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22课)课堂实录【全国课堂大赛一等奖】
更多”初中语文“类文章,请点击阅读
崔丽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注:本课例2018年获第七届“教育艺术杯”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初语酱”,致谢!
师:我一来到咱们临汾,就想起一句话——“华夏文明在尧都”。当年,尧舜相传,给后人留下十六字心法,也称中华心法,从此开启孔孟思想。这十六字心法中,前四个字是“人心惟危”,意思是“每个人都要学会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孟子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这一思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孟子
师:这节课有三个学习活动:诵读,积累,探究。
1. 读准字音。
师:俗话说,文章三分写七分读。接下来,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全文。
(生齐读。)
师:有几个字没有读准字音。谁来纠正一下?
生:“傅说”是人名,应读作“傅说(yuè)”。
生:还有“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bì)”。
师:对,这是一个文言现象,叫通假。读错的同学批注一下。接下来,我们读本课的生字生词。
(屏显,生齐读。)
师: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再读一次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准确响亮。
(生齐读。)
2. 读出节奏。
师:这 次 读 进 步 很 大。再 给 大 家 提 一 个 小 建议——要读出领起字的拖音。老师来做个示范,“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谁来说一下,这两句应该怎么读?
(屏显。)
所以动心忍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所以——动心忍性。”
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师:都读对了,但还要读出停顿,尤其是语法结构的停顿。例如,“舜 / 发于 / 畎亩之中”。知道了这一句,接下来的五句就好读了。来,一起读。
生(齐):“傅说 / 举于 / 版筑之间,胶鬲 /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 举于 / 士,孙叔敖 / 举于 / 海,百里奚 / 举于 / 市。”
(屏显。)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这句怎么划分停顿呢?你来说。
生:“苦 / 其心志,劳 / 其筋骨,饿 / 其体肤,空乏 / 其身,行 / 拂乱 / 其所为。”
师:很好,就是这样划分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批注全文停顿,一边读一边划分。
3. 读出气势。
师:再给大家增加一点难度,就是要读出文章的气势。
(师范读。生齐读。)
师:明太祖朱元璋早年特别讨厌孟子,认为他不配称“亚圣”,还下令取消了他配享的圣庙之位。但他晚年读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禁不住拍案叫好,立马恢复了孟子配享的圣庙之位。由此可见,这句至理名言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这句,我们也要读出抑扬顿挫的美感和排山倒海的气势。同学们一起来读。“舜发于畎亩之中”,预备,起——
4. 读出抑扬。
师:嗯,进步很大!接下来,我们读第 2 段。第 2段要读出说理的抑和扬。抑,就是要读得低沉;扬,就是要读得振奋。比如,“人恒过”要读得低沉;“然后能改”要读得声音上扬。同学们先读一读,然后我们分角色一块读。老师读抑,同学们读扬,合读最后一句师:好,现在倒过来,同学们读抑,老师读扬。
(师生合作读。)
师:接下来,我们全班一起读全文,要读出雄辩的气势和说理的抑扬。
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把课文翻译一遍。翻译时,一边疏通文意,一边把文言现象和疑点、难点记录下来,可以参考老师的分类
师:现在,同学们小组间交流一下疑问和发现。
生:我们组找到三个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中“曾”通“增”,意思是“增加”;“衡于虑”中“衡”通“横”,意思是“梗塞”;“入则无法家拂士”中“拂”通“弼”,意思是“辅佐”。
生:我们组找的是词类活用。“苦”“劳”“饿”“空乏”“动”“忍”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中,“苦”是“使……痛苦”,“劳”是“使……劳累”,“饿”是“使……饥饿”,“空乏”是“使……受到贫困之苦”。“所以动心忍性”中,“动”是“使……惊动”,“忍”是“使……坚韧”。
师: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都是由其后面的名词发出的,所以具有了“使……怎么样”或者“使……干什么”的意思。比如,“飞沙走石”要翻译为“使沙飞,使石走”。接下来,老师说一句话,看看哪个同学能找出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乱”和“劳”。“乱”是“使……扰乱”,“劳”是“使……劳累”。
师:使耳朵受到扰乱,使身体受到劳累。很好,还有同学想分享吗?
生:文中虚词“于”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在“舜发于畎亩之中”中,是介词,意思是“从”;第二次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中,是介词,意思是“给”;第三次在“征于色”中,是介词,意思是“在”;最后一次在“生于忧患”中,是介词,意思是“在”。
师:这句有不同的翻译版本。“生于忧患”中的“于”,有的版本翻译为“因为”,当然理解成“在”也不算错。同学们把这些用法和意思批注一下。
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意思是:常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能使人生存,常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会使人死亡。
生:“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里,这样以后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势力,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师:这篇文章只有 143 个字,却向我们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大道理,真是“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从三个角度——层次、语言和主题思想,展开探究。比如,同学们可以思考探究这样一些问题:这篇文章每一个层次讲的是什么内容?文章是怎么阐述道理的?语言方面,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和这篇文章主题思想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静静地思考,并在书上批注。
(生思考批注后交流。)
生:本文有两个层次:第一层运用典型事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例子,引出深刻的道理;第二层由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引出观点。
师:总结得很到位。我们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概括。第一层:事例典型,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气势恢宏;第二层:由人及国,一正一反,层层深入,卒章显志。
生:从修辞角度看,“舜发于畎亩之中”到“百里奚举于市”,列举了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的事例,运用了排比。
师:排比的作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增强语势。
师:我们再来把这句读一读,要读得一句比一句语气更强烈。
(生齐读。)
师:这一句既可以说是排比,也可以更全面地说是铺排。铺排就是把一系列相关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和相同的结构进行排列,从而使叙写的内容一气呵成。其实,我们在《木兰诗》中就已经学过。现在,同学们回顾一下。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同学们发现没?文中还有一组排比。
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由此可以看出,《孟子》的语言有句式工整、长于辩论、气势磅礴、读来朗朗上口等特点。这篇文章不仅让古人受益良多,今人也很受启发。同学们能说出一些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人名言、名人事例或成语故事吗?
生: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生:我知道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东汉孙敬读书时为防止疲劳打瞌睡,就用绳子牵住头发,头一低,绳子就会把头皮扯痛,使他清醒后马上学习;战国时的苏秦读书时,常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感到疼清醒后就立刻开始学习。
生:我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汉朝匡衡没有钱买灯油,就在墙上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
生:我知道囊萤映雪的故事。晋代的车胤从小家境贫困,夏天的晚上就抓来萤火虫借着微弱的光刻苦学习。还有晋代的孙康冬天借助雪的光亮来读书。
师:你们谈的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这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其实,我们每个同学在学习或生活中都会遇到磨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应该大声地对自己说:“坚持住!”因为——
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最终战胜困难,经历雨过天晴后,我们应该坚定地对自己说——
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我们取得较大成绩时,也不能骄傲,而是要调整心态,继续自信地对自己说——
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感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诵读、积累和探究,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现在,我们试着背一下这篇文章。老师提示,同学们背原文。战国时代,天下纷争,生灵涂炭,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不思进取,一味贪求权势、地位和享受。这时,孟子想到了上古尧舜的功绩,想到了历史上饱受磨难的人。
生(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师:心怀拯救黎民的志向,肩负平治天下的使命,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历经无数坎坷。
生(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虽然孟子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杯水车薪,但他依旧用尽全力去呐喊,哪怕形容枯槁,哪怕沥尽心血,都在所不惜。
生(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师:自始至终,孟子都坚信艰难困苦绝对打不倒一颗坚强的心!
生(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师生(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师:下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大家!
简评:
1:过渡语设计得非常精彩
由临汾——“尧都”——十六字心法——生于忧患;明太祖朱元璋与孟子的故事
2:枯燥的文言知识变成文言积累活动;
集一组通假字,找一群活用词,析一个虚词的用法.....这个版块本来是枯燥的文言知识,经由如此生机变得盎然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又掌握的文言重点。
3:主问题中心句探究思想;
结合本文的中心句问一个主问题,让学生自选角度,发散思维,从结构的层次,修辞的层次然后联系拓展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文章,最后总结道理感悟。
4:背诵环节文采飞扬;
最后一个背诵环节体现出“语文味”,明明是背诵全文,加上这些提示语之后,增加了语文的厚度和味道,表现教师丰厚底蕴与素养。