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率先喊出“活下去”的郁亮,对房地产行业下了新的判断——在这个大背景下,市场分化会越来越明显、行业规模开始萎缩,行业利润下调在所难免。郁亮认为,2022年是万科背水一战的一年,最主要是做到八个字:什么叫“节衣缩食、战时氛围”?我仔细看了一遍发言,发现大概就是员工收入下调、级别下沉、工作强度加大的意思。因为行业利润微薄,所以要减少外包,强绩效,以输赢论英雄——“只能从打赢仗的队伍里面选拔干部,管理人员都要全部下沉,身先士卒”。万一业务此消彼长,或者“有些地方确实做不好”,最后的归宿就是“整建制撤销,收回番号”。在成本控制方面,要省吃俭用、减少浪费,大家的收入要“找到新的锚定点”,说白了就是“收入大幅下调,包括福利、补贴等等,都要跟黑铁时代相适应”。郁亮还自曝,助理给自己订机票时,都已不再买头等舱了,哪班便宜买哪班。地产股好不容易被开年的降息、放限购、放开预售款监管这一系列强心针催涨了10%,这下可好,连跌了两个工作日,一夜回到春节前。很少有人知道,万科总部其实早就已经精简过好几轮了。
在媒体恳谈会上,他说,房地产已经从白银时代跨过了青铜时代,进入到黑铁时代,对于好的企业来说,可能还在白银时代,但对于躺平的房企来说,就连“黑铁时代”都不是了。用胡董的话说,就是尽量不要开辟新的赛道,以前的赛道尽可能合并、关闭,不要再过度追求规模增长,应该“提质增效”。一切判断最后落到一句话:房企从资本红利转到管理红利时代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出改变。胡董透露,建业集团的组织架构调整已经酝酿了半年——之前从总部到项目公司有五级管理,效率低下,现在压缩到三级管理。同时,把建业控股、建业地产总部、中原建业总部、建业新生活总部及筑友集团五大总部合并为一个总部。因为管理层级和机构压缩,建业计划优化61.2%的总部编制,也就是说,总部要有超过一半人回到“更能创造价值”的一线去。
昨天,祥生内部发文“瘦身”,要把集团总部原来的七大中心、三大直管部门和许多二级部门通通合并成九大部门。再往前,万达地产将原来的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合并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阳光城津冀区域、山西区域、北京区域合并已经得到证实,小道消息是,还有其他的区域也在整合的过程中。郑州房企宏光地产,在郑州疫情时集团员工内部集资救企业,到了今年年初,爆出全员降薪40%,裁员40%。无论是出险还是不出险,手中的资金是紧张还是不紧张,我们能看到的是,但凡房企,尤其是往年打出高薪抢人才的民企,现在都走到了同样的路口——刀刃向内,总部员工“上山下乡”,区域公司精兵简政。唯一有可能进行人员扩张的,是有个好爸爸的地产国企们。在地产行业疯狂扩张的时候,这些地方完全无法与机制灵活的民企抗衡。如今,全行业的简历满天飞,不知道有多少在外面的世界拿过高薪的人才们,想削尖脑袋,挤回钱少却稳定的“体制内”去。
最后感慨一下。
作为一枚长期观察行业的地产媒体人,我当然知道行业处境有多艰难,也知道一家企业熬到现在的不易。
据财新统计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销售额已经连续七个月同比负增长,连续三个月同比降幅达到35%以上。
其中操盘金额排名前十名的房企,1月销售额同比全部负增长。
虽然年初释放了一系列利好,但全行业普遍的预期依然是悲观的。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合约销售额同比增长额远低于2020年与2019年,预计2022年将转入负增长。
在这生死存亡的一年里,房企确实背不起太多的冗员。
但让我有些遗憾的是,郁亮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裁员降薪的必要性,却基本没有提到过产品本身的升级换代——
如何设计更好的产品和方案,从而匹配客户的需求?
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何提高拿地的质量和和决策的效率?
如何推动整个行业升级换代,找到新的出路?
都没有。
如果从全行业来看,房地产并不是第一个进入黑铁时代的产业,万科也不是第一家遭遇“中年危机”的企业。
作为事实上的行业领袖,万科本该做更多引领行业的事情。
而最让人哑然失笑的,是什么呢?
在谈到机制的时候,郁亮是这样说的——
“我们现在处在‘黑铁时代‘的环境中还能给那么多钱吗?……我们的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这个出价能力了……
而且只为了金钱激励的人也不适合在黑铁时代的行业中工作。万科能提供的机制是事业的舞台、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给钱。”
说实在的,这个行业都已经从“白”走到“黑”了,对普通打工人来说,能保住份工,按时出粮都很不容易了,还能,又还敢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