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孩子“积懒成笨”,谁之过?(深度好文)
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01最近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知识点,眼睛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很小的知识点,不想继续纠缠耽误上课,就要求他下课背过,等大课间时找我检查。他说:“小X在走廊上和几个同学打打闹闹,玩得正高兴呢。”不一会儿,小X来了,顶着一头的汗,看来刚刚玩得很嗨。我问他为什么不来找我,没说话,我又让他背那个小知识点,他直着眼睛说:“我背不过。”我批评他说:“这么简单的知识点,课上我也反复强调了,以前也让你们背过多次,现在又给你课下时间准备,还背不过!这是笨还是懒呢?”本意是让他反思自己懒惰、不努力,后面教育的话我都想好了。从教将近二十年,见过不少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孩子是第一个面对老师的诱问,在“懒与笨”的选择之间,选择“笨”的孩子。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想象他前一刻还在走廊上活蹦乱跳,反应敏捷,现在却为了要应付我,而不得不说自己是个“笨蛋”,我又好气又好笑。我想这个孩子是懒得太久了,以至于他不愿意再主动付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词:积懒成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当接初一新生,总会有这样的感慨:
无论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有多积极,甚至不需刻意观察,你总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内,“被迫”先认识一部分同学——特别调皮的和特别懒惰的。不说调皮的,先说说这些懒惰的孩子。积极三两天后,他们就会“原形毕露”。即使为了给孩子们养成习惯、培养信心,老师刻意布置很少的作业,仍然会有孩子不完成。当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时,他们往往或者皱着小眉头,或者瞪起大眼睛、小眼睛;做出无辜状、痛苦状、沉思状、默然状……与其一番交涉后,人家表示一定改正,然而,第二天仍然没什么改进……我不禁在心里叹息:这些孩子已经不觉得自己应该完成作业了,主观上已经放弃了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进入一种麻木的状态。但是美好的愿望战胜不了懒惰的习惯,在稍作努力之后,他们发现每天都坚持完成作业“太累了”。于是,重又进入大脑“休眠”,与作业“消极对抗”的状态。你和他说别的,他也说也笑,只要一提学习,整个人就会变得木呆呆的。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习惯不好,每天作业要做到很晚,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课文的背诵,他一开始磨磨唧唧不好好背,怎么提醒都不管用,晚上九点多时,他磨累了想睡觉,以后虽然他做作业、背东西很多时候还是慢、想偷懒,但是我觉得他心里有了一个底线,就是:可以拖,但不能不完成。我想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那些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的家长,给了孩子尊重和不容突破的底线;
那些态度强硬而要求严格的家长,也给了孩子底线,但孩子有压抑感,随着长大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那些态度摇摆的家长,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那些抱怨的家长,给了孩子不学的理由和凡事往他处推卸责任的态度。
那些“怎样都好”的家长,让孩子成为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
吊诡的是,那些对孩子过于宽容的家长,往往是自认为“懂一点教育”的家长,秉承宽容、接纳,快乐教育的理念,期望通过“不管孩子”来达到比“管孩子”还要好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宽容、接纳孩子,快乐教育,绝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要求地“教育”孩子,孩子对自己也就没有了要求,放纵的结果是让孩子做事没有底线。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懒,一次、两次好像没关系,三次、四次好像对学习没什么大影响;可是,孩子的心理在这一次次的放纵中早就慢慢产生了变化,当结果明显可见的时候,孩子的懒惰心理已经养成。有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在纵容之下,一点点 “积懒成笨”的啊!对这样的孩子,我的感觉,年轻时是气愤和不解,现在是心疼和叹息。作为老师,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通过见证他们的成长,我深刻地意识到,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是因为懒散,没有好习惯,成绩越来越差的孩子;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是因为有毅力、耐心和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估的孩子。而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在家庭,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与否,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凡事不要投机取巧,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意识和习惯。而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好契机。家长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冲过去,而不是态度摇摆、怨天尤人或撒手不管。此时,你的态度正非常微妙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你的做法给孩子做出了“行”的榜样。那些已经养成了懒散习惯的孩子,也并非无药可救。但是,凭孩子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战胜这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气。他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还需要家长的理解和耐心。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觉醒,投入到科学的家庭教育中来。
人民日报:孩子学习老走神?5个方法,6个小游戏,帮你有效提升孩子注意力!
人民日报:给你“教育孩子36计”,用好了事半功倍!
考试后,孩子说“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这背后的秘密竟是……
郎平一句话点醒无数父母:千万不要让孩子活成一座孤岛
干货!人民日报公布30个培养孩子的细节,家长朋友请收好!
一位从教30年的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了:家长有五层,你在哪一层?
家长是业主,孩子是毛坯房,老师是装修师傅!比喻太恰当了!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钱钟书: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李玫瑾视频:你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你的话,遇到越说越不听情况咋办
陶行知: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样,妈妈是基石
家长必读:跟随李玫瑾教授解决孩子“拖延症”,立竿见影
家长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40种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家孩子!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南京“聪明村”这一招,值得所有教师和家长学习!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
姐姐将弟弟生殖器剪掉:中国式逗小孩,既无知又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