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业大佬“杀回”房地产

局姐团队 地产知识橘 2023-04-07


“中国的迪拜”、“鬼城”,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名号,一直交替地出现在鄂尔多斯的身上。

凭借“羊煤土气”的资源馈赠,这座小城的人均GDP能和香港媲美,去年还冲上了全国第一的位置;

而十几年前那次大规模的民间集资+炒房潮,不仅为这儿赢取了一个“鬼城”的名号,还直接催生了一次区域型的楼市过山车——

先是四五年时间,房价涨了五倍,到2013年,再是民间集资爆雷,房价血崩,不少新盘价格一下子跌到腰斩之下,直到近几年的大规模去库存,房价才开始逐渐有所起色。

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妨碍和城市同名的实业大佬鄂尔多斯集团,出手抄底楼市的决心。

上周五,鄂尔多斯悄悄地发布了一则公告——

携手其控股子公司电力冶金集团,斥资26.7亿元,买下了上海市静安区苏河湾板块的两栋商办写字楼,成交均价是5.8万/平。


买来做什么呢?公告里是这么说的——
 


不过讲真,无论最终是自己办公还是投资物业,这个交易价格,鄂尔多斯算是淘到笋了。

苏河湾是上海鼎鼎大名的豪宅片区,高层的视野绝佳,可以将上海的外滩、北外滩和陆家嘴一览无余。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以来,标的周边成交的写字楼,均价最高达到了9.87万/平。

鄂尔多斯也在公告满意地表示,用市场比较法对比了板块成交数据,价格合理。


只能说,到底还是煤老板手头有粮,不但一出手就是直接买下两栋楼,而且下手的时机非同凡响——

在疫情中风雨飘摇了两个多月的大上海,最近交出的经济数据可谓是跌到了史上低点。

新房和二手房的数据同样不好看,二手房的数据,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来源:兔博士app)

在信心已经down到谷底,甚至大家都开始讨论“逃离上海”的时候……

这家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业之一的综合型产业集团,居然转头扎进这座城市,为楼市“托了个底”。

 
绕了一大圈后,回来开干房地产的,还有兰园控股。

这家闽系企业,在这个月的广州首轮土拍中大放异彩,拿下了拥有一线江景的荔湾区金桥二期地块——

在清一色央国平兜底的大环境下,荣升为唯二拿地的民企代表。


进行股权穿透后,我们发现,兰园背后站着的是一帮福建本土的实业大佬。

遥想上世纪80年代,福建长乐人就开始建造第一批小型钢铁厂,靠着一路勤劳打拼,披荆斩棘,长乐人走向全国,建立起中国钢铁业最大的商帮——长乐系。

如今,长乐商人在全国投资的钢铁厂多达500多家,几乎控制了全国的钢铁行业。

兜兜转转一大圈,兰园控股的股东们已经涉足了不锈钢、冶金、纺织等多个领域,最后,还是盯上了房地产。

2018年,兰园控股成立,短短不到四年,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二十多家子公司,一副即将大干一场的模样。

而且,第一次一出手就惊艳了地产同行们——

2020年中的福州长乐区土拍现场,经过80多轮的叫价,击退了中海、保利等央企和融信一类的闽系巨头,最后,兰园花费了14个小目标、以66%的溢价率拿下一块综合用地。

如今,项目的案名为兰园天悦——

规划5栋天幕大平层,最小的户型面积347方,最大的接近700方,在2021年亚洲十大豪宅排行榜位列第七。


这手笔,啧啧啧。

而如今,大概已经到了楼市最艰难的时刻,福建的钢铁大佬们依然押注了一线城市的江景宅地。

这,又是什么信号?
 


当然,垂涎房地产这块大蛋糕的,还有被称为“疫苗之王”的科兴。

今年1月下旬,一则科兴进军房地产的消息炸锅了。

据企查查显示,科兴在去年10月成立了一家房产置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物业管理。

在12月底,更是将注册资本提高到7.7亿——


这么高的注册本金,很难让人不怀疑其有其他的地产图谋。

毕竟,流水的变异病毒,铁打的房产夜壶。

一旦病毒的新常态时期过了,一年赚1000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等待科兴的,将是产业的布局转变。

但或许是社会面影响太大,动了心思的科兴,终究还是放弃了。

在除夕前一天,科兴宣布注销房产公司,表态说现在、未来都会专注疫苗研究,不会跨界卖房。
 


老实说,作为地产垂直自媒体,最近一年多以来,就连我们都能清晰感觉到全行业的信心在逐步坍塌,坏消息多到让人emo——

房企爆雷接二连三,销售数据一降再降,民企在土拍中近乎绝迹,利好效果微乎其微……

楼市还会好起来吗?

谁都不敢给出信心满满的肯定答案。

但我们确实看到,越来越多的实业大佬已经在用脚投票了。

是无知者无畏吗?倒也未必。

无论愿不愿意承认,房地产就是一个刚需行业。

虽然历经一轮市场化的出清,虽然早已经被污名化和妖魔化,但衣食住行的需求一直是每个人需要面临的问题。

换句话说,市场永不会真正消失。

而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虽然一直在降,但也一直高于大部分的制造业。

并且,在当下,圈外企业在资金调度上,甚至比房企更有优势——

至少“三道红线”只能卡住房企的资金链,没办法用来考核一家实业公司旗下的某一项多元化业务。

那么,实业大佬入局的趋势,到底是一种无用的噪音,还是行业逐渐筑底的趋势信号呢?

我想起,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
 
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

想和局姐聊天、爆料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halojujie,注明公司名称和职务哦~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市场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