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社融增量数据公布了,竟然创下了历史新高,超过6万亿!
在汹涌的增量之下,各城市开年下调房贷利率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楼市调控也有了不一样的风向——
一线城市广州的新房价格指导开始了“动态调整”,高价楼盘开始扎堆冒头。而同属大湾区的惠州,已经迫不及待,放出了救市去库存的征求意见稿……但最需要甘霖来保命的,还是久旱之后,苦苦挣扎的房企们。
昨天晚上的另一个消息是:全国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已经出台。
众所周知,国内商品房实行预售制度,开发商会提前出售还在建设中的房源,购房者交付的购房款沉淀进商品房监管账户。在往年,这笔钱可以几乎不受监管地提取,事实上支撑了房企的资金运转,也是行业加杠杆的一部分。为了保障当地项目的建设和交付,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对预售资金进行强监管,甚至出现预收款项被银行擅自划走的情况。而现在,这个“紧箍咒”在全国层面有了松动的可能。
年后,央妈和银保监会发声,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贷款不再被计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这也是继去年底的并购贷款以后,第二类涉房贷款被明确移出“三道红线”的范畴。当然了,不少房企的朋友也私下里说了,保障性租赁住房本身确实不怎么赚钱。国企当完成政治任务,而民企就算做,也只是附带。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在监管账户里留存固定的监管额度,多余的资金会被释放,成为房企,乃至整个行业续命的“救命钱”。
从出台“三道红线”严控房企融资,到提高贷款利率,堵死流入楼市的资金,再到为了保交付,房企预售款监控账户被严控……行业下行期,所有的粉饰变成了纸老虎,考验的是房企的真实家底。这大半年,我们深挖过很多企业财报,预警过许多隐藏的风险,看着许多明星公司从高光处坠落,全行业从逐点“爆破”迈入大规模暴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曙光初现,也未必能阳光普照。
如今,虽然涉房金融政策已经逐步宽松,但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仍未打通——数据显示,在往年都被看作是融资重要窗口期的1月,行业发债的规模没有明显好转,依然同比下降七成。
这个数据的另一面,是地产行业海外债到期迎来又一个高峰,是年前60余家A股上市房企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中,近半数预亏的现状。2022年,注定是全行业努力自救,试图走出困境的一年。道阻且长,时代的灰尘落到所有房企身上,决定命运的,终究是每个企业自己的选择。这次,还会有弯道超车的房企吗?
这是接下来,知识橘试图去回答的问题。
毕竟,上一个钱紧的2014年,既是光耀这样的大型房企破产的节点,也是碧桂园、恒大,新城逆袭的开篇。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购房者“扫雷”——
当风向逐渐转变的时候,应该押宝哪家房企旗下的楼盘,才能够在约定时间内,顺利地拿到有品质的资产?
……
这一年,知识橘会更聚焦于企业层面,关注房企动态,深扒财务指标,抽丝剥茧,用更多的篇幅关注这场行业大变革中,自救与他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