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两个城市跟进二手房指导价——无锡落地首批100个小区的“指导价”,而莫不起眼的三线城市绍兴,出台了表态的红头文件。红头文件中,白纸黑字,要求银行“严格按照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放房贷”!
要知道,直接针对二手房市场价格的监管,是楼市调控的“大杀器”,在昨天之前,全国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政策的,基本都是一二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深圳和上海,大火的中部省会成都,连涨62个月的西安,再加上以高价学位房著称的宁波……而这次跟进的绍兴,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知名度,和前面那些“老大哥”放在一起,颇有点小透明的意思。所以,你看出来了,“二手房限价”政策正在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这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趋势——不但你家房子的价格被“指导”,连你老家房子的价格,也要被“指导”了。
其实,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会发现,对于二手房市场的管控,主要有两种模式。去年一整年,深圳楼市炒客云集,火热得难以名状,监管部门的调控加码了好几次,住建部门负责人在大众媒体上甚至放了狠话,一概没用,房价依然涨得一往无前。今年2月,“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创新性地横空出世,全市3595个小区的二手房成交价瞬间被锁死。相比市场成交价,不少豪宅的指导价可以说瞬间腰斩,就算是普通的刚需小区价格,也比市场价大概低了25%。雪上加霜的是,随后,深圳的银行确定按照参考价放贷,本来三成首付可以买到的房子,现在要出到七成甚至更多首付,买家压力剧增。一时间,泥沙俱下,深圳楼市凉得立竿见影,再无回天之力。2021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价格累计已下跌10936元/平,缩水幅度高达15%。
一个有趣的佐证是,与去年深圳业主抱团涨价登上头条截然不同的是,如今深圳中介破产、转行的新闻早就成为了一个“梗”。深圳模式的重点是,官方公布重点小区的二手房指导价,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指导价发放贷款,全力去杠杆,打掉房子的金融属性。众所周知,限贷比限价的威力更大,只有摁住被誉为楼市“七寸”的信贷,才能使房价刹车。除了深圳,宁波、成都、西安二手房监管的城市都是向着这个方向去的。在上半年,这四个城市的二手房价走势和70城相比,是这样的:
上海应该算是目前全国房价调控最缜密的城市了,它没有把二手房核验价格公之于众,而是放在桌子底下。只是没有通过“核验”的房源,始终无法在中介机构挂牌上架。具体核验价格的参考范围是保密的,连中介自己都要不断试探。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对于一些明星豪宅、小户型学区房和去年涨幅比较热的板块,有了更多管控。不过,上海并没有干涉最终的成交,连贷款都是根据实际成交价格发放的。个人觉得,这样的操作对当下房价影响并不大,但给未来留了升级的口子。毕竟,之前一直温和的无锡,昨天已经官宣“升级”,转向深圳模式了。
首先,越来越多城市会加入“战局”,相继出台指导价政策。政策会由一二线的高能级城市向低能级城市蔓延,尤其是前期拿地大热、楼市火爆的长三角、大湾区的三四线城市,不排除近期就会出台调控政策。其次,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可能性降低,整个房地产行业“降温”。
过去,调控还处在供地“限地价”和新房限价的环节,对二手房这个自由交易市场并未涉足太多。因此,一、二手房之间存在明显的套利空间,热门城市万人摇号、摇中躺赚百万的景象动辄上演,摇不到号的人,只能被迫购入相对高价的二手房。但如今,二手房挂牌价格被管控、贷款被限制,以往有倒挂红利的新房,性价比不明显了。而二手房不存在出货压力,如果业主不着急置换,可以暂缓出售,市场的流动性会迅速减弱。上至房源挂牌、价格审核,下至交易秩序、贷款放批,各地的措施预计都会进一步收紧。而且,结合近期高层重锤的教育行业,教育公平是大势所趋,盲目跟风炒作学区房将面临巨大风险。
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已经经历了接近一年,事无巨细,无孔不入,深入到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在供给端,先是有“两集中”的拿地政策和房企的“三道红线”;在一手房,限价摇号紧跟其后,广州甚至出台“奇葩”政策,要求新房每一次拿预售证都要降价3%;甚至对于多套房的拥有者来说,房产税扩大试点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各环节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不但监管密不透风,毫无缝隙可钻,甚至连私产都不放过。为什么,这次国家要壮士断腕般,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重整”呢?自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后,5年过去了,无论谁发言、推出了什么政策,并没有按住房价一路飙升的势头——这不,今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又被官方重提了。
与昨天全国政协发文联系来看,“影响生育意愿的一座座大山”是必然要被推倒的。
讲真,绝大部分国人对于房价永远上涨是有信仰的,今天不涨明天涨,今年不涨明年涨,只要有钱加仓,顶多扛过一个周期,大抵,都是不会错的。你只要看看这几天,一纸文件就能打掉去年万亿市值的明星赛道,网传下一个整治方向的医疗,股票已经提前跳水,而住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