纪录,继而在喀山拿下世界级冠军,成了全亚洲游得最快的人……从今看宁泽涛曾披挂在身的荣耀,仿佛不远,却已是十年前的往事。





宁泽涛现在的经纪人 Richard 说,那是一个最受关注的时期,巅峰过后,则是一段平静的时光。


平静的时光由沉默雕刻。眼前这个仍被认为是个孩子的人,像他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自我怀疑,在退役之后崭新但空白的时日里,试图将自己的热爱重新打捞起来,换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运动生命。







2019 年,曾被称为“亚洲飞鱼”的宁泽涛离开了泳池,他告别自己从儿时就开始的高强度训练,告别在泳池里的竞速比赛。一个 26 岁的人,在那一时刻,形同“失业”。


“游不动了。”Richard 说。竞技特别是竞速类的运动对于运动员来说都有年龄上的考验,随着岁数增长,想要再超越自己更年轻时创下的成绩,几乎不可能。Richard 还记得最早见到宁泽涛时的印象。在一次聚餐时,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只有宁泽涛一口都不吃。后来才知道,这是职业运动员的纪律。为了防止运动员体测、药检出差错,当时的宁泽涛去哪、吃什么,都需要报备。


开始合作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宁泽涛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遵守纪律,性格少言而内向。Richard 是国内一家精品时尚公关公司的创始人,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与艺术家联名的涂装玩偶,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但在工作上,宁泽涛说,Richard 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对执行力的要求高,这一点让他感到三观一致,“合得来”。





宁泽涛离开泳池之后该做什么,商量和选择是宁泽涛和 Richard 一起完成的。也是因为宁泽涛,Richard 了解到一个职业运动员的思路,不同于他工作上接触到的艺人群体。在游泳这一职业上,宁泽涛已经投入了十多年的时间,他对一个运动员要吃过多少苦,才能真正达到职业化的标准有亲身经历。退役,这个命运的转折曾让宁泽涛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


如果什么都不选,日复一日享受退休般的松弛生活,这又让宁泽涛感到恐惧。他极其渴望找到一个方向,既能将他对运动的热爱延续下去,又能保障他的生存。


退役之后,他恰好赶上疫情三年,整个人都因为焦虑、迷茫而暴瘦。“现在恢复了一些,因为我在健身,之前都脱相了。”他比划着表示当时有多瘦,瘦到脸都凹了进去,“我的肌肉都快掉没了。”





那阵子,他本想去海外求学,已看了学校和专业,但又被疫情拉回现实。终于在去年和今年,宁泽涛慢慢拿定了主意。


他选择高尔夫球,看中了高尔夫球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年龄上不设限,虽然也有人从几岁就开始练,但是成人只要勤奋,也有机会成为职业球手,比赛同时向业余和职业球手开放。经纪人 Richard 不会打高尔夫,但相当支持宁泽涛的这个转型方向,每次接到工作联系时,Richard 会优先考虑宁泽涛练习高尔夫的时间安排,尽可能为高尔夫让路。“一年可能 365 天里只休息几天。”Richard 说。宁泽涛全情投入,心无旁骛,就像少年时在泳池里一样,几乎每天都在严格地训练。


高尔夫球场上有许多与鸟类联系在一起的专业术语,诸如“小鸟”、“老鹰”、“信天翁”,指的都是比标准杆更少杆数的完赛成绩。目前宁泽涛个人最好成绩是 76 杆,一场比赛的排名处于中游,他在小红书账号里写下自我介绍:“高尔夫菜鸟,资深游泳爱好者”。


从泳池到高尔夫果岭,飞鱼努力学做一只飞鸟,这是他的“上岸”。






每天清晨起床,一小时左右吃完早饭、收拾好,一小时健身,随后出发去球场,傍晚回家,十点前洗漱就寝。


到今年,同样的作息宁泽涛已经坚持到了第四年。


“我师父说,你想坚持一年就打过练了十年的人,那人家都是白吃的吗?坚持五年还差不多。”宁泽涛和他的高尔夫球师父相处时间比跟经纪人 Richard 相处要更长,每天泡在球场里,周围都是比自己年纪小得多的球手。在这种长时间集体相处的氛围里,他觉得好像形成了以前那种传统的师徒关系,而周围的青少年则是他的师兄弟。“有些小女孩,我都叫人家‘师姐’。”看着这些几岁十几岁就被家长送来练球的孩子,宁泽涛想起了自己以前在游泳队的日子。小小的一个孩子,站在他眼前的时候,已经练球十年了,技术上确实比他强,“就好像小时候的我在追赶后来的我。”





一场比赛下来,宁泽涛有时候能排上中等,成绩没有以前游泳的时候好,问他怎么想,他说这没什么。可能这是自己的优势,在那么多大赛历练过,所以无论以前怎么样,上场、下场,能做到心态归零。


把高尔夫作为人生的一次转场后,宁泽涛很多地方要从零开始。比如,高尔夫运动的健身,和游泳存在着很大不同,而游泳运动员手腕的灵活性、脚部的刚性,与高尔夫球手相比有很大差异,宁泽涛则要慢慢一点点克服和训练。


“我以前都不吃早饭的,热身完了直接下泳池。”先前困在家里瘦得掉了肌肉,现在又才发现尽管空腹有氧,瘦得快,但是对肌肉里的糖分消耗太大,宁泽涛只好强制自己吃早饭,并且在三餐里都特意加上一部分碳水,增肌、增重、提升柔韧性和脚部力量。这些把自己打碎了重来的过程里,他还因为着急受了伤,在床上躺了三四天不能打球。





宁泽涛虽然知道高尔夫是在年龄上更为宽容的运动,但他的行动和心态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接受了这些新状况。接触高尔夫以后,让他反复感叹自己是不是“老了”。有一阵子,他摆脱不了从前高强度训练的惯性认知。在这个时候,师父的教导让宁泽涛慢慢降下了自己节奏,开始思考并与自己的身体、意志对话。


师父首先告诉他一定要睡够,睡觉能养肌肉,其次是一定要有规律作息、饮食。其实无论是宁泽涛还是师父的其他徒弟,要求都是差不多的,每天九点多十点就睡觉,睡够八小时再起来。“一瘦就是先掉肌肉”,这一认知引导宁泽涛把自己掉下去的体重逐渐找回来。但是在睡觉时,他也和许多“打工人”一样,容易产生睡前焦虑,脑袋里总萦绕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还会想着“什么时候能提高”等等。


让 Richard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宁泽涛和朋友们聚会到很晚,第二天还是很早就去了球场,大家都睡到中午才起来,得知宁泽涛已经练完上午场了。但是,在掌控作息上,宁泽涛说自己也挣扎过。


有一回他就刷手机看短视频看到了凌晨四点。那阵子,宁泽涛因为焦虑而摇摆在不同的作息,一想到自己明天要做的事,又认识到必须解决掉这种内耗。“后来,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只在这个时间刷手机,其他时候想看,但又应该睡觉了,就把手机放一边,看看书,很快就睡着了。”


在球场练习的时候,有了师父每天的劝诫,宁泽涛也拉着自己回到了从前一步一个脚印的节奏里。那毕竟是一条他自己经验证过的科学训练方法,先把技术规范一一做好,形成一个完善的技术框架,再追求打出风格、打出成绩。他说,目前自己还在框架形成的过程里,每次挥杆动作还没有稳固。至于有没有可能实现职业化,他自评仍然只是“还在尝试”。







多年以来,有这么一句话总在流传。“每个优秀的人都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日子。”《易经》里还有一段相似的表达,“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在变化完成之前,人的光彩掩于沉默,在外所见甚至显出几分狼狈。可是,有志于未来的人,必须迎接变化,同时保持忍耐。


忍耐在宁泽涛这里是具体的。得益于从前养成的习惯,他饮食清淡,不抽烟,只是偶尔会和朋友喝酒。除了打球,偶尔刷手机看看汽车、看看短视频和新闻消息,也几乎没有别的爱好。他说现在要忍的是不喝碳酸饮料,有时候也会想喝几口甜甜的汽水,但为了健康,他劝自己忍住,最好别再喝了。


但如果满心里只有练球和忍耐、自律,是不是就错过了外界的精彩?他不这么觉得,他说高尔夫就是他的“社会大学”,看向外界的一扇窗。


宁泽涛的球友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见多识广,他的师父同样也知识渊博,因此,在球场上,即便只是聊高尔夫,宁泽涛都觉得能增长见识。由于高尔夫运动与环境、风向、湿度、地形等多种因素有联系,所以每一杆都能打出不同,宁泽涛很多时候在注意个人的发力和姿态,和大家交流才开始关注到个人之外的因素。比如,有一次去三亚集训,他的师父就说到三亚球场的草品种跟北京不一样,打球时手感就不一样。再包括其他人对球场、技术的分析等等,这样的“群聊”让宁泽涛感觉即便不说话,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不过,宁泽涛觉得自己还是个特别“轴”,喜欢较真的人。等他听过了不同的分析、讲解,甚至劝慰,他依然会仔细对比从而明确自己的想法,一声不吭地坚持着一些东西。


“自己一抱怨,别人一安慰,你听进去了,放弃了之前的尝试,可能就又绕了一个大弯。当下没成功,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成了。”


人生三十,这是一个重要的年龄。今年,距离宁泽涛第一次破纪录夺冠刚好十年,换了一条赛道延续他对体育的热爱,这一个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决定,在下个十年,他能成功坚持下来吗?这个总被当作大男孩,不知不觉竟“到了年纪”的人说,球场见,顶峰相见。





《WSJ.》:离开泳池赛后,为什么会选择高尔夫作为你接下来的事业重心?


 宁泽涛 :也是近一年才决定,慢慢把重心往高尔夫走。之前我刚退下来时,也希望后面能以更多元化的方式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站。


当时首先考虑的是学业,结果赶上疫情了,想法只能暂停。但当时刚开始接触高尔夫时,发现自己非常喜欢,痴迷其中。每天也坚持,因为那时候户外运动也还是可以进行的,但是像游泳馆,还有其他一些室内运动,都暂停了很久。


越往后,我越发现高尔夫不仅是技术性的运动,当然它也是竞技体育。但不像大众所看到那样,只有观赏性。在观赏性以外,其实跟游泳有相似的地方。一开始我也紧张焦虑,像之前那样,担心输赢。深入了解以后,发现这项运动不止是这些,更多是与自己对话,每天都在战胜自己,所以每一环节也更具有挑战性。


后来疫情结束了,又感觉自己突然一下 30 岁了,以往从事那么多年体育,我希望还能继续坚持这条路。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因为从头再来或者是重新再选择一项事业,对我来说都是重新开始。等于是从零开始,并且也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热爱,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长远一些。至于走到什么样的高度,或者是拿到什么样的成绩,我觉得对于现在 30 岁的我来说并不重要。更重要是,我享受自己去体验这个过程。


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参与者年龄跨度比较大,我接触的人群、感受的事物也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


本身高尔夫运动也不激烈,你站不同的发球台,不是在跟时间赛跑,体能赛跑,而是用杆数来进行对抗。如果是竞速类的运动,职业和业余是没法对抗的,这里不同的性别也可以同组比拼,所以我感觉它可能是一项相对来说公平点的运动,同时又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WSJ.》:前几年有对你参加高尔夫比赛的报道,最近你也在参加比赛,目前来说,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水平,如何看待自己的比赛成绩?


 宁泽涛 :现在我就是个高尔夫菜鸟,是个小学生。平时一起练球的好多都是 20 岁或更小的孩子,如果我们想往更高水平走,就需要不断参加比赛,越多越好。就像我小时候学游泳一样,我也不是一出来就拿全国冠军,都是通过长期积累,在比赛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再去提高自己,一步步到一定水平,才能往更高级别、更大的平台去学习。我的老师也希望我感觉自己会打了,就去报名,毕竟高尔夫没有太多门槛。我报了比赛,碰到和我水平差不多的,或者说特定参加这个比赛的选手,还有一些打得好的,那我都可以去跟他们学习。水平越高,能去参加的级别也越高。


每场比赛都给我一些启发,因为每场都不一样,这就是高尔夫的魅力。不像以前游泳,你看泳池就是方方正正的,球场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每次表现和结果都有变化。


今天可能我前几洞是这样,下一轮又不一样,这个球飞出去,它的路径一定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每一场印象都很深刻。而且人总有失误的时候,失误了又总是后悔,觉得再来一遍我就能处理好,但没有这次机会了,这也给我心理的变化。下一场你就会思考,跟自己对话,我上次是这么做的,这次是跟上次一样还是换一种方法去做。换了方法,发现好像还是上次比较正确,等等,很有趣。


所以说,目前肯定不敢想一下打到很高的高度,太难了,不敢去奢求。



《WSJ.》:你学习高尔夫的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体会?


 宁泽涛 :大家都说三年入行,我今年才刚刚入行,对我来说未来的路肯定很长,所以我现在就也从内心把自己的年龄忽略掉。


在比赛中,大部分青少年对我来说都是前辈,这是平等的。我也称呼他们为我的师兄弟,有些小女孩,我都叫人家“师姐”,向她们不断学习。你看十五六岁的孩子,人家打了七八年了,确实比你打得好。


我需要放下自己的年龄,放下自己的身份,向他们虚心学习。



《WSJ.》:那你现在能够把高尔夫作为新方向了,生活上有哪些调整?


 宁泽涛 :我最近调整了一些时间规划,师父也交代我要进行有规划性的锻炼。所以我早起之后先健身一小时,练完我再开车去打球,练一天球,练到晚上直接回家。


我每天要去的这几个地方,都在对角方向,早上比较早,一般不堵车,我开车去健身房,然后再开车去球场,待一天再回家,这样也能错峰。

以前我是早上起来先去球场,练到下午两三点再去健身房。但这一来回路程就要花 2 至 3 小时,到家晚上 7 点多,8 点才能吃饭,更多时间消耗在路上。所以我现在就把时间表调整了。一大早去打球这件事,做了有快四年了吧。


对于我来说,高尔夫已经占据一半了,我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朋友。就这么练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朋友了,我的朋友可能就是高尔夫,还有球友。


去年我休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受伤,躺床上三四天。有时候可能是需要去工作,但也一两天,基本上也都是在练球。





《WSJ.》:在饮食起居上,有没有可以分享给大家的?


 宁泽涛 :我上个月生日的时候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这几年我的肌肉掉了很多,瘦了很多,大概是瘦了 18 斤,脱相了。今年我开始健身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的肌肉都快掉没了。所以我也跟师父商量、制定方案,并且在固定时间去健身房做体能训练。希望能在 10 周里增重 5 公斤到 6 公斤,但长的全是肌肉,力量层面恢复到两三年前的状态,甚至有持续性的增长。这样才能在今后让我在高尔夫上面减少受伤。


高尔夫每场时间很长,有时候太专注了,下来才觉得特别累,我自己可能确实到了年纪,体力不如小朋友。所以我还是需要持续科学性地健身,包括练球,才能让自己保持,而不至于前一天很投入,后一天很疲劳。


当然肯定不可能像以前学游泳那样一个状态。那个时候我天天都在强度训练。我做分享,也不是说让大家去达到一个运动员的标准,而是让大家看得到,我能做到的,大家都能做到。


饮食方面的话,我很少自己做饭,早饭比较简单,我自己弄一弄。其他基本在球场吃。


开始健身以后,我才发现早上的营养很重要。现在早上我会吃一定比例的碳水。碳水一定是要吃的,包括主食类还有一些水果。然后我会通过鸡蛋、肉类来补充蛋白。吃完去健身,结束后我还要再摄入一些。


现在我需要的是增重嘛,所以午餐我也会吃一两碗米饭,吃一些油少一点的肉类,吃蔬菜。水果会少吃一点,因为糖分高。如果一天的训练量比较大,那可能到晚上我会多吃一点碳水。


另外就是保证睡眠,休息好了,肌肉才能增长。但是我最近有个不好的习惯,我还在改,就是喜欢喝甜的东西,喝碳酸饮料,雪碧可乐。吃饭的时候来一杯凉凉的多爽。


身体机能衰老是人类逃避不了的一件事,有的习惯可能会加快我身体器官的老化,影响代谢,所以我就必须要注重这些。



《WSJ.》:现在看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你看得见自己的成长吗?


 宁泽涛 :会有吧。以前也会爱玩,会好奇,比如很多年轻人喜欢蹦迪,我刚退下来那会儿也想去。但是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发现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我。接触高尔夫之后,就更不想这些了,也不熬夜。除非是过年过节了,偶尔熬个夜和大家喝两杯,再就是可能看比赛,因为有时差嘛。总之慢慢对那些很 high 的方式变得不是很感兴趣了,在球场上打出好球比这些都 high 多了。我也不太去参加各种饭局,有点社交尴尬症。





《WSJ.》:那基本上除了打球和工作,也没有其他事情,会不会有点与周围隔绝了?


 宁泽涛 :还好。因为高尔夫这项运动并不孤独,我身边有一帮朋友,大家都这样。我通过这三四年打球,也交到更多的朋友,接触到不同性格、不同领域的朋友,还有几岁十几岁的小朋友。我跟不同的人同组打球,大家体现的状态都不一样,人生故事也好,谈话内容也好,对于我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学习。


这就有点像咱们所说的“社会大学”,是一种很好的历练。我跟他们聊天,其实对于我来说都是宝贵的收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