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淮吟星·清锐专辑 | 江淮吟苑第358期

江淮吟苑 2023-04-18



清锐简介


SPR




清锐女,安徽人,客居合


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闲时虽有着墨,但多发自幽


情,学识浅薄独以文字自


娱。喜风趣而不拘谈格调。









内容提要


  律诗十八首


  评朱鸿兰诗十章







诗十八首


庐州客怀


倾城尽日雨脩脩,思绪芸黄好似秋。

千里湖山聊极目,平生襟抱一浮沤。

空嗟大野又青草,莫问知交已白头。

赖得凉声浇百感,放怀且任独登楼。

 小斋书怀


小斋晚望忆如丝,自笑鹪鹩眠一枝。

久逐浮名唯对酒,总因闲事每忘诗。

檐前菊放秋深后,客里人孤月落时。

啼鸟沾襟何处曲,清声无以寄相思。

舜耕山春行即事


一年弹指又东风,野色晴光豁眼融。

远岫出云拖浅碧,黄莺唱早落轻红。

薄衫著翠情方好,小径含烟日渐烘。

独坐石泉听未足,思春人在画图中。

 又是春来之乐


驱车小镇嫩寒天,已是春光扑眼前。

油菜金黄犹带笑,柳丝新绿再堆烟。

阿翁挑菜何辞远,稚子寻芳又占先。

但见陌头春意动,谁能闲坐负华年?

 立春新晴


车轮残雪未成尘,检点心情共著新。

久见凋零长占路,不知荏苒已行春。

家山入眼浅深好,亲友推杯气味真。

世事穷通何足计,和风到案长精神。 

丁酉立春前携友赴自在堂畅叙诗以纪之


同俦春味谢公亭,门对群山豁眼青。

排磴灵椿休问岁,凌寒玉蕊喜盈庭。

清谈但得樽前缓,和气从生席上惺。

归傍小斋留未足,东风莫遣酒难醒。 

咏柳


带露笼烟拂面丝,迎人饶是小腰肢。

东风早识莺声软,细叶相期马足迟。

羌管无由安四处,章台含恨到何时。

多情惯向清江咽,摇落天涯两不知。

仲秋登上窑山


高塘水侧尽平畴,更有奇峰在上头。

老树繁阴摩晚寺,云根倒影濯清流。

凭栏半日尘氛隔,回首层台一月秋。

山鸟不来天地迥,烟波空锁古今愁。  

题《自在堂雪景小照》


山房静静落琼瑰,夹径竹篁浮碧埃。

旧岁已同寒色隔,春声并许好枝开。

谢公小隐书千卷,元亮高怀酒一杯。

且扫吟窗勘小字,金壶漏箭任之催。

 客怀有寄


漫将风月一囊收,迢递家乡懒上楼。

落落劳生长是客,纷纷世路不禁秋。

接凉花气洇诗律,到耳人声助别愁。

欲寄幽怀何处寄,经年萍迹任浮沤。

冬日游寿县古芍陂


一水苍茫接翠岑,登临忽体圣贤心。

潮如世事来还去,山立平芜古到今。

落日汀边生远思,断云耳侧卷穷阴。

修陂楚相知何在,芳草长堤恨独深。

诸友游茅仙洞未能赴约,和韵遥以寄之


硖山小聚任匆匆,目豁东南一脉通。

想是云浮千叠翠,料应人沐万年风。

茶烹春岁和莺啭,榻就清吟与竹同。

自古知交皆似此,共听好日夕阳中。

 

庚子清明


年来咄咄复何如,时疫凄凉叹有馀。

山火又逢寒食节,幽情难罄一行书。

林间磔磔鸟鸣后,隙里匆匆月上初。

聚散浮生谙幻迹,藏春心事任萧疏。

 客里早秋


客里连云势未休,一窗新雨早来秋。

故园灯火常温梦,驿路风烟总是愁。

襟抱难期堪自问,流光易失向谁收。

深杯但酌平生事,任遣枯肠不耐搜。

 题在2021冬夜


一城灯火渐萧疏,静静小斋将岁除。

客枕忆山千斝酒,轩窗听雪故人书。

劳生未怯情犹少,世事因抛月似初。

牢落天涯无所寄,春池新蕊约何如?

立秋得友邀聚未能成行,遥寄


诸友相邀正及秋,烟波料是望中收。

好花排磴追前忆,轻舫关情解远愁。

山遣清风频问酒,谁思故里独登楼。

芰荷未老池台小,且共题诗记胜游。 

秋夕寄怀


书房聊占一窗新,转觉中年得味真。

漂泊从来云态度,浮沉不减鹤精神。

凉风到户啼幽鸟,夕照侵阶隔俗尘。

忙里身心闲里过,好怀润笔自清醇。

 初夏怀舜耕山及旧岁

昔日兰阶碧藓生,尝听隔树鹧鸪声。

入眸松柏皆苍翠,沉暮街灯几晦明。

好景任寻多向曲,泉亭虽在可还清。

乡怀难赋唯余叹,耽茗一壶咽不平。

-评朱鸿兰诗十章 -

评诗感怀

SPRING

       朱鸿兰前辈的诗作,每每于小处动人,能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四季光景皆可拈诗入句,或典雅、或清新,不管是西院即事,还是秋日村居,多能从诗者的文辞中读到一颗诗心,这是真我之心。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余深以为然。朱鸿兰前辈便是这样一位诗有骨的女子。透过岁月,品读她隽永的文字,留下几多叹息。


      朱鸿兰,女,安徽寿县人,1925年生。自幼师从当地名儒耿仲夷,专攻诗学,兼习经史,十几年间受到系统而严格的习作训练,加之早慧,至及笄已诗作颇繁,筆缀珠玑,展露诗才。1945年与本邑刘景劭结褵。其夫于千里之外谋职,聚少离多,于1950年生一子,不幸周岁而夭。因不堪伤子之痛,朱鸿兰于1951年病逝,年仅26岁。

      其弟朱鸿震(当今皖西享有盛名的大诗家,已故),收藏整理其遗稿,因多有散失,仅得百首,由寿州诗词学会李家勋等同仁编审点评,出版《朱鸿兰诗集点评》一书于2018年传世。

.秋日村居即景

朱鸿兰

溪水当门映竹篱,风光却与画争奇。

绽开小雪棉千朵,点皱澄波柳一丝。

运谷人喧秋草路,归林鸟占夕阳枝。

更思菊带青霜采,遥对南山好赋诗。


清锐简评



        这首秋日村居,句句透着“村居”的质朴。起句为景色铺垫,“溪水当门映竹篱”由远而近,二句为情语,表示山村景色之美。“却与”二字微透着自豪与自得。颔联宕开写周遭景色,回扣了二句之“与画争奇”,有了韦庄“清涧涨时翘鹭喜,绿桑疏处哺牛鸣”的自然雅意。转句谓之秋日山村人事,运谷人与归林鸟的描写,紧扣村居之即景。结句生发,表现了诗者在如此平凡普通的村居景象下感受到的诗情。于平凡处见诗情,生活处处皆是诗。袁枚曾在《随园诗话》卷五中指出:“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雨后郭氏舟中作并柬鸿震弟

朱鸿兰


晚风吹动藕丝衫,雨后遥天一抹蓝。

何用远游寻画稿,长河落日即江南。


清锐简评



       鸿兰诗之雅意,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首诗从晚风吹动衣衫,谓之寻春人与舟中所见,即承句之“雨后遥天一抹蓝”。短短两句,镜头由近拉远,切换自然。转句使用设问,引出结句赞叹。雨后舟中所见,令读者如亲身经历。正所谓“文不喜平”,转句使用设问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一般都能在结句上得到一种情绪上的舒展。


 西院即景二首其二

朱鸿兰

片云天半浣轻纱,石笋阴长日已斜。

鸡母呼雏芳径里,啄虫惊落紫藤花。


清锐简评



       所谓“即景”,是就眼前景物吟诗作文或绘画等。清人有言:“因时生感,即景言情,此固兴到笔随”。这首西院即景其二,所写即为“兴到笔随”。从天边云浣轻沙,到院内石笋阴长,转而到家禽活泼的状态,最后把视线落到藤花之上。所言之物皆为眼前即景,如此婉婉道来,看似平常,然从周遭寻常事物里得到的诗情与快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整诗透着山居生活的宁静,可以谓之“诗中有画”。“浣”、“斜”、“呼”、“落”无不表达着诗者的匠心。


语花

朱鸿兰

桃花窥我下妆楼,比并朱颜浅带羞。

我谓桃花休乃尔,风怀各自有春秋。


清锐简评



       妆楼:女子居住的楼房。乃尔:犹如此。风怀: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怀也。晏元献 《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

       起句言桃花看到我下得妆楼,于是我向桃花并倚,人与花俱带羞态。承句小女儿态尽出。转句扣“语花”诗题,言:“桃花你不必如此,你我虽一样美丽,然情怀却各自不同。”

       这首诗中可见的女子情怀,描写入微。“浅带羞”便是初尝情思,“风怀各自”谓之心事不为人知,“语花”则是恋爱中女子矫憨的一面,不然何以对花语?


 .落花二首 其二

朱鸿兰

汪伦愁是水,崔护感斯门。

不尽灵风泪,难忘老树恩。

赤城晴亦雨,青冢夜还魂。

缥缈渔舟外,烟霞敛晓昏。


清锐简评



       此首落花诗前六句多用典实,句句扣落花之意。汪伦句出自李白之《赠汪伦》;崔护句典出崔护的《人面桃花》,灵风谓之春风;青冢为明妃典,出自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整首诗的情绪围绕起句的“愁”与“感”二字展开。落花这个物象的不尽情怀,被诗者借典之名,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似乎可以透过它看到李商隐《泪》的风致。


 新柳

朱鸿兰

暖风动柳条,绿媚楚宫腰。

水镜清相对,烟眉浅乍描。

马嘶春恨别,莺语梦愁娇。

细雪飞三月,纷纷满灞桥。


清锐简评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酒一杯,泪双垂。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朱敦儒的这首《柳枝》大约是这首新柳诗最好的注解。

       起句“暖风动柳条,绿媚楚宫腰”将柳拟人化。楚宫腰指女子的细腰,窈窕之态已出。承句紧接着进一步描写这种窈窕。然承句中有“清相对”及“浅乍描”颇耐人寻味。有制谜便会解谜,原来是恨别与盼归。《集韵·有韵》曰:“柳,聚也。”转句很好的扣合了柳这个物象的意象表达。

       写至结句,应可理解为虚写,即“等到细雪翻飞的三月”,该是何等的凄凉。如此,新柳之柳,实则为辜负了又一个春天的女子,竟是如此的无语凝噎。


山村秋色

朱鸿兰

平野暮烟紫,数峰秋雨青。

门藏深树里,落叶满闲庭。


清锐简评



       这首五绝题为山村秋色,这样的主题千百年来被古人反复的吟诵过。此首小诗颇得诗法。

       起句放眼平野,视觉横向;承句写山峰,视觉纵向。一横一纵之间完成了对大背景的描写。转句成功的将空间缩小到藏在深树里的“柴门”,结句扣秋色,谓之落叶满闲庭。

        这首诗的写法符合中国古典诗词中空间缩小的手法,大背景广阔,收句时着眼于小处,二者相较,对比愈大。最为典型的是柳宗元的《江雪》。不管诗人是要表现哪一种内涵,都是通过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成百倍地放大了。诗境突显。


病中书感

朱鸿兰

春尽还多病,林花已半残。

药嫌侵盏苦,风怯透窗寒。

针黹频荒废,诗书久倦看。

日来强坐起,欲让老亲宽。


清锐简评



       早在《汉书·蒯通传》中,便有用隽永一词来形容作品的风格。把它借用到文字上来,就是指文辞与风格均甘美的文字,令人意味无穷。那么,这一首《病中书感》正可以称得上隽永。人多病,此时如林花般半残。虽是春尽时节,然依旧害怕透窗之寒,可见病重;针黹已荒、诗书久倦,可见病久。然还是要强自坐起活动,为了是让双亲心宽。其格调哀怨凄婉、清新隽永,令人感同身受。


 

登四顶山朝碧霞元君祠

朱鸿兰

山意苍然秀,登高仰圣灵。

数峰皆翠色,四望尽霞青。

废殿空残照,余香散古馨。

回看城市远,沧海一浮萍。


清锐简评



       "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寿州北门八里,有一座四顶山,其位置与寿州古城十字大街同处一条中轴线上。明嘉靖《寿州志》称四顶山庙为“东岳祠”,始供奉神妃碧霞元君。清《凤台县志》称之为“元君庙”,记述更详尽:嘉庆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宫。庙中除元君像外,尚有观音及十八罗汉像。

       这首诗前半部分对碧霞元君祠的地理环境描写入微,如同傅君锡《寿阳烟雨》里所赞:“几回凭眺难收拾,仿佛王维画里诗”。颈联着一“空”字,将情绪自然而然的引向结句“沧海浮萍”。整首诗有登高临风之慨,抚今追古之感。身为女子之言,虽未能够著更高立意,却也自然真切。


西院月夜即事

朱鸿兰

皎皎冰盘淡淡云,满阶清露袭罗裙。

笑看阿弟贪杯斝,斜倚风栏已半醺。


清锐简评



        西院一词,在朱诗中最常被提及。在其弟朱鸿震的前言里,我们尝知此院为“慈荫轩”,是朱家两代人读书处,清幽古朴。生长于此的朱鸿兰,方能有如此性灵文字。这首西院月夜即事,从远景到近处罗裙,再将镜头拉至贪杯的阿弟,经过多次切换后,最终落在半醺斜倚风栏的“我”身上,“我”又何尝不是在贪杯呢?勾勒出了一副典雅又饶有兴味的人伦之乐画面。

自   提   联

《江淮吟苑》栏目


学会春秋  诗教大观  诗会巡礼

诗社纵横  学会动态  新闻速递

号外特刊  诗词赏析  江淮诗人

江淮吟星  诗词名家  吟苑之星

散曲专辑 自荐选萃八皖百城咏

九州名胜咏


往期回顾

WANGQIHUIGU

范诗银|舒贵生|舒贵生|丁   芒

包得珍|林   峰|陆世全|郑永钤

周   棣|蔡玉啟|李明科|张纯道

哈余庆|盛   法|刘国范|魏艳鸣

风   清|阚新兰|周正环|安家石

胡   争|李  睿 |魏敬之|俞乃蕴

何其三|刘表位|范翔云|汪传春

水庆中|张应中|傅晓爱|叶莉荣

张阳旭|尹文汉|庞自雄|程极悦

张孝玉|苏子农|李克山|许建荣

李学保|刘   华|张   震|张   蕤

刘晓燕|凌明生|金长渊|武立胜

朱善云|杨传连|史红雨|邹志高

何怀玉|许东良|李   青|韩心荣

王莎云|寿新元|汪章和|刘   彪

洪成田|宋善岭|王十二|江小鱼

胡章华|徐红霞|章绍斌|马   春

何   瀚|丁   昊|潘保根|于   娜

祝丽丽|吴文燕|周文龙|吕丹丹

李登桂|翠  竹 | 吴  戌 |胡为娜

万婉

安徽省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本期审核:哈余庆  胡建业

本期责编;李克山

本期制作:程源红

本期校对:孟国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