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药后喝酒真的会死人?

vip说 VIP说 2021-06-03

阅读此篇文章预计需要6分钟,全文共1400字。

圣诞以后是元旦,元旦以后是春节。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每逢佳节,饭桌上总避不开觥筹交错,挡酒说辞之排行榜:

1.   酒精过敏——那就少喝点

2.   开车来的——给你叫代驾

3.   酒量不行——还是少喝点

4.   吃了药不能喝酒——嗯?!那还是别喝了,生命最重要!


为何这理由能在酒桌上全身而退,那是因为吃了某些药之后喝酒,真的会死人!


为什么吃药后喝酒会死人?

双硫仑样反应是什么?

哪些药需要注意?



酒精的人体旅行



要想了解具体原因,得从源头着手,酒精也就是乙醇了,下肚后它发生了什么?



1.   首先,口腔黏膜吸收了微量酒精。

2.   随后,酒精顺着食管到了胃,大约10-20%酒精被胃吸收。

3.   然后继续走啊,到了小肠再被吸收75-80%。

4.   算一算,基本都被消化掉了,剩下各5%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这也是一身酒气的说法来源,呼出来的都是酒气。

5.   吸收了去哪了?自然是到血液里了,和打针吃药一个道理,酒精进了血液才能发挥其化学作用,也是在这与药物产生了孽缘。


酒精有害,我们的身体也很清楚,因此它就想拼命的分解它排出去,这个战场90%就在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而分解乙醇的关键角色叫做乙醇脱氢酶。

1.   酒精(有害)被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有害)

2.   乙醛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

3.   乙酸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无害)



乙醛是有毒性的,一旦堆积在体内,将会引起头晕、恶心、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

啥叫毛细血管扩张啊?


喝酒的时候常常看到面红耳赤,喝酒上脸,美其名曰“好酒量”,但其实这正是因为乙醛的存在,人体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导致的脸红,与酒量大小并无很大关联。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是人体内存在的物质。

不同个体之间的乙醇脱氢酶含量差异不大,

但乙醛脱氢酶也就因人而异了,取决于遗传,不大可能“练”出来,因此有的人能喝酒,有的人一喝酒上头。



介绍完了酒精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我们来提一提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服用后即使引用少量酒都会引起明显不适,进而对饮酒产生恐惧。

双硫仑的某些代谢产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这样饮酒者体内的乙醛浓度升高,从而出现心动过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双硫仑样(双留人)反应顾名思义,就是像双硫仑起效一样的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梗、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



“双留人”反应的严重程度视用药剂量和饮酒量而定。

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和对乙醇过敏者最为严重,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一旦饮酒,乙醛在体内的蓄积不可避免,若是服用了能抑制乙醛脱氢酶的药物,就如干柴烈火,“双留人”反应接踵而来。


药都是哪些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痢特灵、氯霉素、呋喃妥因、甲硝唑等

2.   镇静催眠类药物

3.   解热镇痛剂类

4.   利血平、抗癌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药物

5.   降糖药

6.   抗抑郁药

7.   治疗关节炎类药物



既然那么多药都会发生“双留人”反应,那该怎么预防呢?

其实简单的不得了,药和酒,选一个就好了,

这就是能在酒桌上全身而退的秘诀。



人体的免疫细胞王国是怎么样的?

免疫能包治百病吗?

PD-1药物为什么如此闪耀?

鼻炎就该这样治疗

免疫治疗面面观之肺癌

中国抗癌现状与未来

免疫治疗面面观之胃癌

这样参加临床试验就对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