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爹味”最浓的行业试图讨好年轻人

局姐本尊 地产知识橘 2022-12-01



 
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演了一档神奇的网综。
 
微笑天使2021厂牌天团红人秀。
 


喜欢看网综的朋友们一定很熟悉这些面孔。但这是档什么神仙综艺?

这样一解释,你就明白了:
 
雅居乐、富力、世茂、卓越、德信和中奥六家房企各自出“冠军战队”,和当红综艺《奇葩说》中的明星辩手拼台,对于年轻人买房的三大话题,展开辩论。
 
在这次“终极之战”开播之前,各家房企已经各显神通地做过一大轮预热了——
 
要么拍短视频,要么直播带货,把个海选的过程搞得像“创造101”一样复杂。
 
而且,邀请过来助阵的:易立竞、傅首尔、黄执中、冉高鸣、席瑞、大王、小鹿……
 
先不说新晋奇葩之王傅首尔和她的朋友们,就说易立竞老师吧,前段时间入驻抖音时,#易立竞金句的万能用法,立马上了抖音热榜。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他们都是流量保证。
 
地产这个“爹味”最浓的行业,这下,扬眉吐气——

最懂年轻人的网综跨界过那么多行业,终于跨到地产了!
 
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周六晚综艺上线,到了周日晚上,我打开豆瓣app,想看看大家的评价,结果——
 



没有节目页面也就算了,居然,连一个讨论的话题都没有。
 
我又打开了年轻人扎堆的小红书……
 
嗯,整个小红书只有一篇相关笔记,热度基本为零。
 


那全龄段的抖音呢?
 


基本都是雅居乐在活动前期拍的预热和海选视频。
 
最后,我们打开了微信指数——
 


看到这里,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档网综对所有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吸引度……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很弱。
 
这就尴尬了。
 

 
如果我们做个复盘,刨去营销的影响,单从内容本身的表现力来说,确实是有点尴尬的。
 
总决赛的辩题,看起来似乎都能直击年轻人痛点:
 
“结婚一定要买房吗?”
“首套房要不要买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城市)?”
“买婚房要不要动用父母的积蓄?”
 
但是,辩手们的唇枪舌剑,和年轻人们真正的关注点,似乎,总差那么点意思
 
比如说,说起“买房”这件事,在知乎上,讨论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其实是这样的:
 


看起来是有点丧丧的,但初入社会的萌新们面对足以压死骆驼的高房价,怎么买、在哪买、何时买,确实已经不成为关键问题了……
 
比如说,德信地产战队的辩手为了说明“买婚房应该动用父母的积蓄”,举了一个例子:
 


“父母为你买婚房是爱的表达,我们不能拒绝父母爱的表达……

比如我,就已经为我两岁半的儿子准备好了婚房,我相信这是所有中国父母的共情之处,也是我们示爱的刚需。”
 
当时,现场的年轻人们,表情是这样的——
 


尬出黑人问号脸。
 
回头看看豆瓣er,在讨论“拿出积蓄给子女买房”这个“示爱刚需”时,最高赞的跟帖是这样的——
 


你细品。
 
再比如说,对于“结婚一定要买房吗”这个话题,雅居乐的辩手是这样说的:
 

 
不知道你们听完感觉怎么样,我只觉得——
 
那种义正言辞的,熟悉的,充满说教的“爹味”,都快溢出屏幕了。
 
再看看当下新晋综艺偶像,从丧丧的北大学霸李雪琴,到被迫营业的利路修……

哪个不是击中了因为内卷、996、竞争压力而备受折磨的,广大的年轻群体,才最终出圈大火?
 
遗憾的是,虽然有了当下最流行的网综形式,但地产人在观点,以及观点输出的方式上,依然没有和当代年轻人产生任何共鸣。
 

 
讲真,虽然最终的综艺并不出彩,但不少房企,比如说,“冠军战队”雅居乐,依然凭自己的本事赚足了流量。
 
早在4月,雅居乐就召集全国43支战队,试图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圈一波流量。
 
虽然跨界演技多少有些稚嫩,但确实生产了一大批短视频,有的甚至跑出了不错的曝光量。

随手数数,点赞量上万的作品,有十支之多。
 
接下来,雅居乐趁热打铁,选拔了十支战队进行直播带货PK——
 
有趣的是,主要品类是国潮和快消,并没有带货房地产的尝试
 
根据官方数据,这一场直播,两个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超935万,淘宝直播间成交数超750件,成交转化率47.8%。
 
客观地说,对于一群跨界主播,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
 
我们注意到艾媒咨询的一个数据:

2020年,中国30个重点城市购房群体中,30岁以下客户占比达26.35%,较2017年增加了12.09%,以90后为代表的新兴人群购房占比显著增加。
 
面对显著的购房群体年轻化,我们很好奇,雅居乐这次选择在短视频+直播赛道+综艺出圈,目的是什么?

到底是想要做品牌年轻化的尝试,还是希望能够直接吸引更多的年轻的购房群体?
 
官方回复让我们有点意外:
 
这只是一场“营销创新”。
 
在官方通稿里,这场创新是“从私域流量池目标出发,洞察互联网特性,全程精准管控,形成一套完整的获客闭环。”
 
而雅居乐内部人士回复我的原话是:
 
希望引入最新的传播形式,锻炼一下我们的员工,不要老是埋头做销售,也要掌握一下最新的传播思路和传播潮流。”
 
这场热闹的创新确实进入了年轻人的视野,却既没有对年轻人心态和话语体系的深入洞察,也没有针对年轻人的偏好,专门研发的后续产品。
 
这似乎是房地产行业的通病。
 
回头看看,从万科携手新裤子,给自己打上的“筋厂”标签,到各种房企品牌IP形象的扎堆上场:

唱年轻人的歌,增加年轻元素,56岁的郁亮为了“讨好”95后,甚至自爆纹身……
 
这个“爹味”最浓的行业在努力地向年轻人靠拢,但距离他们真正俯下身来,看看年轻人到底喜欢的是什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以上为正文,来自局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